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

庭州行者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帝国内部经济基础的差异和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势力,促使割据局面的形成。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获得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875年)。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868—905年)。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867-903年)、萨曼王朝(874-999年)。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973年迁都开罗,由于服色尚绿,中国史书称为“绿衣大食”。

  此外,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大小王国在这一时期忽生忽灭。

  10世纪以后,帝国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名存实亡。由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于934年占领法尔斯的都城设拉子;945年其弟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克非成为白益家族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1055年,另一支塞尔柱人攻陷巴格达,解除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首领的地位。

516fb8c945b3c82f8f2a6.jpg

  民众起义

  广大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造成帝国统治根基动摇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持庞大的封建国家官僚机器的运转,满足无度奢靡生活的需求,哈里发国家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封建主与广大民众间的阶级矛盾始终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之中,导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更是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

  出身于阿塞拜疆社会下层的巴贝克,利用祆教胡拉夫派的教义,号召民众与恶神造成的暴力、压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提出推翻阿拔斯王朝的口号。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首竖义旗,很快便控制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等广大地区。民众武装“红衣军”一度发展到30万人,对哈里发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机智善战的巴贝克率领红衣军屡败官军,坚持斗争20年。马蒙、穆木台绥木两任哈里发围剿义军,并悬赏百万第尔汗缉拿巴贝克。837年,巴贝克为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巴贝克起义的烈火刚刚停息30年后,帝国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又爆发黑奴大起义。自建朝以来,阿拔斯王朝就不断从东非输入黑奴,押至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其境遇十分凄惨。哈瓦立及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深得广大奴隶的拥戴。869年3月,阿里率众起事,很快便聚成20万之众。871年,攻陷两河流域的重镇巴士拉,一度进至距巴格达仅20公里处,帝国首都岌岌可危。哈里发穆耳台米德派军征讨,剿抚两计并用。由于阿里在起义后未能及时兑现当初的允诺,义军力量被削弱。883年,黑奴起义在坚持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阿里被杀。在世界历史上,这次黑奴起义是与古代罗马斯巴达克起义齐名的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它给哈里发国家以沉重打击。此后,阿拉伯从非洲输人奴隶的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也渐趋消亡。

  人民起义浪潮也使阿拔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9世纪晚期,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伊斯兰教规、教礼。890年,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

  帝国灭亡

  塞尔柱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东部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突厥语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则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哈里发首先是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也被俘。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凯末尔废除。


跛鳖千里


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建立、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帝国,中国唐代把它叫做“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日期就是伊斯兰历的元旦,公元622年7月16日,伊斯兰历是月亮历,不像公历和中国农历是太阳历。此后阿拉伯开始崛起,逐渐形成哈里发形式的统制,类似于皇帝。最早的阿拉伯只是在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它崛起的时候就开始向东西两面扩张。这个时候的地中海南岸还基本是拜占庭帝国的地盘,阿拉伯打败了拜占庭,占据了整个地中海南岸,从埃及一直到突尼斯、摩洛哥,并且向北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比利牛斯山脉以南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向东面的扩张中,阿拉伯也打败了拜占庭,占领了两河流域;又征服了波斯萨珊王朝,把伊斯兰教传入了波斯。在中亚,阿拉伯帝国最兴盛的时候,曾经一直打到阿富汗,占领了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大片土地。阿拉伯帝国向东的扩张被大唐军队阻挡,而向西的扩张则被基督教联军阻挡在比利牛斯山以南。到了公元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帝国东西两面的扩张基本停止,开始向南扩张,但是并不十分深入非洲。这个时期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是和长安、君士坦丁堡规模相当的国际大都市,非常发达。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是它走向衰落的开始,权贵们纷纷割据一方,自立为王。中国当时称他们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还有“绿衣大食”。你看看,光是衣服就各式各样。在这之前已经分裂成什叶派和逊尼派。阿拉伯帝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又有分裂势力到处点火,其内部就开始乱起来了。从另一方面说,阿拉伯帝国在军事上投资很大,军力不断上升,几乎赶上当时的吐蕃。虽如此,他在军事上还是没有办法和大唐抗争。阿拉伯在鼎盛时期曾经和大唐打过一架,大唐这个时候正是闹安史之乱,对大食的战略就是立足防守。当时阿拉伯十五万大军攻击大唐二万边防部队,结果大唐没有打赢,即使如此,大食也再没敢再向东扩张。阿拉伯帝国知道以他们的军力一旦深入大唐西域则必被彻底消灭,还不如停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各自安好。

阿拉伯帝国另外一个根本性的弱项就是经济没有发展起来,钱都投到军事上去了,人都被抓了壮丁拘到前线去了,家里的地肯定就荒了呗。它的鼎盛时期一过,就进入维持时期,慢慢就大厦将倾了。就看谁来推倒阿拉伯帝国的大厦了。

到了公元十一世纪,阿拉伯已经不能称为统一的帝国了。它的核心只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中亚一带了,虽然经历了塞尔柱人和花剌子模,但是阿拉伯帝国还仍然是摇摇晃晃没有倒台,就是摇摇欲坠。真正给了阿拉伯帝国最后一击的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就灭了花剌子模;第三次西征的时候,蒙哥汗的弟弟率十万大军横扫西亚和中亚,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它在西面还有分裂出去的N个王国,它在西面的伊比利亚半岛被称作是摩尔人。1085年,基督教联军成功收复托莱多,标志着西班牙光复运动的开始。不过,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直到1492年,西班牙才收复最后一座城市格拉纳达,标志完全收复伊比利亚半岛。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就是当年摩尔人哈里发的王宫,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阿拉伯帝国从公元七世纪兴起到公元十三世纪灭亡,一共存在了六百年,现在西亚、中东、北非虽然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但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了。

