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桑镇那些为人所不知的历史


桑镇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南隅,距市中心15公里,是兴平四大名镇之一,北有陇海铁路穿境而过,中部有344国道和西宝高速公路以及高铁横贯,和武功连畔种地,和周至隔河相望。桑镇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气候温和,有着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条件,辣椒、大蒜久负盛名。


讲述桑镇那些为人所不知的历史

据祖辈老人讲,早年间村民以前都在邻县的薛固街赶集购物,后来杨双山老先生号召当地村民植桑养蚕,巢丝织锦,周边的群众就把这里叫桑家庄,直到现在六十岁往上的周边群众,有的人还仍把这一带叫桑庄。(另一说叫桑庄八堡子:杨堡子、赵堡子、晁堡子、东弓村、上石村、西弓村、马家堡、下石村) 。

讲述桑镇那些为人所不知的历史

由于杨老先生教民种田植桑,开办学堂(养素书院),老先生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受到了大清朝廷的特别嘉奖,也使得桑家庄逐渐出名,杨老先生被冠以“夫子”称号。受到老夫子的影响,当地民风淳朴,村人善良厚道、不欺生。为了扩大桑家庄的影响,吸引广大的客商,做粮食生意的,小斗买进,大斗卖出,硬是用这种憨劲、憋劲和舍得精神,闻名遐迩,吸引了周边百余里以及山,河南的商人来这里做生意,直到民国末年,桑镇仍然是方圆百里粮食的最大集散地,乾州、礼泉,武功、周至,眉县、永寿的硬轱辘马车,独轮车、肩挑牲口驮,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人们驮来希望,载回喜悦。老辈人讲,当年街市上交易粮食的记斗声整日响彻不断,晚上住在三合村的人都能听到。


解放后孟昭亮县长执政兴平,实行“一平三端”,桑镇街道得到初步改善,原先弯曲窄小的兴武路也得到加宽治理。每到冬四会,也是村民们比较闲暇的季节,十里八乡的人们会来这里赶集,购买自己所需用品。古会上有马戏团的马戏,打拳卖艺的,摇签的,算卦的,小吃摊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丰富别致,布匹服装,农用家具日用百货,实用杂货琳琅满目。六七十年代,双山大队还有自己的剧团,排练出整本的秦腔大剧,在会上演出助兴。那时的桑镇古会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戏台底下,往往因人多争着往台口拥挤占据好的观赏位置,动不动就“猴了”,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手拿竹竿的年轻壮汉在起哄处的人们头上挥舞着竹竿进行“镇压”。尤其是冬四会最后的“腊八”会更是热闹非凡,异常拥挤,人们都在为过年准备年货,服装市场更是火爆,父母亲都领着自己的儿女给孩子准备过年的新衣。所以冬四会前三会是一会两天,而“腊八”会三天是有道理的。


讲述桑镇那些为人所不知的历史

忆往昔看今朝,时代变迁,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人越来越少,加上人们生活的改善,平时街道上应有尽有,商家林立,网购更平分了店家的一半天下,人们赶集集中购物的欲望和需求一天天减弱,这就造成了会上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还多。现代社会的电视、手机各种网络媒体造就了足不出户可纵览全球的网络平台,以往经常“猴了”的戏台底下再也不会人满为患,有个别地方看戏的人没有演员多。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各自的家庭压力、人们对社交、情感交往逐渐变淡,赶大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重要。


讲述桑镇那些为人所不知的历史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桑镇党委书记郭军科、镇长马万里亲自安排部署,轰轰烈烈进行地进行了比以往任何时候声势都大的桑镇老街升级改造工程,老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桑镇如何与时俱进?是摆在镇党委、镇政府和老街人民面前的新课题,老街要继续发展,就要发扬先人们舍得的优良传统,以德为本,诚信经商,童叟无欺,让古老的桑镇老街再展新时代的雄风!


关于作者:晁勇,网名铁兵,桑镇东桥人,当过铁道兵,立过功。曾任某私企技术厂长,助理工程师,当过村干部,兴趣广泛,喜旅游、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