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有哪些?怎么样?

洪爷33344611


首先课堂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接着开始切入主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内容,这个阶段需要学生积极发言。最后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留有作业。[可爱]



家中小妹


一节完整的课程要包括一下环节:

出示学习目标,这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平时写教案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知识回顾,在上新课之前,要对上节课的知识或是本节课可能要用到的知识点做一下简要的回顾,这样就可以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学习。

新知学习,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疑惑去自学,质疑,探究。

知识归纳,老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同学们,而是指导他们试着去归纳,培养孩子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课堂巩固,老师有计划的出示本节习题,让学生根据本节学习的知识点试着去解决,以检验学习的效果。

学习小结,这个环节也是交给学生,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互相补充,老师最后做下点评及总结。




小小卢班


相比学校的课堂教学环节,其实我个人更认可校外辅导机构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他们一课时的数理化课堂教学是“讲+练+考”模式:


作业点评(5分钟)

上节课作业中某道重难点题讲解,或对学生作业表现进行点评,是对上节课的收尾。

讲:新课讲授(30分钟)

讲本节新知识,突出重难点,又化繁为简,带着学生一起用新知解决几道问题,让学生会用知识解题。

练:学以致用(10分钟)

对上一环节例题的再次重复练习,练习题目应精度筛选,量度从简,往往学生的问题不再知识概念上,而在知识的运用上,老师视情况做讲解。

考:当堂知识当堂考(10分钟)

对当堂所学直接迁移应用,题型高度适应,与课堂例题高度相似,或是当堂练习题目的变形题。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重难点,布置本节作业以巩固当堂知识,并给上一环节有错题的学生留课后改错作业。


当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或教学的这种课堂环节要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反复优化和自我革新,做到最科学、最有效、最系统。

另:以上课堂模式你觉得有什么需要去改进的地方吗?欢迎留言!


阳光好冷


一节课的课堂模式有很多,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大概的课堂环节我认为是大同小异的。但是课堂授课也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等多个类型,每个类型也应有各自的特点模式。各地学校也有本校的课堂模式,比如之前的杜郎口中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本人是县级高中老师,以高中的课堂模式为例,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目标解读

我认为一节课必须要有导入环节,导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授课可以以图片、故事、视频等导入,复习课和习题课可以以学生的学情导入。目标解读也是必须要有的,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是干什么的,重难点是什么。以高中为例,目标解读多以高考大纲为参考再结合本节内容。老师如果能用自己的经验和个人魅力将导入环节设计好讲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堂导入之后应该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把课本上自己能读懂能学会的内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自学。其实课本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学生是可以自学会的,那么,不会的内容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之前能取长补短,发散思维,进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我授课时经常用到小组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提高注意力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也减轻了老师的课堂讲课负担,可谓一举两得。讨论时学生最好能站起来大声讨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劳。但是,学生讨论时,老师要把控好课堂,既要控制好时间也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主题。我经常在课堂上会给学生固定讨论时间和列出讨论内容,这样效果很好。

三、激情展示,高效点评

学生讨论完要形成自己的知识,这需要学生组织语言展示出来,教师要点评,最终突破重难点。展示环节我会采用点名和随机两种方式结合,重点关注班上的学困生和边缘生。这样可以达到课堂的高效。同时也经常会让尖子生点评,这样的好处是既解决了其他同学的问题,也有利于尖子生更尖。

四、回归课堂,重点讲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展示和点评一定要在最后下个结论,相当于有个点睛之笔。然后再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再展开讲解,当然,讲解的主要是学生通过以上环节还存在疑惑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很容易陷入“满堂灌”的误区,认为不讲不放心。其实不然,学生通过讨论和互相点评得来的知识远比教师讲解印象深,这是我这几年上课的一个体会。所以我认为,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

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我认为,在课的末尾一定要留出时间总结本节课,检测一下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么样,回归课堂目标是否完成。有头有尾才算一节完整的课。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指正。




北洺南岸


一个完整教学课时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附图:小班教学的反转课堂)