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靠强大的军力虽然能够逞一时之强,但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帝国就不能长久,抢来的土地还会丢掉,崛起的王朝也会灭亡。这个规律在古今中外不断上演,但是仍然没有给世人带来智慧,仍然不断有强国演出兴盛到衰亡的悲喜剧。德国、日本、苏联不都是这样吗?中美会不会接着走上这条路?那就要看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就是要把经济先搞上去,我们现在加强军力,只要不盲目扩张,就不容易走上阿拉伯帝国的衰亡老路。美国呢?第一经济大国,第一军事大国,到处打人不免四处树敌。他会不会走上阿拉伯帝国的衰亡老路?他现在只有不到三百年历史,离阿拉伯帝国的六百年还差得远。可是,现在看来帝国的兴衰周期是缩短了,苏联从成立到解体不过才七十多年。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即使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看不到世界第一的衰亡,我们的后代却很有可能看得到。

<strong>


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与伊斯兰教的创建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没有伊斯兰教,就不会有阿拉伯帝国。

默罕默德通过传播伊斯兰教,团结了阿拉伯人,是长期以来以部落形式存在阿拉伯人凝聚在一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而先知穆罕穆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进入所谓的”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是四大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帝国迅速的扩张,征服了波斯(伊朗)整个西亚、北非、拜占庭帝国的亚洲领土甚至是欧洲。

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四大哈里发时代的在第四代哈里发,先知女婿阿里的哈里发时代,阿里遭到刺杀,伊斯兰教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而政权被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获得,阿拉伯帝国进入家族传承时代,后来阿巴斯又取代了

倭马亚王朝。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东面已经与大唐西域都护府接壤,北面的高加索、土耳其、南面整个西亚、西面扩张到了北非和欧洲的伊利比亚半岛。

但随后,阿拉伯帝国的各大家族也开始在各自的势力范

围内建立自己政权,建立自己的苏丹国。而哈里发统治的势力逐渐只剩下首都巴格达周围。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后来,由于突厥草 民族早唐朝打击下西迁,突厥中塞尔柱人逐渐进入阿拉伯帝国的中心舞台(塞尔柱人最开始作为阿拉伯人的奴隶和雇佣兵),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而此时的阿拉伯的哈里发更多的是作为在世的伊斯兰教的最高宗教

领袖,而非政治上的。

此时,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也不断的影响着阿拉伯帝国的

残存领土。其中当代热点的圣城耶路撒冷就几度易手于阿拉伯人、欧洲人、库尔德人。

十字军东征

12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将末代阿拉伯哈里发处死,彻底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蒙古西征彻底摧毁了阿拉伯帝国

后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叙利亚遭遇埃及阿拉伯人反抗,蒙古人失败后,哈里发名义上被埃及的阿拉伯人王朝获得,但是已经不是阿拉伯帝国,13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建立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又几乎收复了原来的阿拉伯帝国领土,并自称哈里发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但此时的哈里发与彼时的阿拉伯哈里发已经完全不同。


大东北的小豆包


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突厥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亦思马因派(即七伊玛目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拉穆特山区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山地谢赫)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的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多次被占领。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终于灭亡。


孤狼啸月31600808


任何事物均有盛有衰,曾称霸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也无法例外,数百年后,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到十世纪中叶以后,称霸长达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早已不复往日之威,对被其征服地区的掌控力几乎丧失殆尽。帝国世袭国王哈里发(“继承者”之意)逐渐丧失了其在穆斯林世界毋庸置疑的崇高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领袖的象征性地位,所辖之地仅剩伊拉克阿拉比地区,但早已经各自独立的穆斯林诸国国君即位时仍需向其“共主”哈里发请求册封。

史载,公元1242年,阿拉伯帝国第37代哈里发穆斯塔辛即位,此人骄奢淫逸,平庸无能,手下大臣相互倾轧,沉溺于内讧中不可自拔,居民怨声载道,离心离德,国势一日衰似一日。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发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西征。这次西征除了征调诸王的子孙以及属兵参战外 ,还抽调了1000多名中国工匠( 含金、南宋降军)从征,其中包括著名的火器和攻城专家郭侃。1256年,旭烈兀率蒙古军队开至里海之南,随即开始攻击木剌夷王国。在郭侃的帮助下,蒙古军攻陷了很多城堡,国主兀鲁被迫投降,木剌夷国被灭。因抵抗过于激烈,木剌夷居民惨遭蒙古军屠戮。 1257年春, 旭烈兀了解到阿拔斯王朝的衰朽内情后,遂从加兹温移兵哈马丹,准备讨伐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


不久,蒙古西征军开始准备进攻报达(巴格达)。报达(巴格达)城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残余)的首都。彼时,阿拉伯帝国已建国长达500多年了,虽然曾一度被塞尔柱突厥人所统治,但名义上仍为阿拔斯王朝世袭国王哈里发所有。旭烈兀派人送信给哈里发穆斯塔辛,斥责他一番后,命其献城投降。哈里发穆斯塔辛却对旭烈兀的警告嗤之以鼻,他自认是“ 天下穆斯林国家之共主 ”,还回书冷嘲热讽并一口拒绝,事后却不秣兵历马,认真备战。

