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導讀:

自古以來,創業之君和開國之臣之間,都有數不清、道不完的恩怨情仇,或是相濡以沫,亦或是相忘於江湖,甚至是相愛相殺,都屢見不鮮,比如

劉邦心存猜忌,放過忠心耿耿的張良、蕭何等老兄弟,大肆誅殺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李世民胸襟豁達,不管是親信房玄齡,還是敵人魏徵,都一視同仁、共享榮華;趙匡胤獨具智慧,“杯酒釋兵權”實現權力平穩過渡。

唯獨朱元璋,不分敵我、不講情面、不留後路,對所有人舉起屠刀、大開殺戒,炮製了鼎鼎有名的“洪武四大案”,也就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和藍玉案。這四場血腥屠殺,由朱元璋一手策劃、親自主持,上至功臣宿將,下到普通官吏,涉案人數高達十餘萬人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明太祖朱元璋像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禮記·大學》

本末,作為魏晉玄學中哲學的基本範疇,引申意義為事物的根源和結局。本文將拋開長期以來以權力分配矛盾為主的論證體系,從人性的角度著眼,透過朱元璋從一介難民走向一代帝王的成長史,分析他為何嘗盡人間酸甜苦辣後,最終成為了一個喪心病狂、冷酷無情的劊子手。

一、青年時期,布衣天子的悲慘世界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明朝那些事》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有3個哥哥、2個姐姐,他是家裡的老六。家裡窮讀不起書,朱元璋從5歲開始,就給地主放牛,日子雖然清苦,但還算幸福。

16歲時厄運降臨,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災害頻繁,朱元璋家所在的安徽鳳陽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父親、大哥、大侄子、母親相繼去世,其他家庭成員紛紛逃難,家中僅剩下他和二哥。擦乾眼淚、拜別親人,朱元璋委身寺廟,踏上了外出乞討之路,居無定所、風餐露宿,見慣了世態炎涼,飽經了冷眼嘲笑。種種的磨難,讓稚嫩的朱元璋逐漸成熟,

曾經那個茫然無措、苟且偷生的孩子,已經變成了見多識廣、意志堅定的戰士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朱元璋當和尚兼乞丐時受盡屈辱

縱觀歷朝歷代開國之君,朱元璋是出生最低微、最卑賤,成長之路最坎坷、最悽慘的,這段青年時期的悲慘體驗,造就了他三個方面的人格缺陷。

一是反社會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孤獨冷漠,具體表現為缺乏內疚感和同情心。朱元璋家庭的生離死別,在元朝末年非常具有典型性,悲劇的根源來自於元朝統治者的殘暴不仁和地方官僚的貪汙腐敗,如果元朝朝廷積極賑災、恢復生產,如果基層官員不貪汙腐敗、不克扣賑災糧餉,他不會被逼走上起義造反這條路。所以,童年的悲慘經歷,讓幼小的朱元璋心中,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恨意,尤其是恨透了蒙古人,恨透了各級官員,哪怕蒙古已經逃回漠北,他也要追殺到底,哪怕自己已經君臨天下,他也將臣屬視如草芥。這樣人掌握了生殺大權,會極度缺乏共情能力,不懂得如何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管自己做出什麼行為,他都不會產生罪惡感。

二是偏執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敏感多疑、過分警覺,極度缺乏安全感。當親人一個個死在自己面前,朱元璋的心疼了,當皇覺寺的和尚對自己拳腳相加,朱元璋的心痛了,當要飯路上淪為和野狗爭搶食物,朱元璋的心死了。在他人生觀、價值觀成型最關鍵的青年時期,體會到的不是溫馨幸福、大愛無疆,而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所以,他放棄了感情、丟掉了善良,除了妻子馬皇后外,他不再信任任何人,誰可能擋他的道,他就讓誰灰飛煙滅,誰可能奪他的權,他就讓誰家破人亡。

