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木那場口(一)

繼之前講過的帕敢、莫灣基、莫西沙等翡翠場口,本章內容,老杜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木那翡翠場口的情況。

我相信,木那在賭石圈,應該是最富盛名的場口了,以至於很多朋友用八個字形容木那場口的料子“木那至尊,海天一色”,說的就是木那料子,無論從種水色,都堪稱至尊無敵,達到業界巔峰。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木那場口(一)

木那滿色福瓜,價值連城

如果說莫西沙場口最普及,最受大眾喜愛,那木那就應該是專業人士的最愛了。

木那場口開採歷史非常悠久,而且面積超大。從北向南分為:上、中、下木那,全長大概4公里,是目前緬甸所有場口裡,產量最大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挖了這麼久,帕敢挖完了,莫灣基挖完了,後江也快挖完了,但是木那依然能有大量的原石在市場上銷售。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木那場口(一)

木那場區衛星圖

木那場口的位置,也在帕敢地區,在帕敢場口的西邊大概幾十公里的樣子,從北到到南,一個狹長地帶,其東北方是著名的場口“次通卡”,西南方的位置就是另一個著名的場口“瓊飄”。

次通卡這個場口,以出山料、大料為主,我接觸的不多,沒辦法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網絡上查找一些資料。而瓊飄場口,市面上的料子不少,經常被誤會成木那或者會卡料子,因為這個場口的料子,也有蠟殼,紅色的皮殼。如果蠟殼脫掉,露出淺白色,淺紅色的翻砂皮殼,的確很像木那,而包裹著蠟殼的,又很像紅蠟殼的會卡。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木那場口(一)

瓊飄場口的料子,皮殼很像木那

當然,從這個場口的位置看,瓊飄場口緊鄰木那場口西南側,所以皮殼跟木那接近,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個場口的料子,表現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大部分都是細糯到化底,肉質細膩,底子不灰,有時候還會飄點綠花,藍花。

就我的經驗而言,切過不少瓊飄場口的料子,但是既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哪個瓊飄的料子切出冰種、高冰種的肉質,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個場口,經常被用來冒充木那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木那一詞,在緬語裡,其實是“不成熟”的意思,因為在開採的早期,木那的頭層料子,種水非常差,非常的嫩,肉質疏鬆,毛裂也多,因此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未成熟的場口,就把這個場口稱為“木那”了。

聊聊我所知道的緬甸翡翠原石場口---木那場口(一)

種水比較差的新場木那,中間黑色是蘚,剛好展示了蘚噴色的過程

這種說法,雖然現在看起來是非常尷尬的,但是也真實的反映了木那場口原石的特色。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木那料子,那種白色皮殼,用手一摸還掉渣,這樣的料子,大部分就跟剛才上面描述的情況差不多,打燈看水頭挺足,很多還有明顯的春色,綠色,用手電照射,特別誘人,但是切開之後,不但春色蕩然無存,而且肉質慘白、稀鬆,種嫩的幾乎用手指都能捏碎,更別說做什麼成品了。

當然,我們目前對木那這個場口的看法,完全不是這樣。木那現在已經成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經典場口,出產特別多經典的皮殼,比如翻砂皮,石灰皮,荔枝皮,楊梅皮等等,尤其木那的料子,經常帶有綠色,而且綠色在淺色、白色的底色裡,顯得特別鮮豔,中低端的代表就是白底青,而冰種陽綠的料子,也層出不窮,膠感十足。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