旭烈兀大怒,他打发走使者后即开始整军备战 。11月,蒙古军兵分三路:大将拜住和不花帖木儿、速浑察所统之军为右翼,从摩苏尔强渡底格里斯河至巴格达城西面,术赤系诸孙率本部兵马随征;大将怯的不花、忽都孙所部为左翼,自罗耳(国名)边境进发,目标直指巴格达以东;旭烈兀自领中军从火勒旺(地名)狂飙突进,并和左、右翼大军约好会和、攻城日期。

史载,1258年1月中旬,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麾下副掌印官艾柏格和大将费秃丁率数万大军在巴格达附近迎战蒙军,却被作战经验丰富的蒙古军击溃,费秃丁将军战殁,12000余将士阵亡,副掌印官艾柏格领残部狼狈退回巴格达城。

蒙古诸路大军到齐后,开始合围巴格达城,在汉人工匠的帮助下,蒙军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两岸筑垒,垒外挖掘深濠(类似护城河),又取砖石筑小丘,并在其上安置投石机与炮石、以及投掷火油瓶所用的一干器械。1月30日,旭烈兀一声令下,蒙古大军同时朝巴格达三面城门发起猛攻,不久,东门被攻克。见蒙古军攻城不止,城内人心惶惶,此后数日,哈里发几次遣使并派儿子至蒙古军中军营乞降,旭烈兀拒绝与来使见面,并继续挥兵围攻巴格达。

2月10日,阿拉伯帝国末世哈里发穆斯塔辛亲率3子以及教长、法官、贵戚、重臣等3000人出城乞降 。旭烈兀好生以礼相待,并命他唤守城军民放下武器、出城归降。城中军民闻讯,纷纷弃械蜂拥而出,却被蒙古军毫不留情地屠戮殆尽。

13日,蒙古军鱼贯入城,随即大肆烧杀抢掠, 并依旭烈兀之命开始屠城,历史文献记载,只有极少数基督教徒、数学、天文学家和外国人幸免于难,因为旭烈兀正妻脱古思可敦和大将怯的不花都是聂斯托利派基督徒 。旭烈兀本人后来也接受了基督洗礼。曾经繁华富庶的千年古都巴格达遭此浩劫,除皇宫外,其余巍峨建筑大都被战火摧毁,城中早已经是一派残垣断壁、尸骸狼藉的末世凄惨景象了。

公元1258年2月15日,旭烈兀趾高气扬地骑马入城巡视哈里发那富丽堂皇的奢华宫殿,随后大摆酒宴,犒赏诸将。酒酣耳热之际,旭烈兀叫来哈里发穆斯塔辛,逼他交出宫中所有财物,又命人对哈里发后宫进行登记造册,共有后妃700余人、宫女、宦者近千人。旭烈兀和蒙古诸将将这些金银珠宝以及哈里发后宫里的嫔妃、佳丽们瓜分一空。

史载,蒙古军队在巴格达城里连续烧杀7天,共有80万人遇害。20日,旭烈兀率军离开巴格达,后停驻于城郊瓦黑甫村,他下令处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穆斯塔辛及其长子。至此,立国508年的阿拉伯帝国(别称阿拔斯王朝、萨拉森帝国、黑衣大食) 名实俱亡、灰飞烟灭。


铁马冰河wu


表面上看阿拉伯的灭亡是来自于内部的分裂,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能力无法维系辽阔的领土。还可以找到更多别的原因!

但我个人认为最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厚度不够!但凡历史悠久且能长期维系统一的国家,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基础,人民必须对主流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对主流文化有高度的自信!

而事实证明靠宗教和吹牛秀优越去维系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徒劳的!世界上不乏会吹牛的小国,也不缺同一宗教却闹分裂的国家,也不缺科技发达且宗教相同却分成多个小国的国家集群!

所以个人认为阿拉伯帝国亡于文化厚度不够,而文化厚度与历史长短也无必然联系!而一个国家要保得长久就必须在文化上有卓越的建树,因为文脉即国脉!


鬼影147951010


从地中海东南沿岸延伸到波斯湾一带的新月沃地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孕育国人类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两河流域文明。而在这一地区的南部就是世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然而这一地区的文明起源却要比两河流域晚了很久,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沙漠占去了总面积的2/5,是地球上最干燥炎热的地方之一。唯有半岛西南部的也门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因而被当地的阿拉伯人称为绿色之地。公元前750年前后阿拉伯半岛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马里卜大坝在也门落成,也门成为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谷仓。当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开通后阿拉伯半岛以其连接亚非两洲的交通要冲区位而大获其利,尤其是罗马和波斯的战争更是为阿拉伯人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由于罗马和波斯的长期战争从中亚通向地中海的丝绸之路西段遭到战争的破坏,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的商人逐渐放弃了传统的从地中海穿越两河流域、波斯高原前往西域、中原的道路,转而经由阿拉伯半岛西部绕行到印度、中国,事实上日后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一个没有庄稼的山谷发展成为新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商业城市。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阿拉伯人从商路的改道中获得了滚滚而来的财富,但这财富也引来了四周强邻的垂涎:525年位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在其盟友拜占庭的怂恿与支持下出兵7万渡过红海征服了作为阿拉伯谷仓的也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萨珊波斯作为拜占庭的老对手自然不能容忍身为拜占庭盟友的埃塞俄比亚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公然扩张,于是波斯在570年出兵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此后也门就处于波斯的控制之下。这一时期天灾也伴随着人祸降临在这片土地:大约在570年至575年之间在灌溉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马里卜大坝废弃,原因可能是暴雨或地震,从此美丽的花园就只能生长苦果,5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对阿拉伯人而言:更糟的是波斯人占领也门后强行将从阿拉伯半岛西部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又迁回了走波斯高原的老路线。随着商路的断绝,以商业为主干的阿拉伯社会的经济平衡不复存在:原本分布在商路沿线的城市日渐缩小乃至消失,游牧生活取代了商业和农业。阿拉伯人开始以互相劫掠为生——他们劫掠自己的邻居,如果无人可供劫掠就劫掠自己的兄弟。一时间阿拉伯半岛陷入到掠夺土地和血亲复仇的混乱局面。