三是迴避性人格缺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幻想固執,對批評和拒絕極其恐懼。小時候的朱元璋沒有任何尊嚴可言,這造就了他極度自尊、睚眥必報的性格,他容不得別人欺騙,受不得旁人冷眼,更不允許任何人背叛。有傳聞說,朱元璋稱帝后,命令徐達攻打山東,在山東不論善惡、大開殺戒,原因僅僅是他當年討飯時在山東受到的歧視最多。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人格缺陷的危害性

綜上,特殊的成長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獨特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朱元璋的世界中,沒有人情世故的灰色地帶,只有非黑即白的生死鬥爭!這就為未來的腥風血雨埋下了伏筆。


二、中年時期,義軍首領的光輝歲月

公元1351年,劉福通、韓山童起兵反元,天下群雄響應,曾經強大的元帝國搖搖欲墜。應湯和的邀約,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成為了郭子興的親兵兼女婿。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乘風化龍,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了一方梟雄,先後在南方擊敗陳友諒、張士誠,再轟轟烈烈的率軍北征蒙古,最終在1368年在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從朱元璋參加義軍,到建立政權,僅過了短短17年。這期間,天下先後出現過天完(徐壽輝)、龍鳳(韓林兒)、大周(張士誠)、大漢(陳友諒)、夏(明玉珍)等諸多政權,為何後起之秀的朱元璋笑到最後、獨得天下?這主要得益於朱元璋在屍山血海中錘鍊出了兩項特殊本領。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朱元璋起兵形勢圖

一是傑出的軍事才幹。按理說,朱元璋既沒有讀過兵書,又沒有良師指教,應該不會有什麼軍事才幹,但偏偏他看別人打仗就學會了排兵佈陣,聽謀士論政就學會了戰略謀劃,說是天生的軍神一點都不為過。從龍灣之戰的詐降之計,到鄱陽決戰的火燒連環,從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到先滅陳友諒、再圖張士誠,從先定山東、河南,到合攏圍攻大都,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朱元璋的決策都堪稱完美,他也成為了歷史上由南而北統一中國的唯一一人。所以,毛主席點評道:

自古帝王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二是老辣的識人眼光。朱元璋手下,名將輩出、將星璀璨,用兵如神的徐達,無敵先鋒的常遇春,擅長奔襲的李文忠,磐陣善守的朱文正,凝心聚力的鄧愈,驍勇善戰的傅友德,創造奇蹟的藍玉,他們的出身都都不顯赫,而朱元璋都能慧眼識人,將他們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當然,還有老謀深算的劉伯溫,任勞任怨的李善長,有如此多的英雄豪傑聚集在他身邊,豈有不勝之理。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

在戰爭年代,這些過人之處幫助朱元璋無往不利!在和平年代,這些過人之處讓朱元璋坐立不安!剛才已經介紹過,朱元璋擁有偏執性人格缺陷,敏感多疑、過分警覺,他太瞭解這些老兄弟的能力了,自己活著當然沒問題,如果自己死了,朱標、朱允炆等人能否鎮得住場子、守得住江山,朱元璋實在是心裡沒底,

他絕不允許任何人對其統治和權力構成威脅,甚至對其子孫的統治構成威脅。思來想去,朱元璋終於選擇了最極端的辦法,殺!這才有了朱元璋用荊棘教育太子朱標的經典對話:

汝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三、晚年時期,強勢皇帝的權力慾望

“權力慾同虛榮心一樣,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只有無限權力才能使人完全滿足。”《論人性和政治》羅素

朱元璋從一介布衣,摸爬滾打成為一代君王,實現了由一無所有到坐擁天下的完美逆襲,也品嚐到了無上權力帶來的快感。但是,人的權力慾望是無限的,特別是對朱元璋這種工作狂魔而言,現有的權力已經無法讓他完全滿足,他想要的,是無限制、永久性的的權力。為此,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刀,砍在了政治體制上。在地方上,朱元璋將全國分為十二個布政使司,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合稱三司),三者都是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三司主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以此相互制衡,避免地方勢力做大。

