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穿越病毒风暴的生死表白

国家级病毒检测专家张鹏,与妻子唐闰兰相濡以沫十七年,他们习惯了平淡,彼此从未互赠过礼物、表达过爱意。

直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张鹏带队从重庆出征湖北,竟意外收到了妻子的人生第一次表白……

专家出征:大爱无言下自成蹊

2020年1月21日,全副武装的张鹏,刚从实验室出来,看到妻子唐闰兰的留言:“这次国际象棋三级考试,大宝没过……你忙完了,方便的话,安抚下他。”此刻,重庆已经进入卫生事件最高戒备状态。这是战争,他必须坚守一线……

张鹏1980年出生,重庆市人,1999年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学的是5年制的卫生检验专业。从那时起,张鹏就注定要和各种病毒打交道。

2003年,SARS席卷中国,人心惶惶之时,朋友同学们都纷纷说:“等疫情结束了,我要耍个女朋友!”理工直男张鹏,也渴望遇见一个志趣相投的女孩。这年秋天,他遇见了唐闰兰。

唐闰兰跟张鹏同级,四川人,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读研究生,两人经同学介绍相识。张鹏不善言辞,但谨慎踏实,让唐闰兰很有安全感。唐闰兰温和大方,理性务实,张鹏很欣赏。两人很快恋爱了。

2004年7月,张鹏大学毕业进入重庆市九龙坡区疾控中心从事检验工作。异地恋两年,两个不爱表达的人,一个专心在实验室搞研究,一个专心读书。

2006年,张鹏凭借过硬的技术、勤勉的态度,迅速被提拔为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唐闰兰研究生毕业后,追随张鹏来到重庆,考入重庆市大渡口区统计局。2009年,两人领证结婚。

2011年,唐闰兰生下大儿子。当了父亲后,张鹏工作更加卖力。2012年,张鹏担任检验科科长。24小时随时待命,带头冲在防疫一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对于张鹏的工作,唐闰兰并不太了解。她只知道丈夫跟各种病毒打交道,有危险性。而且,这个工作还是个精细活儿,不能出差错。平日里,唐闰兰尽自己所能照顾好老人,带好孩子,让张鹏在一线时能专注工作。

2016年,唐闰兰二胎生下小儿子。坐月子期间,张鹏接到重庆部分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任务,半夜冲出家门,到疫区一线工作了好多天,才记起来给妻子报平安。这些年,唐闰兰也都习惯了。

孩子渐渐长大,特别调皮捣蛋。唐闰兰很少找张鹏诉苦,实在闹心时,也就对张鹏吐吐槽:“你看你儿子这么皮,也不管管?”张鹏很想说声老婆辛苦了,可临了,他也只是冲唐闰兰嘿嘿一笑。

夫妻俩就是这样,从不说情话,更不会互赠礼物。唐闰兰36岁生日前夕,张鹏不好意思地说:“你今年本命年,我要给你准备生日礼物。”唐闰兰连忙摆手:“花那钱干啥,浪费!留着给儿子们多买几斤排骨吧,正长身体呢!”一句话把两人都逗笑了。

唐闰兰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张鹏不仅顺利获评国家级检验专家,2018年,他参与H7N9高致病禽流感疫情防控战,更创造了“当天安装设备,当天采集标本,当天检出阳性”的重庆速度,被全市通报表扬。

从业16年,每天与“病毒”作战,张鹏一直保持着安全事故“零记录”。唐闰兰也一直以为,危险,离张鹏很遥远。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重庆很快出现确诊病例,全市进入紧急状态。从1月中旬开始,张鹏就一直奋战在任务最重的检验科,24小时待命采集样本进行检验。

家书抵万金:穿越病毒风暴的生死表白

张鹏在实验室做检测

凭借多年在卫生检验领域工作的经验,张鹏深知,湖北原有检验力量不足以应对这次疫情,急需集合全国检验力量进行支援。他想去!但前线已有医护人员感染,他不知自己该如何跟妻子开口。

1月24日,除夕夜。湖北灾情太惨烈,前线医护人员的年夜饭显得过于“寒酸”……张鹏看到唐闰兰正对着一篇写新冠疫情中逆行者的文章掉眼泪,他终于憋不住,小心翼翼地问唐闰兰:“如果上面要调我去湖北支援,你说我去不去?”