然而就在波斯人占领也门的570年在麦加的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诞生了一个婴儿,谁也没料到他不仅将改变阿拉伯人的命运,还将深刻影响后来的世界历史——这个婴儿名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简称穆罕默德)。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原本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团结在了真主的旗帜下,于是他被穆斯林奉为先知。当632年先知归真时阿拉伯半岛已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接下来阿拉伯人将走出他们世代居住的阿拉伯半岛。此时中东的两大势力拜占庭和波斯在长期的战争这两败俱伤,这时阿拉伯人犹如一股旋风般冲出了阿拉伯半岛:633年有着“真主之剑”称号的哈立德袭取波斯在伊拉克边境的前哨重镇希拉,这只是一次小战斗,但却揭开了穆斯林规模扩张的序幕。紧接着穆斯林的兵锋转向拜占庭:叙利亚、埃及以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相继落入穆斯林之手,至此除了小亚细亚西部一小片领土外,拜占庭已失去在亚、非两洲的全部领土。尽管丢掉了半壁江山,但拜占庭仍得以同阿拉伯以及东方的大唐帝国并称当时世界三大帝国,相比之下波斯就没这么幸运了:637年5月31日~6月1日6000阿拉伯军队与12万波斯军队在卡迪西亚相遇。由于兵力众寡悬殊,阿拉伯方面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不进行正面交锋。本来阿拉伯军队人数就远远少于波斯军方面,波斯军又动用了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最不易攻破的象军参战,他们在大象身上装有坚木箱子,阿拉伯人如果射击,敌军就会躲入箱子,而大象的皮又无法射透。所以一开始阿拉伯军方面伤亡损失相当惨重,战斗打得非常艰难。但后来阿拉伯方面及时改变战术——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避开正面交锋。是日沙漠刮起了狂风,遮天蔽日,波斯军不习惯这种恶劣的天气,阿拉伯军趁机从正面发起猛攻,首相罗斯塔姆战死。阿拉伯人乘胜追击,选择一个便利的浅滩,安全地渡过底格里斯河,胜利地进入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叶斯提泽德三世被逼无奈,只得弃城而逃,皇后自杀。阿拉伯军队占领了整个伊拉克。在这里阿拉伯军队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信仰基督教的闪族居民情愿投向伊斯兰教的怀抱也不愿继续服从波斯的袄教统治者。651年波斯末代皇帝被木鹿(今土库曼斯坦境内)一个磨坊主杀死,至此萨珊波斯灭亡。

