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同學喜事,賤哥這一次特地去了一趟壽寧,順著在壽寧遊玩了幾天。

壽寧是一個山區縣,曾經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地方,但卻是因為盛產白銀才設立的一個縣。這裡非常偏僻地處閩浙山區邊界,曾經這裡的交通極度不便,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因此也是一個相對神秘的地方。

也許就是因為與外界很少溝通,那個曾經被認為失傳的、只存在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900多年後竟然在閩浙邊界的泰順和壽寧等地被意外發現了。

這一發現迅速引起了相關專家的重視,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給了這種橋一個學名叫“貫木拱廊橋”。

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廊橋樣式千千萬萬,但貫木拱廊橋卻是閩浙邊界的山區才有。

因為他形像蜈蚣又是橋上有厝,因此閩浙邊界的山區人民稱其為“蜈蚣橋”或是“厝橋”。

貫木拱廊橋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不用一釘一鉚,完全是依靠木材的摩擦力和主墨師對木材直徑的把控。這是一種全憑經驗流傳下來的技藝。

目前會這種造橋技術的人全世界不會超過30個,而且這些人全部集中在閩浙邊界。而能夠主持建造大型貫木拱廊橋的主墨師卻是少之又少,據說全世界只有一個,是年齡已經80多歲的鄭多金老師傅,為了不讓這項技術失傳,他在80高齡的時候,將這項技術傳給了自己的弟弟。

而這項快要失傳的技術也就成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那麼,這閩浙邊界如泰順、屏南、慶元、景寧等地都有廊橋,壽寧有什麼特殊呢?

在全世界,壽寧縣具有目前保存最完整且數量最多的貫木拱廊橋,共有19座。因此壽寧縣又被稱為“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其中,像登雲橋、鸞峰橋、楊梅洲橋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別是下黨的鸞峰橋,它不僅是全世界單孔跨度最長的貫木拱廊橋,還具有獨特的歷史紀念價值。

  • 1934年,粟裕率領工農紅軍攻打浙江慶元縣,途徑下黨鸞峰橋,部隊一天一夜才全部度過鸞峰橋挺近慶元。
  • 1989年,下黨剛剛設鄉,沒有通電、沒有公路、也沒有辦公場所,鸞峰橋就是當時的臨時辦公、午休場所。
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自從貫木拱廊橋被發現了,其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瞬間被重視。2004年,壽寧、泰順、慶元、景寧四個縣城聯合將貫木拱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福建寧德的屏南也加入其中。至此,貫木拱廊橋的保護工作才真正的得到重視。

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清明上河圖中失傳了900多年的木拱橋,卻在福建山區被意外發現

壽寧這個曾經非常神秘的地方,有著非常多外人不知的傳承,除了貫木拱廊橋和其建造技術之外,壽寧特有的北路戲也是世界非物文化遺產。

由香港著名影星姜大衛、吳興國等主演的文藝片《愛在廊橋》,便是以壽寧的北路戲和貫木拱廊橋作為主題,意在弘揚和宣傳北路戲和與貫木拱廊橋。

如今壽寧已通高速,交通十分便利,這個神秘而具有魅力的小縣城將一點一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旅遊的地方,這裡的人們樸實無華,非常的熱情好客。

賤哥特推以下幾個景點:犀溪漂流、太監府銀坑、楊梅洲原始森林、下黨鸞峰橋、南山頂等。除太監府外,其他導航皆可到。

去壽寧太監府必須先導航到“外樓”然後問村村民,村民會告知路線,也就10分鐘的路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