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单雄信曾祖居聊城


隋唐英雄单雄信曾祖居聊城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山西长治。因为我姓单,与当地友人吃饭的时候,就谈到了单雄信。我告诉他们,祖上说可能是山西二贤庄迁来的,只是不知道二贤庄在什么地方。他们一听笑了起来:“就在附近,饭后领您去。”

驱车西行出了城,沿着一条不宽的水泥路再走几百米,往北一转,是地势较高的一片院落——二贤庄,就呈现在那里。带着满怀惊喜和激动,我慢慢步入这处曾经无比辉煌而今处处透着厚重的院落。院子中间是一石碑,上有单雄信的生平简介。碑文赫然记载着:单雄信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袭父职仍守东昌。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将李渊率部攻周,围东昌,单禹与之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氏一家避难,辗转来到潞州。置田地,定居下来。

隋唐英雄单雄信曾祖居聊城


我不禁感到愕然!单雄信的出身之地居然就是我生活的故乡聊城。从另一碑文我了解到,单雄信死后,部分子孙为避难改姓尚,在山西省长治市二贤庄有单尚不分的说法。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到宋朝时期,单雄信的后代中有一支单氏后裔,举家迁往东平(我的家乡宋时隶属东平路)。至于是否就是我们单庄这支的祖先,没有留下记载。

对于单雄信这个英雄人物,相信凡是看过隋唐演义的人们,对他侠肝义胆、率真性情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是对他誓死不降唐,很多人感到不好理解。但当你了解了他父亲被李渊所杀和兄长单雄忠也被李渊用箭射死这段真实的历史后,你是否终于找到了答案呢?有记载:李渊外派去太原做官时,朝廷中的宇文述担心他日后有变,便派出宫中精锐的禁卫军在城外楂树岗伪装成强盗劫杀李渊。李渊靠着自己奇准的箭法,与自己的家丁勉力抵挡,后经秦琼解救才顺利将这帮精锐东宫卫士打退。李渊一人去追,感觉马已疲、人已累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忽然见远处有一骑向己奔来,他误以为还是刚才那一伙人,便轻拽雕弓,飞射一箭。那人在百米之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被射中咽喉落马而亡,谁想这是潞州二贤庄人单雄忠!

因此,我们看到,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山东翟让瓦岗农民起义爆发时,因单雄信与翟让是故交,便与徐世勣等一同投奔。单雄信从此在抗击隋军的战斗中屡立功勋,尤其是击斩张须陀之战,他和徐世绩居功至伟,后分别被李密封为左武侯大将军和右武侯大将军,是统兵的大将。616年,义军发生内讧,翟让被杀。618年,瓦岗军又在河南偃师大败。秦琼、魏征、程咬金等瓦岗弟兄都投向李唐。而此时的单雄信,却走到人生十字路口。面对有着杀父、杀兄之仇的李世民父子,他毅然投奔了王世充。在为王世充效力中,单雄信曾几次挺槊直刺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惜单雄信是个英雄,几次派人下书劝其归顺,但单撕了来书,表示与李唐势不两立。最后,单雄信被李世民杀于洛阳。

隋唐英雄单雄信曾祖居聊城


有人这样评价:单雄信将正义和利益完美结合。这就是为什么单雄信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留给我们的遗产。这个遗产并不可悲,只有悲壮,有种说不出的壮烈。他那种为朋友奋不顾身的情谊值得我们效仿,其豪爽仗义、忠诚守信一直为世人称道,甚至为史家和小说家所尊崇,如《说唐》及京剧“锁五龙”“雄信反唐”“斩单通”等都赞扬了这位民间英雄。明代曹州诗人杨清《咏单雄信墓》表述了世人对他的敬仰与怀念:漂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寒乌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东阿 单清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