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生活在深圳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时会很想暂时逃出去,好好休息几天。虽然豪华的综合商业体遍布城市的角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虽然车水马龙展示着城市的繁华,流光溢彩的霓虹点亮了城市夜空,但这些构成的一切会在个人觉得无助时显得自己特别渺小。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物质的天堂,文化的孤岛”是对深圳最贴切的形容,不过后来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因工作原因,有一段时间我在1983创意小镇上班,走出龙华区经常加班到很晚的写字楼,我才发现这个城市中有很多小美好。觉得无处可逃时,或许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近在身旁的风景。当时上班乘公交从布沙路经过大芬油画村,到达创意小镇,才发现深圳有这么文艺范儿的地方。而且不单是文艺,还有深圳的商业文化。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大芬油画村-穿街过巷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1989年,一位香港画商来到大芬村,借助当时低廉的房租和人工成本进行油画的临摹和复制,然后销往海外,因此将这个中国人不熟悉的产业带到了大芬村。后来随着市场扩大,除了画工和画师,还有出售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商人也聚集到大芬,形成了产业集群,大芬村知名度不断提高,最终被冠上大芬油画村的名字。有人评价大芬油画村就是个卖油画的地方,商业化气息特别浓,根本不值得去,但我并不这么看。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大芬村的发展就像深圳整个城市的缩影,最初通过初级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换取资源,当整个行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再不断升级,带动周边发展或进行产业换代,由低端到高端,深圳这座城不就是这么来的么。不应该去否定它的商业化,毕竟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艺术跟商业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乘坐地铁3号线到大芬站走A1出口,走几步就能看到油画村了,当然直接乘公交到大芬油画村站也行,至少有十多个班次的车经过这个站,交通非常方便。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油画村聚集了上千家商铺,怎么逛怎么拍就全凭眼缘了,毕竟是在城中村里,道路比较窄,穿街过巷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有的画室里还有画家在认真地创作,并不是营销手段,看到有人拍照他们还是会不自在的。很多店都是放在门口的画可以拍照,店铺里的就不行了。只看不过瘾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画一幅,一般在100块左右,画完可以带走,看到店门口摆放着很多画架的就是这种商业模式了,会有人教怎么画。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如果还是觉得店铺里的油画太“乡气”,可以去参观大芬美术馆,就在油画村的中心,展馆免费开放,经常会有国内有名的画家的作品展出。

1983创意小镇-废旧工业厂房变身五彩创意园区

1983创意小镇距离大芬油画村不算太远,乘坐公交就10分钟左右的车程,不过下车后得走一段上坡路,公交不能直达园区门口。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1983创意小镇位于南岭村,南岭村的神话在深圳已流传多年,曾经因贫穷被戏称为“鸭屎围”的小村,在改革开放后因办厂致富,如今上网搜索南岭村都是“中国第一村”、“天下第一村”之类的字眼。关于小镇怎么得名,有说法是南岭村委会于1983年正式成立。深圳的创意园区很多,1983创意小镇2017年才建成,面积并不算太大,但也很有看点。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旧厂房本就形态各异,有点工业风,加上彩绘就变成了复古与潮流共存的创意园区。小镇是集办公、住宿、饮食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园区,除了中规中矩的办公室,还有集装箱式办公室,聚集了一大票互联网创业公司,园区的环境也正适合拍网红照或短视频。

此外还有火车电影院、清新的咖啡厅、火锅店,甚至有猎奇的钓虾工厂,非常有意思。除了建筑上的巨幅壁画,园区中随处可见各种创意雕塑,我最喜欢的是大广场旁边的长颈鹿雕塑,还有白色的南瓜马车也挺好看,有童话故事的感觉。

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值得周末去看看

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把商业文化发挥到极致,1983创意小镇又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深圳的写字楼大多安装了反光玻璃,从外面看全是一个色调,身处其间的格子间会时常感到被困住了。油画村和创意小镇的建筑都是彩色的,且不是某些景点那种艳俗的大红大紫,给深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当你想从城市的工业灰中抽离片刻时,值得抽个周末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