当阿拉伯人将从波斯直到北非的辽阔土地尽收囊中时阿拉伯国家内部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661年阿拉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倭马亚王朝诞生,在此之前阿拉伯国家大体维持着类似于我国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代表阿拉伯各部利益的四大哈里发作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交替上台执政。711年倭马亚王朝派驻北非的埃米尔穆萨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西班牙,至此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此时从地中海直到中亚的整个丝绸之路西段已完全在阿拉伯帝国的掌控之中——波斯被征服,拜占庭被打残,古老的埃及也日渐伊斯兰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人也曾遭遇挫折:720年阿拉伯人在征服西班牙后向北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夺取纳尔榜地区,继续北进,攻入法兰克王国的阿奎丹。阿拉伯名将阿布德拉赫曼统率的骑兵,粉碎了当地贵族的抵抗,长驱直入,直抵波亚迭。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查理·马特率领一支由奥斯特拉西亚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军队来到都尔。732年10月两军在今法国境内罗亚尔河之南、都尔与波亚迭之间的原野上发生激战。阿拉伯人虽然是一支久经战斗的军队,但因沿途劫掠财物甚多,士卒无心恋战,结果被法兰克人击退,悄然退走。查理打算趁胜攻取纳尔榜也未成功。都尔之役(或称普瓦提埃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捍卫了法兰克王国的独立,也阻止了阿拉伯人向西欧的继续深入,避免欧洲文明完全被阿拉伯文明同化。在这样的局势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方向转向东面的中亚地区,而在这里他们即将遇到真正的对手:747年一个获释的波斯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与中亚南部)起义。749年在经过两年的战斗后倭马亚王朝崩溃,起义者占领了库法城并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为哈里发,由此开创了阿拉伯帝国史上第二个世袭王朝——阿拔斯王朝。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因此中国古籍中称之为“黑衣大食”。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最后一支残军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支流扎布河畔覆灭,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埃及,当年8月阿拔斯王朝的军队追到埃及杀死了这位倭马亚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建国之初政局不稳,自称“萨法赫”(据说这个词同时兼具屠夫和仁慈之人的双关含义,大概就类似于乱世用重典保护百姓而行仁慈的含义)的阿布·阿拔斯千方百计致力于彻底铲除前朝余孽,为此他设计屠杀了倭马亚家族80余人;倭马亚王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遭到破坏。改朝换代引发的国内动荡也波及到了8世纪初刚被阿拉伯人占领的中亚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驻军哗变,一直在大食和大唐之间朝秦暮楚的当地土著王国见状也纷纷脱离大食。为应对河中地区的变乱,阿布·阿拔斯委派阿布·穆斯林出任呼罗珊总督。这位开国元勋驻节木鹿(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绿洲城市)号令一方,手握重权。他命令手下大将齐雅德·萨里率领新王朝的统治支柱——精锐的呼罗珊军队进入河中地区,镇压了布哈拉等地的叛乱。与此同时东方的大唐王朝正自东向西扩张自己在中西亚的势力范围,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也已扩张到这一地区,一时间西域出现了大唐王朝、吐蕃王朝和阿拉伯帝国三方博弈的的格局,三方势力根据自身利益不断重新调整结盟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750年大唐帝国的声威已远播中西亚地区——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此时的大唐帝国已成为整个塔里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干的宗主,帕米尔谷地与克什米尔的保护者。此时作为大唐安西节度使的名将高仙芝刚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取得了针对吐蕃势力的一系列胜利,被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誉为“中国山地之王”。阿拉伯帝国内部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所导致的乱局使高仙芝看到了进一步向西开拓的天赐良机,于是他率兵首先进攻在阿拉伯帝国的中亚属国中地位最重要的塔什干(石国):这个国家农业发达,地处中亚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曾一度臣服于唐。然而此时那个向唐称藩的石国国王已被降为石国副王,此时的国王鼻施特勒是阿拉伯帝国册立的。750年唐军攻陷石国都城,第二年初高仙芝将前石国国王一行带入长安,斩于阙下。高仙芝作为一位名将的能力不容置疑,但他也具有缺陷:在对石国的征伐过程中他放纵部属大肆劫掠、屠杀老弱、掳掠丁壮。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开始四处奔走——向中亚各国极言唐军之残暴,而后前往撒马尔罕投奔率军驻扎于此的阿拉伯帝国将领齐雅德·萨里。最终传到安西的消息是阿拉伯帝国有可能与诸国连谋进攻四镇。高仙芝为争取主动权决定先发制人,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年初夏高仙芝征召安西各镇军队主力向西进发。此时正在安息都护府担任幕僚的边塞诗人岑参在大军临行前赋诗道“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甲兵二百万”自然是艺术上的夸张,事实上安息都护府的总兵力不过二万四千。除去留守部队后高仙芝所率汉兵不过两万,算上附属国军队共计大约七万人马(据杜佑《通典》)。公元751年7月末高仙芝所率唐军及属国军队抵达石国的怛罗斯城,在这里他们遭遇了阿拉伯帝国与河中诸国的联军。怛罗斯成为继汉代陈汤斩杀匈奴郅支单于后中原汉兵所到最远之地。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军骁勇善战——唐军靠着步兵的强弓劲弩曾占有很大的优势,唐军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史载战斗持续了五日,第五日傍晚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拔斯王朝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主力突击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终溃不成军。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和别将段秀实收拢残部,向安西方向败退,途中恰逢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杀死百余名拔汗那军士才得以率先通过。两万人的唐安西军最后只剩数千人。表面上看怛罗斯之战似乎并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战后大唐和阿拉伯帝国都没进一步扩张,而是审慎地保持着和平。然而实际上此战对中西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从长远来看这是伊斯兰文明进入中亚的开始——用俄国近代史学家巴托尔德的话说”中亚本该是中国的,但却变成了穆斯林的“——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怛罗斯之战后两年唐将封常清远征克什米尔取胜,公元754年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姓胡再次归顺唐朝。然而很快唐朝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并逐渐退出了西域地区,之后的宋朝、明朝更是放弃了西域,直到清代才重新将西域划归统治,而此时伊斯兰文明已成为西域的主流。与此同时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帝国本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之战后逐渐放弃了对外扩张的国策,转而加强帝国的内政治理,从而扮演起沟通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角色。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及其后续的席卷西亚、中亚、北非、南欧的大征服运动,丝绸之路重又变得畅通无阻。哈里发朝廷在商路上为客商设置宿舍和驿站,开掘水井,设立换马站。在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时期商路上的驿站已达到1000个。一时间无数商队分头涌向东西方,丝绸之路上响彻驼铃之声。阿拉伯帝国最著名的驿道是横贯中亚的呼罗珊大道(丝绸之路中段)——它向东经布哈拉、撒马尔罕,直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奥什,再自奥什东南行,过特列克山隘至我国新疆的喀什,循丝绸之路至大唐帝国的京城长安。上个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三枚阿拉伯金币,这是当时阿拉伯半岛和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的实物证据。