唐闰兰一直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工作和决定,但湖北疫情无法预料,前线不断传来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消息。此时此刻,她很想问问丈夫,两个孩子还年幼,能不能别去?可她太了解张鹏了,知道他一定会笑着回应:“你放心,我的儿子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一定能理解我。等他们长大了,万一遇上同样的情况,他们也会跟我一样……”

唐闰兰严肃地说:“我觉得这个时候你应该去。你是党员,又是这个专业,你是最适合去的,这是你的职责。”张鹏也了解唐闰兰,她太懂事了,即便心里不愿意,还是愿意支持他。面对妻子的回答,张鹏心里五味杂陈。

战地家书:迟到十七年的告白

1月28日上午9点43分,九龙坡区疾控中心正式接到任务:全市将征集疾控志愿者赴湖北支援。张鹏立即报名,随后跟领导同事们一起开始研究支援方案。

直到上午快11点,他才想起给妻子打电话。接到张鹏的电话,唐闰兰隐隐觉得有事。这几天,全国各地纷纷组队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重庆应该也不会置身事外。

果真,张鹏第一句话就说:“老婆,我要去支援湖北了。”唐闰兰问了一句:“啥时候能回来?”张鹏平静地说:“不知道,需要我去多久,我就去多久。”

1月31日清早6点,张鹏接到通知:重庆疾控检验专家首批援鄂人员2小时后准时出发,目的地:湖北省荆门市。

那天一大早,唐闰兰将张鹏送到门口,说:“一定要平安!”张鹏默默点了下头,转身离开。上午8点20分,张鹏坐上了去荆门的车。在车上,他给妻子发了条信息:“我走了。”

家书抵万金:穿越病毒风暴的生死表白

张鹏和队友们出征前的合影

车上,张鹏和3名队友开始研判荆门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30日晚8时,荆门市“新冠”确诊病例227例,死亡5例,疫情形势在湖北地区排在前六位。

而荆门市疾控中心的检验工作人员目前只有4名,全是女性,她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已经连续多日,每日需要送检的标本量巨大,情况十分严峻。晚上8点多,张鹏一行终于到达荆门市疾控中心。他们扔下行李,就直奔实验室。

张鹏向九龙坡区卫健委领导微信汇报完荆门情况后,赶紧给妻子报了平安,还附带了一句话:“我还要去实验室。”

这句话,唐闰兰不知道听过多少回。“进实验室”对她来说,就是丈夫“拒绝”的信号:不要打电话,有事就留言,等他在等待样本送来的间隙,才能够“施舍”一点时间回复。就是这点时间,他还要分给单位领导、同行同事、媒体记者……

唐闰兰看着这几个字,心里有些失落。可一想到张鹏到达疫区的第一个夜晚就可能通宵达旦地工作,她又不免心疼起来。

从相恋到走入婚姻,这十七年,他们一直都理性克制,相敬如宾,朋友圈几乎不发生活日常,合影都难得找出一张,日子很平淡。可就在这个深夜,唐闰兰在山城重庆,想象着远在疫情中心实验室里忙碌的丈夫,压抑的情感再也掩饰不住,她在朋友圈里敲下了给张鹏的第一封家书:

“除夕夜被‘最美逆行者’刷满朋友圈时流泪了,没想到你也会成为众多逆行者之一,不过这次我却没有流泪……心里也不是没有担心,但我知道这是你的专业,也是你的职责,更是你的担当……我对你的专业完全不懂,可是不用关心新闻,只从你每天疲惫的神情里就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所以当你说你要去湖北且归期未知时,我回答你‘我知道了’。今天你离开家门时,我嘱托你‘一定平安’,仅此而已……2003年非典硝烟刚散去的那年秋天和你在校园相识,2020年新年伊始你就奔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第一线,都是注定难忘的一年……”

