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保護生態、尊重生命,首先就應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對待自然界的每個生靈,而不能總是習慣於用鈔票和舌頭去打量它們。


疫情發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表示,下一步,要抓緊全面梳理現行有關法律規定,統籌開展相關立法修法工作。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權威醫學研究機構已經證明,2003年的“非典”和新近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極有可能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並造成人際傳播引起的。有資料顯示,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是僅次於軍火和走私的全球第三大黑色產業。如果能管住那些貪婪的舌頭,不僅能減少許多血腥的殺戮,而且能避免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長期以來,雖然食客在這項黑色產業鏈中居於主導地位,但卻很少看到有人因此承擔法律責任。揆諸報端,嚴厲打擊捕殺、銷售、烹製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報道不時可見,然而,高壓嚴打之下依然不乏鋌而走險者。結果往往是,剛抓獲一名捕殺者,又出現了另一個捕殺者;此店剛被查封,彼店又悄然開張。

究其原因,食客缺席法律問責,使這條黑色產業鏈在利益的誘惑下不斷推陳出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不應只是一句廣告語,更應成為一條不容觸碰的法律高壓線。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國內並不缺少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不過,在以往的法律實踐中,無論刑法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都側重於打擊非法捕殺,而缺少針對食客的具體罰則。

聚焦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專門決定,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可謂意義重大。由此,不僅可以為打贏疫情阻擊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同時也有助於從源頭上防範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

除了修訂法律之外,要想徹底杜絕食用野生動物之類行為,關鍵在於建立起健康的飲食文化。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毋庸諱言,傳統飲食文化中有“獵奇”的陋習,越是珍貴稀有的野生動植物,越是有人急欲納入口中,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顯地位、標榜身價。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動物的食用與藥用價值,因其稀少而一廂情願地與珍貴畫上等號。這些錯誤乃至畸形的飲食觀念,無疑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頭號大敵,相關科普工作的開展因此顯得任重道遠。

實際上,即使不考慮飲食文明,僅從飲食健康的角度著想,食用野生動物也是一種危險的行為,因為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堪憂,而且其本身未經檢疫,因此往往攜帶多種病菌,盲目食用意味著巨大風險。

艾滋病、埃博拉、鼠疫、SARS、禽流感……太多疾病的傳播與野生動物有密切關係。通常情況下,人們很難接觸到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所攜帶的病原體也難以傳染給人類,但是,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導致了很多疾病的傳播和爆發。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世界自然憲章》中寫道:“生命的每種形式都是獨特的,不管它對人類的價值如何,都應受到尊重。為了使生命的每種形式得到尊重,人類的行為必須受到道德準則的支配。”人類不斷進化的過程,其實也是不斷懂得尊重其他生命的過程。

保護生態、尊重生命,首先就應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對待自然界的每個生靈,而不能總是習慣於用鈔票和舌頭去打量它們。

法律之上還有道德在,這是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的顯著特徵,我們用數千年的時間完成了文明的進化,不應該放縱自己輕易退回蠻荒時代。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不僅應成為法律規定,而且應成為道德自覺,因為這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