当时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已成为阿拉伯商人经商致富的财源象征,事实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只是有形的商品,还有无形的技术和文化: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对世界历史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造纸术的西传——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拉伯人俘虏的杜环曾在自己的《经行记》里记载自己亲眼看见一些唐朝工匠在当地造纸、织绸。然而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丝毫没料到:此时东方的大唐帝国即将发生的一场变乱会影响到自己的国运——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驻军东调内地平叛,早就对西域虎视眈眈的吐蕃趁机侵占了河西走廊,至此丝绸之路贸易被切断。而这对阿拉伯帝国而言是一场致命的变乱——中东地区水贵如油,稀缺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阿拉伯帝国不得不依靠丝绸之路贸易的收益来反哺农业生产,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另一方面构成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波斯高原、叙利亚地区、埃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等地缘板块的体量实力都差不多,由于缺乏一个强势地缘板块的统驭,在交通资讯并不发达的古代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维系各地缘板块的恰恰是共同的商业利益,所以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断既沉重打击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发展,也切断了其国内各地区联系的纽带。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并不打算坐视丝绸之路贸易中断,他们开始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尽管从长安出发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被吐蕃切断了,但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先民就开拓了自广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汉代时中国人在海上的足迹已到达印度半岛。事实上当年的罗马帝国曾开辟一条自埃及到达印度半岛的航线,由此和华夏先民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如今阿拉伯人也打起了这条商道的主意:公元766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正式迁都于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新都巴格达,他为营建这座新都动用了10万工匠,花费了四年时间和1800万金币。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曼苏尔的经营下迅速成为和中国长安齐名的世界两大都市——这是一座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与此同时的巴黎和罗马加起来不到4万人。曼苏尔曾说出自己迁都的理由:”巴格达可以通过底格里斯河到达波斯湾,由此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东西方展开广泛的贸易往来“。当然巴格达毕竟还是一座内陆城市,与此同时波斯湾附近的港口城市巴士拉也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到了哈伦·拉希德时代巴格达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商道辐辏四方,直抵遥远的东方、西欧乃至北欧。沿途客栈、水池比比皆是。沙漠之舟——骆驼奔行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队多达4,700余只。为加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哈伦曾有过在现今的苏伊士地峡开凿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设想。当时阿拔斯王朝和中国唐朝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巴格达和长安有水、陆两路交通相连,水路经波斯湾,穿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抵达广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陆路取道波斯和中亚,即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两国都城均设有专卖对方商品的市场。793年阿拉伯人效仿中国的造纸术,在巴格达建立起第一座造纸作坊。两国还互派使节出访。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哈伦对待学术的宽容态度和他不带成见、不加歧视地赞同、支持、鼓励以至庇护各种学问和艺术的作法,使帝国各地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能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加之哈伦和伯尔麦克家族慷慨大方,把大量金钱赏赐给博得他们欢心的人,使各地的诗人、才子、乐师、歌手、舞女都云集都城。放荡诗人艾布·努瓦斯是哈伦的清客和夜间出游的伴侣。著名歌手和乐师易卜拉欣·摩苏尔及伊斯哈格父子都是朝廷的御用文人,为哈伦大唱赞歌。阿拉伯帝国不仅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也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原本诞生于印度的0~9十个数字符号如今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通过阿拉伯人流传到欧洲;而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更是将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度、中华等古文明的经典融会贯通。813—833年在位的哈里发马蒙在曼苏尔和哈伦·拉希德时期所设的宫廷翻译研究机构和皇家图书馆的基础上创建智慧宫,成为当时中东和欧洲最成功的学术机构。除此之外伊斯兰教的传播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阿拉伯帝国成功将自己的信仰传播到北非、中亚、印度河、伊比利亚等地。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领土曾达到1260万平方公里,此时巴格达的哈里发比欧洲任何国家的君主都拥有更大的权力。然而仅仅百年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就成为了地方军阀手中的提线木偶,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上文所说的丝绸之路贸易的阻断——尽管阿拉伯帝国通过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利益暂时掩盖了国内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然而对阿拉伯帝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功效远远不及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像中亚呼罗珊这种边远地区根本就不可能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利。随着经济纽带的被切断使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内部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迅速升级——事实上今天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在当年就已埋下了种子。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各地逐渐崛起了一群手握地方实权的割据军阀,终于在788年北非摩洛哥的什叶派地方实权人物脱离阿拉伯帝国,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在此建立了艾格莱卜王朝。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之后东方各省相继独立成为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随后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等地。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后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实际上已成为了塞尔柱突厥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保留了宗教首领的地位,但被剥夺了政治实权。各地割据军阀混战之时底层人民的起义也层出不穷——进入9世纪后阿拉伯帝国相继爆发了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给予了阿拉伯帝国最后的致命一击——西征的蒙古军团攻陷了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巴格达并杀死了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至此画上了句号。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阿拉伯帝国,又称为“哈里发”。在历史上,哈里发是依托于伊斯兰教的政体,逐渐发展成为多民族的跨民族帝国。

