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调阳,以竹管定节气,以乐理调阴阳

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个乐官,名叫伶伦。有一次,他寻找了一片背阴的土地,搭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帐篷,然后在帐篷里的土地上插下了十二根长短不一竹管,并在竹管里撒上一些用芦管膜烧成的灰。

等到了冬至,一阳初生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一根竹管里面的芦灰发生了震动,自己撒了出来,而且还发出了“嗡”的一声。


律吕调阳,以竹管定节气,以乐理调阴阳

这件在当时看来很是神奇,不过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这种管子刚好达成了和地球磁波共振的频率。至于地球磁波,地球上存在两个磁极,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并且移动,据说南北磁极目前正在进行相对运动,位置在若干年后可能还会调换,南磁极跑到北边来,北磁极到南边去。

因为看到了竹管里面灰震出来,也听到了嗡的声响。伶伦就把这天称为冬至,这个时间称为子时。因为冬至是阴气最盛的一天,而冬至的子时更是阴气最重的时候。然而阴之极阳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阳气就开始有了一丝生机,并逐渐壮大。

律吕调阳,以竹管定节气,以乐理调阴阳


再到后来的节气当天的时候,其他的竹管里面的灰尘也陆续冲了出来,并发出了其他不同的声音,人们也就借此确定了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节气时间。

因为竹管只有十二根,所以当时确定的节气,也只有十二个,再又根据这个竹管发出声音的不同,制定了和它们相匹配的乐器,结合起来分别是冬至黄钟、大寒大吕、雨水太簇、春分夾钟、谷雨姑洗、小滿仲吕、夏至蕤宾、大暑林钟、处暑夷則、秋分南吕、霜降无射、小雪应钟。

律吕调阳,以竹管定节气,以乐理调阴阳

而又根据这十二种乐器和声音进行了划分,单数位的成为律,双数位的称为吕,也有说法是召的。在汉代以前,还有专门的史书来记载,不过到了汉代以后,就合二为一,统称为《律历志》。

这样就是律吕的由来,而调阳,就是根据律吕的由来,能通过律吕中的这种管子和地球磁场之间的共振来制定二十四节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