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新中國成立後,把北京定為新中國的首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一開始,毛主席中意的首都並不是北京,而是另外一個城市,那就是中國東北的哈爾濱。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哈爾濱因為中東鐵路而興起,重工業發展迅速,經濟基礎比較好。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蘇聯紅軍和東北抗日聯軍聯合作戰,在他們英勇無畏的戰鬥下,在1946年4月28日,一舉解放了哈爾濱,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長達14年的侵佔,也因此,哈爾濱成為了全國最早得到解放的大型城市,更因此,哈爾濱成了東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全國最為安全的大城市。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這個地方交通便利,商業發達,基礎設施好,而且還跟蘇聯捱得很近,所以一開始成為定都的首選地點。因為即使在1948年上半年,我軍所掌控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也只有哈爾濱這一座。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在哈爾濱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哈爾濱離延安太遠,交通也不方便,還有就是雖然哈爾濱成為最早解放的城市,但是東北大部分地區還沒有被解放,要想搬到哈爾濱定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1948年下半年之後,客觀形勢的發展使得哈爾濱逐漸失去了優勢,這座城市自身也有一些不適合建都的因素。比如離蘇聯近的確是哈爾濱的優勢,但反過來講又是不是劣勢呢?十幾年後的中蘇對峙便驗證了這一點。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再比如哈爾濱是中國最北面的大城市,很明顯面臨著政治經濟輻射不便,通達度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離南方太遠;而氣候也是一個問題,在11月哈爾濱的氣溫便跌到零下二十多度,嚴寒氣候十分考驗人;還有一點,歷史上哈爾濱的都城底蘊並不能和關內區域的幾座大城市相比。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所以從建都的角度來講,哈爾濱的這些因素都不是很理想。哈爾濱在解放戰爭中前期都是最理想的建都城市,卻在1949年十分遺憾的錯過了這個機會。

哈爾濱差點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隨著三大戰役結束,勝利的曙光越來越強,這一方案最終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