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家村:藏身山野的神祕村寨

慕家村:藏身山野的神秘村寨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古風純樸布依村,路邊柳樹原態生。盤石驛道穿村寨,心曠神怡賦激情。金倉山頂藏古寨,酩餾美酒待親朋”。一個鄉村、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歷史,則無文化根基,沒有文化則無靈魂。中華文明是多民族文化的合成,漫長的歷史時空中,多民族共同創造,鮮卑文化以及鮮卑文化衍生出來的鮮卑慕容酒文化是中華文明最生動的組成。在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攔一村金倉嶺的山項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清冽的酒香從這裡飄出,紅色文化在這裡輝映……這裡,便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慕容古寨。

溯源歷史的古老村寨

在古絲綢之路的南線——河湟谷地上孕育了古老文明,金娥嶺(娘娘山)南脈金倉嶺中部地帶的一個小山坳裡,蘊藏著一座古建築群,它是吐谷渾王慕容部的舊址,一處有千年歷史和文化的神奇之所——慕容古寨。慕家村距西寧市約40公里,是歷史悠久的軍屯要地。南北朝時鮮卑慕容族曾在此方園千里的地方建吐谷渾王國三百多年,稱雄北方,影響巨大。據說金娥嶺是隋煬帝西征吐谷渾時大宴群臣的地方,因皇姑隨徵時歿命安葬於此,民稱“娘娘山”(青海民間方言中,娘娘就是姑姑的意思)。慕容家的祖輩是吐谷渾,吐谷渾被吐蕃滅了之後,就開始往甘肅等地遷移。後來,慕容家的先祖又從甘肅平涼攜家帶口,沿著湟水,輾轉遷徙到湟中金倉嶺一條山溝裡,在這裡落腳生根。從此,這裡有了一個以慕容姓命名的村子——慕家村。

來到古寨門口,第一眼就呈現高大的木質門樓,鏤空的四梁八柱、紅色大鼓和黃色的銅鑼,古舊的木輪大車,無不彰顯鮮卑慕容曾經遊牧民族的遺風。通過雲梯爬上樓臺,置身遠望,慕容先祖馳騁疆場、烽火狼煙的影視畫面便浮現在眼前,歲月的滄桑、時間的更迭如穿越一般。進入門樓,院子中央一塊大石頭上雕刻著“河湟鮮卑慕容部舊址”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穿過石頭,沿左邊一路前行,曲徑通幽中便來到慕容老宅。高高的庭院牆、筒約古樸的門樓、木製雕花的門板、鐵質的獅子門環、門前的兩個石獅子,低調內斂中彰顯主人的不凡身份。最醒目的當屬大門橫楣最中間位置,藍底黃字的“慕容府”三個字和大門兩邊印有慕容古寨的旗幟。走進老宅裡更是讓人驚訝不已。老宅宅院深深,亭臺樓宇古色古香、水榭花草生機勃勃。東西南北四面的建築都是清一色的木質門窗、灰瓦蓋頂長長的木製廊道,懸掛著大紅燈籠。置身於這樣的院子,每個人感受著風雲變幻和歷史留痕。

慕家村:藏身山野的神秘村寨

酒香漫溢的技藝傳承

百年慕容寨,悠悠酒飄香。在慕容古寨,最讓人嚮往的一個地方莫過中華酩餾酒醉都。慕容先祖在老宅院留下一眼古井,名曰“拉霧神泉”。歲月更迭,星移斗轉,在吸足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後,古井留給慕容子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之水。這些鮮卑後裔們勤勞智慧,溫良謙恭,他們用青藏高原特有的青稞,取古井之水,以世代相傳的驗方古法釀造出清冽甘醇的酩餾之魂,這瓊漿玉液般的美酒養育了子孫後代,肥沃了一方水土,聲名遠播大山之外。四百多年的釀造工藝,有記載以來數代掌門人的薪火相傳,終於迎來千載難逢的盛世華年。

