03.08 周慧珺的书法好在哪里?

书法影响力


周先生的作品气势恢宏、气贯长河,其笔法既有孙过庭的长枪大戟又有米芾的苍劲老辣亦有王羲之的神采飘逸。气度非凡,犹如胸中有百万雄兵,有气吞山河之势。其整体布局充满回旋顾盼、收放自若的神趣,线条凝重苍厚于俊逸中又透出雄强的气魄。





凌霄居士


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一个人的书法作品也一样。周慧珺,一个为人所敬重的书者,一个令人叹息的艺术家。

周慧珺的书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来自米芾,王铎。其中米芾的印迹更多一点,很多作品都以米芾的笔意来创作,显示了她较深的临帖功力。对米芾的书法理解也比较深入。

所以说周慧珺的书法路子在前期一直走的很正,很踏实。而她的书法作品被人接受,认可的也正是这段时期创作的,这段时间她的作品很多,大部分都非常不错。虽然是女性,但她的作品用笔爽快、硬朗。字的结构大方自然,并无妩媚娇弱之感,作品气质不俗。水平在当时的年代中是比较突出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周慧珺书法的第二部分,是周慧珺的书法后期,这个时期她的风格变化很大。其实这也很正常,很多书画名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人生和艺术的看法会变得和他们的早期完全不同,大部分人都会求变。创作态度上更追求自然,更追随自己的内心,对外界的评价,也会比较超然。

周慧珺也在变,但促使她求变的原因却不同,她是觉得自己落伍了。周慧珺是一个很好的人,有众人所公认的不错的人品,有坦荡的艺术家心胸,有实事求是的艺术态度。

她后期在书法界担任了很多要职,各种荣誉,各种社会活动,各种夸赞不胜其多。但这些并没有麻醉她的头脑,她清醒的看到随着书法艺术活动的兴起推广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对传统书法艺术更专业细致的研究,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一大批高手踊现了出来。

他们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作为一个专业书法人,周慧珺对书法水平是最为看重的,而她偏偏也是一个好胜的人。她觉得,自已落后了,她在各种公开场合多次说过:自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跟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脚步,当然可以说这是谦虚的客套,但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她的内心想法。于是她开始转变了,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以后的作品也是她被议论、批评最多的时期。



人们发现,那个以擅长米体行书而被大众熟知的周慧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人。创作风格也大变,有人评论说她后来碑学研究的比较多,作品更有质感。但很多人批评她的字越写越差,水平不进反退。

客观的说,这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她的后期作品因为求变,过于激进,在笔划、结构上都出了问题。作品线条充满躁气、火气。很多字结构上都向中间紧紧拥挤在一起,像形容枯槁的皮包骨的病人。

面对众多批评,周慧珺也作了正面回应,她说“书法在进步,也许我的观念真的落后了,但我的潜意识里是不甘落后的。每个人都会有因各人的理念之差带来的局限性,我会尽力并尝试去做我所能意识到的那一部分。展现了她坦荡的艺术家的胸襟。


因为喜欢米芾的原因,很多人对周慧珺一直很关注,认为她是可以在现代书法史上留下脚印的人,是能为书法的创新发展找到方向的人。看来这个期望太高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很多喜欢周慧珺的人纷纷反思:书法艺术是否只能继承,很难再向前发展,因为难以在那些搞书法的人身上看到希望,即使周慧珺也不行。

任何事物,我们都应多看积极的一面。在评价一个人和他的作品时也是如此。周慧珺在当代的书法地位是应受到尊重的,她的很多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为欣赏者带来了很好的艺术体验。这就已经很了不起。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能为提问者带来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杉石


我第一次见到周慧珺先生的行书作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先生的行书写得饱满大气端庄优雅。咋看咋美,我就买了先生的字帖练习把玩,感觉她的行书很像沈尹默先生的笔体。从她的字里我读到了生命的旺盛和张力,那笔笔到位,气贯长虹的点画,令人叫绝。后来又接触到了周慧珺先生的草书,同样让我震撼。用笔老辣,结体险峻,如虬龙穿云,又如盘根错节。其气势张扬,令人心潮澎湃。

我没有看到对周慧珺先生的负面评价。大家都一个声的叫好,可见先生的影响力。但我对先生的草书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些字体过分夸张反而有一种不够沉稳的感觉,一些大长笔画,比如长横,长撇,长竖等虽然增加了气势,但影响了整幅字的气韵。







老木蟠龙


好在字型,结体和章法。





书香中华643


周慧珺先生在当今,绝对是顶尖的书法家。自成一体还谈不上,未完全脱众,这方面逊于启功先生。

早期风格自然,晚期重势、重型、重形,导致仪式感、泼墨感,粗拙感。形如枯枝,扭曲造型,人工感强。

胜在笔法,八面出锋,刷笔而体。粗细相间,动静相宜。

弱在结体章法,多刚势少柔接,中宫紧而抱足,多折断少圆连,新枝昂头而出,秋藤枯折而收,多字气少群气,多组合串珠少机体一息气,双拳打人而非单拳打人留有余地。字字重点导致没有重点,因此少起承转合,即缺乏君臣佐使,缺乏最高潮,即文眼,书眼。




urna风之度0


周慧珺老师的书法好在一个字“野”,好在全面,行书、楷书、隶书等皆擅,还好在影响力大,周慧珺老师影响了一代人。


周慧珺老师书法的优点主要在于不拘泥,不缩手缩脚,放的开,用笔、结字、章法都给人一种大开大合的感觉,很不像一位女性的书法。这一点好像稍早一些的两大女性书法家,一位是萧娴先生,另一位是游寿先生,但周慧珺老师的艺术成就远不如这两位,即使萧、游二先生是代表的碑学。当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还有孙晓云老师,孙家学渊源,受其外祖父与其舅父的影响,传统书法功底极深,当代少有人及,将二王一脉行书一通,当是要高于周慧珺老师的。


