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點 擊 龍 羽 青 評 關 注 我 們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最近一段時間,就是過年期間,網絡上突然有大批“跪拜禮”視頻湧現,一時間山東拜年文化似乎成了熱詞!

辛亥革命廢除了跪拜,當初西方也因這些嘲笑我們野蠻落後,代替跪拜禮有很多方式:作揖,握手,鞠躬,孝義方面也不是磕頭就能表達。所以跪拜大禮火起來,我覺得觀看者的心理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吧:

1.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很多習俗人們日常沒有見過,新奇。

2.傳統影視作品中見過類似場景,第一次發生在身邊感到震撼。

3.認為這是封建陋習,對於這樣事情的存在感到吃驚。

那麼,磕頭在當下社會中究竟一枝獨秀是傳承還是陋習?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磕頭與鞠躬、作揖都源於中國古代對天地、神靈、祖宗的一種祭祀禮儀———鞠祭。

鞠祭是一種隆重、虔誠、正規得,但確實又是非常麻煩費事的一種祭祀儀式。隨著社會的逐步演進和發展,古人把在“鞠祭”中,用彎曲犧牲來對天地神靈表達特殊恭敬的方式,引申到現實生活中,逐步演變為活人在祭祀中模仿採用的一套禮節。

我們在祭天地祖宗時,擺上供品後,祭祀人還要跪下來,再俯下身低下頭,把自己收縮蜷伏成一團,這實際上就是“鞠祭”的遺風。祭祀者把自己模擬為“犧牲”,奉獻給天地,藉以昭示其忠誠之心。這就是現代祭祀時,人們下跪磕頭蜷成一團的來源。

現在,我們祭祀祖宗時俯身低頭,蜷縮一團,便是“鞠祭”的形式演化。祭祀者將自己模擬為“犧牲”以祭拜祖宗來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其後,磕頭作為一種禮節形式,逐漸擴展到對君王、師長的敬拜之中,以示自己的尊敬和虔誠。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裡,磕頭逐漸成為社會的通行禮節。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磕頭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到拜年呢?

正史中並未過多涉及。有關庶民拜年最早的文字記載於宋代雜記中開始出現。

其中, 《東京夢華錄》 記述了開封府拜年的情況:“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 《菽園雜記》 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 而在清人顧鐵卿 《清嘉錄》 中這載:“(大年初一早晨) 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

中國傳統社會的群體關係多是基於血緣而形成,並結成了穩定的家族關係結構。但北方農村地區很多是屬於擬親式的關係結構,將血緣關係中的親屬稱謂範圍加以擴大,形成了基於此種擬親式親屬稱謂結成的人際關係網絡。磕頭拜年,這一集體儀式的實踐,代表著村內各種等級關係的再次呈現與強化,“儀式成為各種權力力量的舞臺。”在拜年者與被拜年者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擬親關係,然而其背後卻有著十分明確的身份等級關係,更有著村莊社會輿論作為支撐。同時,磕頭拜年也是一個打破群體之間的界限,獲得群體成員資格,得以融入村莊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實踐。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我們如何看磕頭拜年火了這件事?

國學大師錢穆曾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說:“若把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的,譬之於西方的希臘般,則在中國首先要推山東人。自古迄今,山東人比較上最有做中國標準人的資格。”

山東為孔孟之鄉,兩千餘年深厚的文化積澱,孕育了獨具文化特質的山東人:好客,耿直,善良。重禮儀,規矩繁瑣已經成為了一個群體性的標籤。比如:酒桌上的規矩,當初次入山東的人,會感覺到一陣陣的懵逼,原來一個小小的桌子上會有這麼多的道道。

其次,山東是人口大省,同時農村人口比重較高,村與村之間相距較近,村民在不斷的輪換、流轉,擬親式的社會關係穿插在日常生活中,聯繫密切,個體與周邊的人聯繫密切,存有諸多潛在關係線,需要發生交流,交流過程中儀式則成為了保持關係,拉進關係最為簡單有效的客套。磕頭拜年則是成為節點式活動,一起組織發生活動,一方面表達對長輩的敬重,另一方面拉進同輩的關係。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因此,拜年磕頭在山東保留至今是存有地理、人文、社會等多因素的影響的,它或許並不是一個陋習,而此習俗會隨著城鎮化加快,生活環境的改變後逐漸的稀釋。

這也是為什麼在城市裡相對較少,而農村裡較為常見。城市化是必然結果,但我們在獲得較好的物質條件時,到處的鋼筋混凝土讓城市少了很多的生氣,也就是人情味,集中化、高層建築是物質繁華的表象但也是精神貧瘠的襯托。

小小村莊裡,往往充滿了濃濃的感情,回家,更是心靈的洗滌。

山東的歷史文化之厚重、之驕傲,不在於一個李清照,不在於一個王羲之。

山東歷史文化,在於千百年的流年輾轉中,代代相承的傳承有序的生民性格,道德守則,行為方式,內心秩序。我們永遠不能寄希望於天降一個李白,天降一個孔子,來讓這片土地的文化命脈昌盛五千年。而是在興衰覆滅裡,多災多難中,洗濯,打磨而成的穩定的傳承。

提及山東,很多是說山東人展現出的一種統一的精神面貌——熱情,樸實,厚道。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由其個人的意識形態決定。一個群體的行為方式,則是由其在漫長歲月裡,代代相承下,穩定而統一的意識形態決定。而這種統一的意識形態,是建立在穩定的社會基礎上的。

今天,山東的保守,官僚,落後為人所詬病。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對於穩定的極致追求,只有在一個極致穩定的社會基礎上才會發生。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中。山東都相適應的建立了完整有序的生產單位。並且具有強大的農業 工業生產能力。在山東的農村裡,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完整的農業生產單位。

抖音火爆的山東跪拜,究竟是封建陋習,還是歷史的傳承!

父輩勞作,供養老人,哺育子女。在那些歲月裡,沒有什麼大的夢想,但是幸福穩定且觸手可及。後來,工業社會來臨。父輩在農工業之間權衡,保證糧食,增加收入。能更好的供養老人,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那時候,夢想也並不存在,只是幸福裡摻雜著希望,滿滿當當。這並不是某一家某一戶的生活。這是風吹來萬物生的山東半島上,每一家每一戶的生活。肥沃的土地,遼闊的山海,勤勞的人民,我們曾無比接近於大道之行。在這樣的土地上,骨子裡透不出精明的山東人,把日子過得紅火。

於是這片土地上,形成了穩定的社會形態和明確的行為方向。於是這片土地上,有了穩定的各行各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物質生產鏈條。

山東人,在統一的意識形態下,用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

山東人,在穩定的社會基礎下,向全國輸送著一批批的建設者。

山東人,勤研好學的風氣在學術圈讚譽。山東兵,服從命令的精神在部隊傳唱。

一個孔子,是天降的聖人。聖人高位,卻也只能璀璨百年,育三千弟子。七十二賢,是這片土地哺育出的儒家。一代一代,流傳至今,規範著每一個山東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標準。這才是山東歷史文化真正之厚重,之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