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村裡還會舉行盛大的祭“酒神”活動。這一天,慕容古寨的第一滴新酒滴落到瓷碗中,新酒要敬獻給祠堂裡的酒仙。敬了新酒後,酒仙就被酩餾傳承人請出祠堂,被村民用轎子抬起,在全村巡遊。慕家村幾乎家家釀酒,酒仙巡遊時每家每戶都會出門迎接膜拜。酒仙巡遊結束後為禮祭。酩餾傳承人向酒仙敬香、敬酒、叩首,並宣讀祭文、賜福誦經。村裡古樸而隆重的儀式,寄託了這裡的百姓對新一年美好願望的期盼,傳承著祖祖輩輩青海人對酩餾的情感。

慕家酩餾的酒香,瀰漫慕容古寨的每一個角落。走進地下土坯環繞的釀酒作坊,灶膛裡升騰起的火焰輕柔地舔著鍋底,蒸汽瀰漫,酒香漫溢,一股金色的純淨酒液,沿著那根細細的導管流入鍋中,起先是滴滴答答,默默含羞,不一會兒工夫便彙集成股,潺潺流注。

作為青海省河湟流域酩餾酒發源地之一,慕氏為酩餾酒的鼻祖,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慕容古寨的慕世基老人為酩餾酒的“第八代傳承人”。這裡生產的酩餾酒釆用高原青稞和數十種中藏藥,以傳統工藝方法釀造,有著香型清雅、用料考究、工藝獨特等特點,在青海民間享有較高的聲譽。

慕家村:藏身山野的神秘村寨
慕家村:藏身山野的神秘村寨

紮根心底的紅色文化

放眼望去,位於慕容古寨對面山坡上一座明末清初的老宅,經介紹才知道那裡是紅色紀念館。它是由慕世基老人開設的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至今已開館十年。外面看上去不太起眼,但走進去,會被這裡深深地感動。館內展品均為慕家人幾十年來陸續收集的紅色紀念品,包括照片3700餘張、紅袖章700餘個、雕像105尊、相章1萬多枚。新中國剛剛建立時,這一帶曾經鬧過土匪,百姓人心惶惶。為了讓百姓生活安寧,解放軍派出了一支剿匪隊伍到了這裡。部隊入駐村子後,並沒有立刻採取軍事行動,而是先暗中觀察土匪的動向,熟悉地形的慕增光(慕世基的父親)也主動承擔起了為解放軍打探情報的任務。往後十多天的日子裡,解放軍戰士們不僅與慕家人同吃同住同幹活,更是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最終,解放軍向盤踞在金倉嶺的土匪展開了圍剿,短兵相接後,大部分土匪被剿滅,只有少部分向四處潰逃。剿滅土匪後,解放軍部隊便離開了慕家老宅。為了表示感謝,部隊領導贈送給了慕增光一枚紅五角星,而這枚紅五星一直完好地保存在慕容古寨。

慕家人也一直盼望著解放軍能夠再回來,於是完整保留了解放軍留宿過的房屋,連水杯、餐桌都完好無損。部隊領導贈送的紅五星也成為了這裡的傳家寶,後來他們也在不斷地收集各種紅色文化老物件,供大家參觀,想為大家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走進紀念館,區域地圖、鋼製茶杯、木椅等物品依然擺放在曾經的位置,就連解放軍睡過的床鋪都鋪得整整齊齊,彷彿解放軍戰士剛剛離開一樣。而這些,則是慕容古寨紅色基因的根本。

慕容古寨在傳承酒文化的同時,將慕容家族歷史文化和青海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重新修繕了古寨,建成了古寨紅色歷史博物館,高原影視文化基地,將古寨打造成為特色旅遊文化景點。古寨集歷史、釀酒、旅遊餐飲、住宿於一體,深受大家親睞,知名度不斷提高。在慕容古寨,最深厚的是歷史。作為鮮卑慕容吐谷渾王西遷時的慕容部,其後裔家人們一直居住於此,並完整保存了其歷史和文化的優勢資源。這不僅是慕容古寨的根,更是慕容古寨的魂。整個慕容古寨,無論從城牆風格的廊道、古樸的亭臺樓閣、紅木造的老宅,都延續著青海慕容的特色。

(圖/文時報記者張毓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