张克


一课时时的教学对老师们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这需要老师不但要提前备课,更要有的放失的去准备这节课需要教授给学生的内容。重难点更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巧妙的突破。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这节课需要学到的所有知识点。这样才算是成功的一节课。

个人认为,一课时的一节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

这样的一节课必须让学生提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有比较难懂的,或者离我们比较远的内容,更应该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2、质疑课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课题中找到本节课中的知识点,甚至重难点。通过质疑课题,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提前告知了课文内容。

3、解决生字词

语文学习就是“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要想越好一篇文章,字词的学习首当其冲。

学习字词的方法有很多:

字词的排列可以和梳理课文内容相结合,也就是说,学会这些生字词就等于把文章内容大体梳理了一遍。

易错字和易错音相结合,本文中有哪些易错的字排列一行,有哪些易错音或多音字排列一行。

4、精讲课文

精讲课文是一节课的关键。怎样在这节课上要效率,讲课环节。

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可以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问题,围绕着中心问题提出各个小问题,在老师各个各个问题的牵引下,整堂课以一种上楼梯的感觉带领学生缓缓前行,最后来到重难点的突破,这也是一节课的爆破点,一节课情感升华的最高点。

5、课文总结

借助精炼而明了的板书带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次对文章加深印象。

6、课后作业

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行之有效的课后作业,可以是对本节课的延伸,也可是是对本节课的补充。

总之,一节完美的课堂,必须要让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即可。但要想呈现一节完美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在平日里多看,多问,多学。


果宝贝在说话


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一般只存在于中小学。高校除特定讲座外,几乎不会安排一课时课程。

就中小学来说,一课时课程有完整的教学环节:

1.课堂组织

这一阶段非常短。教师要准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和设施,师生问候,点名等。目的是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利用这短短时间观察学生状态,为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2.复习回顾

主要是复习上一次课内容,可抽查提问或教师自己复述或就上次课作业进行点评。目的是巩固上一节课教学效果,唤醒学生记忆,实现承上启下,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

3.新课教学

这是一节课的主体,时间一般为20-35分钟,长短视课型和内容不同而定。

4.练习强化

布置课堂作业,对当天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并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盲区。

5.课堂小节

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教学难以理解的难点和必须重点掌握的重点再次重现强化。

6.课后作业

布置当天的课后作业,并提出要求。

以上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际总结出的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与传统的“课堂五环节”观点有所不同,欢迎各位同行提出你的观点一起来交流哦!


雾锁江


问安。

虽然每一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大体的环节还是相通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学习过的教育教学学资料大体来说一说。

1、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在铃声响起之前或者之时,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或者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的方法很多,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这是为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部分。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一般来说,进入新课之前都会引领大家回忆或者说再复习一遍前一节课的有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与新课有联系的,或者说是承前启后的环节,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是很有道理的。

3、学习新知:这是一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这一环节而言,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中有句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指的就是这个问题。有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可能不太适合你这一节的教学内容,那就必须找到适合的方法。另外,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科目不同,都决定了“教无定法”,其实,只要是学生学的快乐,老师教的顺畅,最终达到了教学效果,那这一环节就是成功的。

4、巩固新知:这一环节最常见的就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做一些课堂练习。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来查缺补漏,加深重点知识的印象,巩固教学内容。需要说的就是,练习题必须有针对性,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

5、拓展延伸:一节课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应该适当的把课内的知识延伸一下,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做到举一反三。

6、下课。这些环节都是十分紧凑的,如果按环节进行的话,就应该到下课时间了。

最后说一句,“教无定法”,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只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加上勤学苦练好问乐思,相信我们的课堂都会是火花四射的课堂!

谢谢。


暮光浅浅


老师您好:

我认为根据学科不同,每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同一科目又有不同的课型(比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阅读课、作文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我从小学数学新授课方面说一下我们这里对一课时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新授课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2、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 互动交流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互动交流: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

3、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策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5、家庭作业

以上是我们这里对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流程。

我认为教学环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它扎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