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亡時刻,一個小人物卻急中生智,拯救了國家。他是如何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詞語。就拿當前來說吧,新冠肺炎病毒發生以來,許多醫護人員紛紛踴躍奔赴武漢,冒著自身也被感染的危險,日夜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拯救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病人。有些醫護人員已經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蹟令人感嘆!他們用自己博大的愛國愛民的情懷,詮釋了什麼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是中華民族的寶貴傳統,古來有之。今天,我就講一位古代商人,在危急關頭,急中生智,拯救國家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大動盪、大變革時期。這個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已經不被諸侯所重視。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就命令自己的三軍統帥孟明視,率領精銳部隊,準備向鄭國發動突襲。原來,秦國和鄭國是友好國家,秦國還部署了一小部分軍隊駐在鄭國,協助鄭國防禦。可是近來,這支小部隊的將領聽說鄭國開始和晉國眉來眼去,準備親善晉國,不僅大為吃醋,同時也感覺到十分危險。於是,就把情況向秦穆公秘報,勸秦穆公攻打鄭國。並說:“我們現在正保管著鄭國城門的鑰匙,如果突襲的話,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鄭國滅了”。秦穆公見報大喜,於是就派孟明視親率大軍,連夜兼程,向鄭國進發。

然而,在當時條件下,要做到幾萬大軍像一隻貓一樣,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是不可想像的。秦國都城雍邑(現陝西鳳翔),與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直線距離約600公里,沿途都是窮山惡水,羊腸小道,比直線距離要遠很多,就是急行軍也要30天左右,沿途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果然,秦軍到了距鄭國還有80公里的滑國(今河南偃師東南)的時候,消息便以經傳播開來。

雖說消息傳開了,但當時傳遞很慢,此時鄭國並不知道秦軍前來,毫無準備。可巧,鄭國的一位商人,叫弦高,此時正趕著一批牛去洛邑(今洛陽)販賣。到了滑地,得知秦國大軍前來偷襲鄭國的消息,非常著急。他想立即返回鄭國報告,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清楚地知道,即使自己趕回鄭國,秦軍也會同時趕到,那將毫無意義,鄭國同樣會被秦國滅掉。在這危急關頭,弦高思考再三:作為商人,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是,每一場戰爭,雖說是統治者之間的你爭我鬥,但真正飽受戰爭之苦的還是普通的百姓。我雖然是一個商人,但在國家面臨危亡的關鍵時,我不能僅僅想到自己的利益,我應該為國家,為百姓做些什麼。於是,他急中生智,趕著牛群,去秦軍的臨時營地,冒充自己是鄭國的使者,奉鄭國國君的命令,前來犒軍,要求見秦軍統帥孟明視。

孟明視正讓軍隊暫時休息,埋鍋造飯,自己坐在帳中考慮如何達成偷襲計劃。聽到軍士來報,說鄭國使臣前來犒軍,他大吃一驚!只好接見弦高。弦高獻上12頭牛和4張皮革,對孟明視說:“我國國君聽說將軍要來我國,特派我送上一點微薄的禮物,犒勞貴軍”。孟明視一聽此語,以為鄭國已作好防禦的準備,只好支支吾吾地對玄高說,他的目標不是鄭國,而是滑國。為了證明他不是說謊,就真的掉頭西進,突襲了倒黴的滑國,把它滅掉,然後撤退了。

雖然鄭國當時不是很強大,但弦高作為一個商人,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體現出的大智大勇,不計個人得失的家國情懷,至今依然令人敬佩!

危亡時刻,一個小人物卻急中生智,拯救了國家。他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