敲完这些字,唐闰兰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猜想着,张鹏会给自己回复怎样的话语。然而直到第二天,张鹏那边居然毫无动静。

那天中午,趁着吃饭间隙,张鹏打开手机,发现妻子的朋友圈“炸”了。那封饱含情感和回忆的家书被无数人点赞留言,可唯独少了他的身影。

张鹏心潮澎湃,却不知该如何表达。他一激动,把唐闰兰的朋友圈截图发到了同事群,注明是“妻子的朋友圈”。

同事们逗他:“张科长,您这是当众撒狗粮啊!”张鹏哈哈大笑,他想了想,这大概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撒狗粮吧。

他想认真给妻子回复,却又接到了工作任务。

这天,荆门市基层送来的标本多达数百份,张鹏和队友们一直干到晚上12点,体力和脑力已经告急。他不知选择怎样美好的语言才能回应妻子的深情,只好随手发了几张他和队友在实验室的照片。

担心了一整天的唐闰兰,看到张鹏发来的照片,哭笑不得:几个人全副武装,像一群太空人,这个傻子,还以为我认不出你?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最美上元:待你平安归来携手余生

荆门市防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远远超过了张鹏的想象,每天送到疾控中心需要检测的样本量,几乎都是九龙坡区样本量的几十倍,而所有人手加起来只有8个。

张鹏主动承担起了风险最高的工作环节——核酸提取。核酸提取过程,需要运用仪器对样本进行高速旋转,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样本飞溅,造成人体感染和环境污染。

5个小时下来,张鹏在防护服里,贴身衣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有一天,张鹏正在实验室紧张作业,突然就听旁边“咚”的一声,他转头一看,发现一名队员因体力不支晕倒了。这天,他独自完成了两个人的工作量,干到大半夜。

家书抵万金:穿越病毒风暴的生死表白

张鹏与队友在实验室

2月8日,元宵节。荆门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张鹏等4人主动承担元宵节当晚的全部检测任务,让荆门的伙伴回一趟家。

那天夜里11点59分,张鹏走出实验室,打开手机,他看到了妻子写给他的第二封家书。那天,雪夜下的荆门特别美。他踏着积雪,读着家书:

“……你去湖北已经第9天了,我还觉得你好像昨天才走一样。这几天有太多的关心蜂拥而至,有你单位定期送来的关心和大量生活用品,也有我单位在工作上的照顾以及同事悄悄放在门口的新鲜蔬菜……有时候我真的只想你是我一个人的英雄……可是我知道不可能,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没有人可以是旁观者,你与荆门同行一起战斗是你的职责,而我就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本分,保护好自己,让你放心!今天是元宵节……可能你结束工作看到时已是第二天,不管怎样,元宵节快乐……”

张鹏觉得自己的腿有些发软,眼睛也有些湿。队友问:“怎么了?在哭啊?”他赶忙否认。回到宿舍,他迅速洗漱钻进了被窝,拿出手机,一遍一遍看妻子的家书。回想和妻子6年的爱情长跑,11年的婚姻生活,除了恋爱时写过几封书信,这样的公开“表白”,还真是破天荒第一次。

这个元宵节夜晚,他好想她,好想两个儿子。他想给妻子打电话,又不忍心吵醒妻子和孩子。张鹏辗转反侧,一晚没睡好。第二天7点刚过,他一醒来,便迫不及待给唐闰兰发了三个字:“起床了!”

看到发出去的这三个字,张鹏有些后悔。明明想告诉她,明年元宵节,他要和她一起吃汤圆,末尾,再送上迟到的元宵节祝福。这可是想了一晚的思念之词,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一句都讲不出?

