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却匈奴,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最近每天晚上十一点,我家隔壁就开始做饭,估计也是一天到晚在外跑,大晚上才回家。人生在世,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在忙碌,有的人是为了大家而奔波,为小家的人是幸福的,为大家的人是可敬的。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可是男二号估计大家就不知道了,今天我们就讲讲这个男二号的故事。这个人就是刘琨,刘琨,河北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是有族谱可查的,可不是刘备那种自己吹出来的。他的祖父刘迈,曾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可以说刘琨是标准的高干子弟,年纪轻轻就颇有才名。二十六岁时,刘琨出任司州主簿,遇见了一生的挚友—祖逖,就像伯牙遇子期,两人感情深厚,志趣相投,立志造福百姓,建功立业,这段时间里两人一起学习,一起练武,“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这时候发生的,虽然最终两人选择的方式不同,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北却匈奴,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闻鸡起舞

公元306年,晋惠帝光熙元年九月,一只千余人的队伍从洛阳广莫门缓缓出发,车队中的刘琨回望洛阳,人头攒动,宫阙连绵,这一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挥挥手,再见了洛阳,扭头驾车飞奔而去。夜晚车队在丹水山露营,一路上刘琨看到了百姓流离失所,强盗横行,想到此行目的,刘琨不由感叹,百姓受苦,家国蒙难,此行生死不知,只求不负国家百姓。此时的晋国八王之乱刚刚平息,国家还没有恢复,再加上内有流寇,外有匈奴汉国,可以说此时的西晋帝国就像一座松松垮垮的大楼,稍微一推就会倒塌。刘琨此行出任并州刺史,就是为了抗击匈奴,稳定并州,拱卫帝国中枢。

并州,也就是今日的山西,在前人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的折腾下,并州土地荒废,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逃亡;没有离家的人,也是卖儿卖女,有些妇幼,活生生地被抛弃,野外到处是白骨,那哀哭之声,令人悲伤。匈奴横行,盗贼四起,没人敢上路。刘琨一行打到晋阳(并州省会)。而此时的晋阳城杂草丛生,还有豺狼出没,到处都是尸体,寥寥无几的幸存者也因为疾病饥饿没了人形,就连省政府大楼也都烧没了。刘琨就率人收拾晋阳城,抵御贼寇的骚扰,招抚百姓,刘琨经常下乡亲自慰问来投奔的老百姓,所以百姓们也都很爱戴他,也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就连匈奴人的一些部属也受其感召来投靠。一年以后,逃亡的人逐渐返回,村落之间也有了鸡犬之声。刘琨多次抵御匈奴人的入侵,晋阳逐渐成了晋国北方少数几个抗击匈奴的据点之一。

当时,晋阳周围是强大的匈奴汉国,逐渐兴起的拓跋鲜卑、幽州军阀王浚与段部鲜卑联盟,汉人的力量不断被削弱,活动空间也在不断缩减,尤其是,匈奴人攻破长安,中原沦陷,晋室南迁,刘琨就再也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援助了。刘琨与拓跋鲜卑交好,诚心对待,以夷制夷,多年来刘琨与拓跋鲜卑一起抗击匈奴,可惜后来拓跋鲜卑发生内乱,刘琨被石勒击败,只能率部投奔段部鲜卑,后因段部内部争权,被陷害而死。

北却匈奴,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刘琨在并州执政期间,或有过失,但他一片为民之心,安邦定国之念确是忠贞。在群狼环饲,又无援助的情况下,刘琨仍带领并州军民抗击匈奴十年之久,没有大毅力、大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相较祖逖矢志北伐,刘琨坚守并州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前路崎岖,荆棘密布,虽千万人而吾往矣,九死而无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