在中世纪,主要由三个的哈里发: 拉希顿哈里发(632-661)、倭马亚哈里发(661-750)阿巴斯哈里发(750-1258)。中国的史学家习惯称它们“王朝”。

迅速扩张的游牧民族最终都逃不掉迅速灭亡的命运。没有文化底蕴,除了宗教教条以外,没有任何治国良方。

如果再往下分析,就可以看到阿拉伯帝国和古蒙古帝国都没有进行封建化的过渡,这两个帝国与当时的世界主流社会制度都是有着“代差”的。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帝国,最庞大的时候曾经有领地1330万平方公里。

得到天下以后,治理不了天下。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再加上碰到另外一个同样是游牧民族,迅速扩张的帝国的时候,就被灭了。

这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和古蒙古帝国的灭亡也非常类似: 盛极必衰,到了鼎盛时期,就开始内斗,直至最后分崩离析。


闲看秋风999


公元750年,伊拉克的大杰河上,一支来自帝国东部的军队正在追赶逃亡的伍麦叶王朝残军。他们既有伊拉克的本地什叶派,也有南北阿拉伯部落的战士,更多的武士身穿厚重的全身铠甲,骑着披甲的骏马,腰间挂着长枪和弓箭。他们在一位波斯奴隶阿布.穆斯林的率领下打败了哈里发麦尔旺二世的军队。

阿布.穆斯林的胜利使得麦尔旺二世匆匆逃离了大马士革的宫廷。自摩阿维叶成为叙利亚总督,建造这座辉煌的宫殿以来,伍麦叶家族的白色旗帜从这里扩散到遥远的马格里布和西班牙。但在今日,阿巴斯家族的黑旗从呼罗珊一路袭来,插上了城头。在将士们的簇拥下,阿布.阿巴斯.萨法赫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埃及总督为了荣华富贵,杀死了逃亡的麦尔旺二世,就这样,创造伟大而辉煌的一千零一夜的阿巴斯王朝建立了。
(阿巴斯王朝的支柱——呼罗珊具装骑兵)


751年,萨法赫的将军阿布.穆斯林集结呼罗珊和波斯的军队,击败了唐帝国的大军。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安拉的勇士们将铁蹄和利剑伸入亚细亚大陆的内部。那些最终埋葬并摧毁帝国的突厥牧人纷纷接受了穆罕默德先知的教诲,拿起了《古兰》。
(来自中亚草原的突厥牧民一直在冲击帝国的统治)

曼苏尔哈里发抛弃了库法,他在萨珊波斯的旧都泰西封附近,倚靠底格里斯河建造了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城市————巴格达。他杀死了开国元勋阿布.穆斯林,这为后来的暴乱和起兵留下了后患。既然伍麦叶家族可以依靠叙利亚的子弟,那么,依靠波斯人起家的阿巴斯家族也可以得到波斯人的支持。麦瓦利人和阿拉伯南北部落不再是哈里发信赖的对象,外族的波斯人控制了国家的财政和军队。


(帝国的支柱——波斯军人)

在经历了哈伦.拉希德,马蒙的统治后,阿巴斯王朝渡过了最繁华,最强盛的时代。他们夺取了桑给巴尔群岛,教训了东罗马帝国,出兵高加索。但在马蒙死后,这个国家的将军们,乃至于铜匠和奴隶纷纷用武力夺取了一方霸权。

阿塞拜疆,木鹿城,巴士拉等地的农民们,突厥牧人,黑奴发起了反对宫廷的起义,虽然他们被相继镇压。但为了筹集军费,剿灭起义军,哈里发的奴隶侍从们在各地纷纷划地为王,他们自称“埃米尔”。艾格莱卜王朝,图伦王朝的埃米尔们仅仅向哈里发支付了军费便可以做一地的藩王。


(典型的轻装穆斯林骑兵)

876年,已经从帝国口中腐蚀了整个伊朗高原和中亚的铜匠叶尔孤白决心打倒哈里发,他集结了自己领地上的数十万大军杀向巴格达,但在代尔.阿古勒被摄政王穆瓦法克亲王击败。这是第一个敢于公开取代哈里发权威的波斯军阀。

从穆塔西姆开始,哈里发越来越不信任波斯人,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从中亚招募一些突厥奴隶组成效忠于他的禁卫军。禁卫军们是奴隶,却享有出将入相的权力,为了让自己远离巴格达的贵族,他把首都迁到了萨迈阿。他的孙子穆瓦台基勒发现这些奴隶禁卫军逐渐压倒了主人。穆瓦台基勒试图重新征集阿拉伯部落的子弟,但奴隶们在他的儿子指挥下,刺杀了他。就这样,哈里发变成了突厥奴隶的橡皮图章。


(穆斯林奴隶骑兵的精华————马穆鲁克)

934年,来自里海山区的德莱木人在首领阿里,哈桑,艾哈迈德三兄弟的率领下自称“埃米尔”。他们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又在945年趁着巴格达的内乱攻入了宫廷。哈里发认同了他们的权力,委任他们代行国政。德莱木人最终征服了两伊放大部分土地。

而在帝国的东方,阿富汗加兹尼的统治者马哈茂德的铁蹄深入了印度次大陆,他威服波斯。哈里发授予他“苏丹”的称号,意思是“有权力的人”。


(德莱木步兵,正是他们建立了两伊强大的布韦希王朝)

909年,伊斯玛仪派的教长艾布.阿卜杜拉拥立一位自称法蒂玛后裔的赛义德.侯塞因为哈里发。他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马格里布,突尼斯和西西里。穆仪兹哈里发的将军昭海尔.绥基利攻下了埃及,在开罗开创了一个和巴格达分庭抗礼的什叶派朝廷。他们甚至夺取了穆斯林最重要的三个圣城————麦加,麦地那和古突兹(耶路撒冷)。
(法蒂玛王朝重装骑兵)