在中央,朱元璋瞄準了與他權力爭奪的最大敵人——丞相。為此,他精心策劃了胡惟庸案,用上萬條性命為代價,成功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並擲下嚴令:

“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明皇祖訓》

同時,軍事上設立中、左、右、前、後五軍都護府,管理京城和各地衛所;中樞上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五軍都護府分管示意圖

通過這套組合拳,朱元璋建立起了一個職責分明、各司其職、運轉高效的行政體系,確保了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只要皇帝掌控整個體系,就能掌控全局。後來,朱元璋又以藍玉案為契機,更進一步,將開國勳貴集團一網打盡,終於實現了皇權的無限擴張。但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皇權無限擴張和皇帝精力有限天然矛盾,自己苦心廢除了丞相制度,卻在自己死後產生成了對皇權制約更大的內閣制度,真是可笑、可悲、可嘆。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明朝五府六部制度一覽表


改革的第二刀,砍在了機構設置上。先前筆者已經提到,朱元璋對任何人都不信任,為了加強對大臣的監視,特別設立了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一手締造了歷史有名的特務政治。錦衣衛屬於皇帝親軍,長官為指揮使,下設南、北鎮撫司,其中,南鎮撫司負責錦衣衛的法紀、軍紀,北鎮撫司掌管著著名的“詔獄”。錦衣衛成立後,晝伏夜出、無孔不入,幹了大量捕風捉影、弄假成真的“好事”,為朱元璋辦理胡惟庸案、藍玉案立下了赫赫功勞。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詔獄慘言


改革的第三刀,砍在了普通官吏富戶上。洪武十五年至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打著肅貪的幌子,一手炮製了空印案、郭恆案兩件歷史級的冤案,從六部重臣,到地方官員,再到富戶糧長,共3萬餘人被殺,史料記載:

“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核贓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明史》

至此,朱元璋永久獲得了“屠夫”“殺人狂魔”稱號。朱元璋為何要這樣做?咱們先前說過,朱元璋自小對貪官汙吏、豪門富戶恨得咬牙切齒,一直以來也缺乏安全感,當這種恨、這種猜忌由於空印案、郭桓案的欺騙情節爆發出來,就迅速演變成了對整個官吏、富戶群體的痛恨。所以,他與官吏階層、豪門富戶的殊死搏鬥波及面如此之廣,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程度。

換個角度,從朱元璋的性格缺陷,探討“洪武四大案”的歷史必然性

隨意逮捕殺害官員、富戶

綜上,權力慾沒有好壞之人,乃人之天性,但一個人為了追求權力,究竟會作出有益還是有害的行動,則取決於主權者的能力才幹和道德品行。可惜,洪武年間的人們,遇到的是人格缺陷的朱元璋。

結語

今天,咱們回過頭來看“洪武四大案”,不管是以誅殺功臣、擴張皇權為主要目的胡惟庸案、藍玉案,還是以懲貪治腐、警示官吏為主要目的的空印案、郭恆案,儘管案情各不相同,人員差別很大,但最終朱元璋採取的措施是一致的,那就是無盡的殺戮。之所以朱元璋看待問題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手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特立獨行,不僅在於他至高無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使然。結局,早在朱元璋年輕時已經註定!

筆者無意去評價朱元璋的行為是對是錯,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有獨特的歷史背景,我們作為後來人,不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要求當事人如何抉擇,這就是唯物歷史主義。我只想將“洪武四大案”與朱元璋的成長史結合起來,揭示

權力的遊戲有多殘忍,揭示人格的缺陷有多可怕,以供大家參考、反思,讓我們在工作、生活、成長中少走彎路、少碰雷區,我想,這就是讀史明智的意義

最後,借用清代史學家趙翼的話:

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

朱元璋,任爾有蓋世之功,也掩蓋不了犯下的罪惡!


小確幸將專注明代歷史,持續為大家奉上歷史事件背後的邏輯。如果大家喜歡,請點贊關注!也希望大家與我留言互動,謝謝鼓勵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