唐闰兰一大早收到张鹏的信息,不禁莞尔:这个回复,果然是他的风格。但唐闰兰知道,这样三个字,胜过了世间所有情话。

由于防控得力,加上一线工作人员的奋战,荆门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张鹏终于能喘口气儿了。

晚上回宿舍,他立刻给妻子发视频。视频一接通,大儿子歪着脑袋说:“爸爸,你没有陪我去考级,我很生气。不过,今天看到爸爸了,我就不生气了。”见哥哥霸着手机跟爸爸讲话,弟弟硬要凑过来抢镜头,大喊:“爸爸,你多久回来?记得给我买玩具。”

看着孩子们,张鹏不禁红了眼眶。自己工作忙,进了实验室就“六亲不认”,平时很少陪孩子,两个孩子全是妻子一人照顾。张鹏想好了,等战胜疫情后,一定要当面给妻子说几句暖心话。

2月14日,情人节。十七年,张鹏和唐闰兰就没好好过上一个情人节。这次,张鹏想给妻子准备点儿什么。可湖北已经打响了疫情反攻战,荆门也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实在分身乏术。

晚上,张鹏离开实验室,回宿舍给妻子视频,可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两个孩子就争先恐后凑过来说个不停,张鹏应接不暇。唐闰兰没忍住,笑了。

怕丈夫太累,唐闰兰将两个调皮的家伙赶去睡觉。正要挂断时,张鹏突然说了句:“老婆,节日快乐!”这破天荒的表白,让唐闰兰怔住了。她按捺住欣喜,平静地回了一句:“给我平安回来就行……”(编辑/张亚萍)


其他精彩报道一览

爱心驰援

2月3日,张燕楠体温一直居高不下,尿血、便血等症状也陆续出现,被病魔死死攫住的她意识逐渐模糊,不断发出痛楚的呻吟声。

秦悦琴给她插上氧气,用温水为她擦拭身体降低体温。

张燕楠在迷迷糊糊中发出呓语:“妈妈,妈妈……”她手在胸口拼命抓挠。秦悦琴想安抚她,不料张燕楠一把扯住她胸前的防护服。

一旦防护服被扯破,意味着秦悦琴在病魔面前裸奔,她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秦悦琴顺势侧下身子,靠在张燕楠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说:“孩子,不要怕,妈妈在这里。”

——《病房有个“刺猬”女孩:“护士妈妈”渡劫也渡爱》


封城之战

如今,妻子即将临产,却赶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刘铖在心中暗下决心,到时候一定要陪在妻子身边,守护好她和孩子。这是他为人夫、为人父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这天上午十点,刘铖突然接到通知,集团要求他组织人员负责雷神山医院一区的内装工作。这个时候,作为武汉分公司的总经理,刘铖势必要首当其冲,奔赴前线。

可当时,疫情突然爆发,人心惶惶,没有他在身边,赵真该怎么办?何况,武汉已“封城”,各种物资奇缺,他若是不在家,谁出去购买生活必需品?若是赵真要生了,谁送她去医院?刘铖的内心陷入痛苦挣扎中。

——《10天建成一座医院:火神山“硬核”准爸爸的生死时速》


战疫后方

我一直等到晚上8点,张通才发消息告诉我,说他肺部CT显示有轻微感染。晚上9点,张通到家,早早洗漱后就回房间了。他还特意嘱咐我,从今晚开始,我去睡客房。

两天后,他不仅没有退烧,还出现肌肉酸痛、说话吃力等症状。我送他去复查。中途,婆婆打来电话说:“复查没事就接他回家,情况不好赶紧去汉口医院,那是定点发热门诊。”但我宁愿相信,他应该是感冒了。

那天,因为要封城,我们到医院后,张通便让我去超市补充物资。购物途中,我接到了他的电话:“感染区域扩大了一倍,情况不好,要住院……”

——《柔弱医生家属成长记:朋友圈日记拯救确诊的他 》


家书抵万金:穿越病毒风暴的生死表白

因篇幅所限,仅摘取了部分代表性的文章片段和图片,方便读者朋友先睹为快。知音编辑,深入疫区纵深地带,独家深度采访、拍摄和记录了武汉的900万种心碎、壮烈和向死而生的坚韧。更多重磅内容,详见《知音抗疫特刊》

,这是身在武汉的我们的记忆,是为了不要忘却,能把这份真实,珍藏起来,留给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