1055年,更强大的一支突厥游牧部落塞尔柱人统一了中亚,他们的战士在伯克(突厥酋长的封号)图格鲁克的率领下征服了伊朗。哈里发卡西姆为了摆脱德莱木人的控制,向他们求援。当年,图格鲁克率领十万塞尔柱大军杀向了巴格达。他们在城外和德莱木人展开决战。德莱木人不愧是西亚最优秀的步兵,他们顽强善战,纪律严明,依靠盾墙和手中的三尖矛抵御了塞尔柱骑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关键时刻,图格鲁克的骑射手们不断袭扰他们的缝隙,使之疲惫,最终,塞尔柱人踏着德莱木人的尸体冲进了巴格达。
(游牧民族的骑兵进入了巴格达)


这些来自草原的蛮族被巴格达的财富所震惊,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丽的城市,在掠夺一番之后,瑟瑟发抖的卡西姆哈里发授予图格鲁克“苏丹”的封号,并封他为“东方和西方之王”。塞尔柱将军用刀剑架空哈里发,把他变成了一个宫廷中的教主,而不是君王。其后的哈里发虽然也预谋着反对阿尔斯兰,马利克沙和桑贾尔苏丹,却统统失败。12世纪末,随着大塞尔柱帝国被罗姆,赞吉,古尔的臣子们分割,哈里发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他们甚至有了和花剌子模沙作对的勇气。
(花剌子模重骑兵)


然而,谁也笑不到最后。13世纪,更加强大的敌人从蒙古高原滚滚袭来。铁木真的子民摧毁了花剌子模。而他的孙子旭烈兀在1257年9月21日进入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妥木的领地。作为千千万万穆斯林的教长,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穆斯台妥木拥有光荣的家史,高贵的血脉,他绝不会臣服于眼前的蒙古异教徒。他出动巴格达最后的精锐,七万大军在底格里斯河阻击旭烈兀。但真主最终抛弃了他,他的军队被淹没在滚滚的底格里斯河水之下。蒙古人攻进了城市,他们对巴格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13世纪伊尔汗国绘画中的旭烈兀和他的可敦)


就这样,在1258年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哈里发穆斯台妥木和他的儿子,大臣们走进了蒙古人的营帐。他们走进被密封的袋子里,随着战马发出惊恐的嘶叫,辉煌的阿拉伯帝国彻底终结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朱兴子


阿拉伯帝国,从63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占领麦加后统一阿拉伯,帝国建立,到1258年蒙古大军攻入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享国祚600多年。想当年,十字军东征没有灭了阿拉伯,穆斯林起义没有灭了阿拉伯,倒是远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骑着小矮马把这个神圣的帝国给剿灭了。

图为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

1206年,铁木真推举为蒙古大汗,尊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建立,随后开始了吹枯拉朽的东征西讨,先是3次进攻西夏,党项人被打服,又征伐金国,几次南下打到汴京后,蒙古大军的主力转向西边,对准了中亚的花拉子模国,仅抵抗半年国破,札兰丁王子带领着最后残余覆没于印度河畔,几年间蒙古大军踏遍中亚,打到印度、伊朗、俄罗斯边境,1227年因成吉思汗病逝,蒙古大军收兵结束远征,但平静的表面下是波涛滚滚征伐风暴。

花剌子模国信奉拜火教,人死后尸体要放在一个叫寂寞塔的高处,鸟吃完肉后骨头收敛装罐纪念,图为阿姆河畔的寂寞塔。

1251年蒙哥继位,1256年蒙古令旭烈兀统率大军,渡过阿姆河向阿拉伯帝国挺进,途径当年的花拉子模国时,短暂的20年宁静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的大小国,被扫荡的一干二净,然后建立伊利汗国,下一个目标就是巴格达了,剑锋直指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

图为12世纪安达卢斯字体的《古兰经》。

1258年1月蒙古大军包围巴格达,当时旭烈兀有个老婆是穆斯林,阿拔斯的哈里发想通过她来谈判停战,但被旭烈兀拒绝,阿拔斯又向蒙古大军提出警告,哈里发是全宇宙穆斯林的领袖,如果杀了哈里发,将受到真主的惩罚,旭烈兀对此置之不理,2月10日蒙古军破城巴格达,哈里发率官员前来投降,但为时已晚。

图为萨迈拉大清真寺,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产物。

整个巴格达开始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蒙古军在城内烧杀抢掠7天,被害人数超十万,珍贵艺术品、建筑、书籍被焚毁,到处废墟,遍街尸体。不过景教在之前跟旭烈兀打过招呼,在巴格达的景教人员和建筑受到优待,没有被破坏,2月20日,阿拔斯的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装在麻袋里,被蒙古骑兵踏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图为旭烈兀,阿拉伯人的噩梦,最远打到匈牙利,创建伊儿汗国,图为旭烈兀与脱忽思哈敦。

阿拉伯帝国看似蒙古帝国给灭的,其实阿拉伯的灭亡有很深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首先内部分裂,虽然横跨欧亚非,但因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这个帝国统治是有名无实的,内部又有许多新的教派,培养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帝国撕的七零八落;其次外部的入侵和征服,先后有波斯人、突厥人,后有十字军东征,最后是蒙古的铁蹄。实际上阿拉伯灭亡,蒙古人只起推动作用,在摇摇欲坠的帝国下,给了最后一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