周慧珺老师的书法好在不拘泥,不好也在不拘泥。她师从沈尹默先生,并未得到沈尹默先生多少东西。周慧珺老师书法结字多作一些欹侧之势,但总感觉多少有些过。也是因为她的这种不拘泥,而将传统书法的文人气、书卷气抛开,所以总给人一种野的感觉、俗气的感觉,还稍显一丝丝的江湖气。


古风书法


周慧珺先生的书法确实非常有特点,一个女性书法家写出了男子的豪迈与气势,酣畅淋漓,不愧是一代大家。她的书法能形成这样的特色,完全是她的性格使然。下面我们从她学书的经历入手,然后再从技法和意境来看周先生书法好在哪里。

周慧珺的书法学习经历

周慧珺先生自己曾说起小的时候学书的经历,幼时是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学习书法的,最早师法赵孟頫的字。因为在其父亲的眼里,赵孟頫的书法代表着书法的正统。而周先生的气质似乎与赵书并不合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米芾的《蜀素帖》,一下子点燃了她的激情,找到了米书与其气质的感应点。

从那开始,心摹手追,浸淫其中。62年上海举办市级的书法展,周先生把临摹的《蜀素帖》拿去参加,结果还得了奖,并被《新民晚报》刊登。后来正式进入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班学习书法,当时这里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高手,如:沈尹默、白蕉、拱德邻、翁闿运等名家,从此走上了正轨的书法之路。

周慧珺书法技法

周慧珺先生师从海派书法的前辈,而海派书家一向对魏晋书风之审美情有独钟,“二王”书法的中和与简约、萧散、典雅历来都是海派书家之追求。

而周慧珺虽然是学习赵、米起家,也曾师法魏晋,但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其中。她受到了翁闿运的影响,临摹了大量的碑版书法,将碑与帖结合起来,形成了她那“帖形碑质”的特点。

通过学习魏碑的元素和吸收,在书写的时候有机地将帖中以中锋运笔的圆笔与北碑中的方笔相结合,表现出碑帖交相辉映的样式。同时,这种方圆并举,气势雄阔的用笔也成就了周慧珺“帖形碑质”的风格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书风当中就是圆笔与方笔的相结合。

书法中的方笔强调转和折,行笔强调断然后再起,收锋会外拓,显示出一种方刚雄俊之美;而圆笔则讲究行笔的连续不断,收锋强调内擫,表现出婉转幽美之趣。

周慧珺书法的意境

碑帖相融,比简单地就学帖或者碑要难的多。而周慧珺作为一个女性书家,既有女性的细腻情感,又因为文革和病痛的折磨,让她具备了坚强不屈和刚毅的品格。这后者正好符合她曾学习的魏碑中雄壮有力,笔调端正,有棱角、有方向感的审美。

“帖法”给人一种感性之美,“碑学”给人一种理性之美,周慧珺先生将感性与理性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在书法中就形成了“帖形碑质”的特点,也形成了她女性中之大丈夫的书法风格。

周慧珺的书法有一种苍茫放纵之气势,在墨色上讲究干枯与润湿的对比,在章法布局上跌宕悦动,整体上看形散而不失重心。其作品线条书写的流畅,给人一种任情而发的状态,表现出书家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一种不为凡尘俗事所羁绊的大气。

综上所述,周慧珺先生的书法与其出身、生活经历、以及面对磨难时坚韧不屈的意志力有很大的关系。她的书法值得我们品味,而她对书法和人生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翰墨今香


周先生的字功力深厚,大气洒脱,现代书法家能与之比肩的人不多,有人说她的字江湖气太重,我不这么认为,书法是需要创新的,老拘泥于古人的东西,没有沿袭古人的书写方式,没有按照古人的行书下笔,就被说成江湖气,我觉得很不公平,她的字不光潇洒飘逸,而且很有力道,总之我很喜欢。




南墙根下的柳条筐


周的字确实是比较有争议的,喜欢的人称其用笔老辣,凝炼,字体结构势如崩石,顷刻可炸裂下来之感…其字在造势上比较夺人眼球,像娱乐圈有些文艺范的演员例如徐静蕾的字,很容易看得出有学过周字的痕迹。不喜欢周字的批评声也是很高,周原为上海书协主席,出于各方面的尊重,当然也不会被骂的太难听。周临米芾水平不容小视,实力不俗。不喜欢的人批评的也正是喜欢她的人喜欢的,结体造势夸张,失去历代书家推崇的韵味,宁拙不巧,不媚,太讨好人的字容易成为俗魅之流。以上观点不代表本人看法,书法其实有没有好坏之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不过大浪淘沙,几百上千年经过历史沉淀后还能留下的不多,且留后人评说。




鰣魚多刺


周慧珺的书法好在野味野趣野性上,这书法的三野把文人气与书卷气渗透到人生阅历的超然碑学中,在线条力度上充满了米芾味野性的超越,并超越了米芾灵魂书骨的大美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