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一、“我現在帶頭胡編亂造,以後我怎麼教育他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夏東海當真是這句話的親身實踐者。

作為一名兒童編劇導演,夏東海不止對待工作認真誠懇,還極為堅持原則。

有一集,製片人為了電視劇的利潤,聯繫了電視臺採訪。

給夏東海提前準備的採訪問題中,誇大了夏東海在美國的導演經歷,謊稱他曾經拒絕了美國好萊塢的導演邀請。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夏東海在孩子們面前,誠實地拒絕了電視臺這樣的誇大採訪。

“我一直就教育他們,做人要誠實老實,該說什麼就是什麼,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如果我必須說假話才能導的話,我寧肯拒絕。“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教育,不僅是口頭上說給孩子聽,更是以身作則地做出示範。

二、“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會尊重別人”

對待每個孩子,夏東海總是給予信任和尊重。

小雪正處於青春期,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在飯桌上發呆,精神恍惚,反常行為引起家人關心。

劉梅從小雪的抽屜裡翻出了照片、賀卡,誤以為小雪早戀了。

夏東海知道後,制止了這一行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她不願意被別人知道。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會尊重別人呢?”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青春叛逆時期,孩子們都渴望有私人空間,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可很多家長會控制慾發作,越過隱私邊界企圖揭開孩子的所有秘密。

到頭來,卻激發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更加封閉自己的想法和內心。

正如夏東海所言,尊重孩子,才會讓孩子也學會尊重別人。

三、“遇到挫折,

一要鎮定、二堅強、三團結”

小雪成績優異,做事很少碰到挫折。

在策劃一次演出活動時,小雪與同學沒有合作溝通好,同學們陸續離去,夏東海適時地安慰小雪:

“遇到挫折一要鎮定、二堅強、三團結。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樂觀。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先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孩子出現難題,有些家長總是條件反射地先責怪孩子,“怎麼這麼點事都處理不好”,“你看XXX家的孩子怎麼沒你的問題”。

身處問題中,孩子本身已經很焦慮自責,家長的質疑只會火上澆油。

及時關心孩子的狀態,先疏導好孩子的負面情緒,積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夏東海的教育金句對於孩子而言,很有指引作用。

四、“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家中有三個孩子,夏東海對待每個孩子都因材施教,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

對待劉星,親如兄弟,夏東海懂得欣賞這個”調皮搗蛋“身上的閃光點。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劉梅對待親生兒子劉星,一向實行打擊教育。

一次吃飯時,劉梅埋怨劉星功課差勁、排名倒數,化學和語文在及格邊緣徘徊。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夏東海看到了劉星成績的優點:數學和物理考得不錯。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而且,劉星在班級裡很受同學歡迎,在“同學評語”裡是優秀。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除了成績之外,夏東海還欣賞劉星身上極強的溝通能力和變通能力。

而這種能力是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的。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年紀尚小的小雨,夏東海會保護他的想象力,鼓勵他”胡思亂想“。

小雨撿回來一塊石頭,認為石頭有魔力。

劉星用石頭做魔術,更讓小雨堅信自己的想法,從此吃飯睡覺不離開石頭。

小雪劉星對石頭冷嘲熱諷,夏東海卻一直替小雨說話,希望可以保持小雨的想象力。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夏東海還特意買了一個望遠鏡,培養小雨對天文的興趣。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幾個孩子,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夏東海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真正理解關心每個孩子,用心教育指引每個孩子。

五、教育是一場父母與孩子的相互成全

《家有兒女》這部劇播出10多年了,很多當初看劇的90後也成了爸媽。

然而做一個”夏東海“式的父母,放在現在也仍然不過時。

教育,其實不止是育兒,更是育己。

一次,夏東海因為工作沒完成,整個人都處於焦慮趕稿狀態。

恰好此時,劉星和小雨在搶廁所時發生了矛盾,小雨氣急敗壞地把尿撒在劉星的床單上。

正在煩躁工作的夏東海,把火氣全撒在了小雨身上,罰小雨去洗床單。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再優秀的家長也會犯錯,但優秀的父母更擅長直面錯誤,總結經驗。

夏東海在處理好工作後,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晚上主動給孩子道歉。

穿著白天被小雨無意洗壞的床單,頭上戴著花環,唱著兒歌花式哄孩子。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他認真地說明自己發火原因,不推卸責任,誠懇地給孩子們道歉: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應該把氣撒在你們頭上,所以特地來向你們道歉,你們不會怪爸爸吧。“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人總會有脾氣,會犯錯,父母也一樣。

但正確的處理方式,能讓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在其中收穫耐心、共情能力、溝通技巧……

教育子女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而陪伴恰是實現成長的前提。

Ella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很希望能夠多參與孩子的成長,不想要在孩子最精華的階段缺席太多。

故事:陪伴孩子不等於“保姆式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學學“夏東海”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缺席了就再也補不回來了。

著名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早期的父母對子女的陪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人際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式”。

簡單來說,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愛,就會認為自己也是值得被愛的;如果沒有得到愛的陪伴,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

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

但陪伴不等於“保姆式教育”。

網上曾流行一個很火的段子,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保姆式教育”事無鉅細,一切都為孩子掃清了障礙,鋪好了道路,其後遺症就是孩子被培養成難以獨立生活的“巨嬰”。

“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父母要懂得甩手,懂得留給孩子空間,讓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擁有自己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形成健全的性格。

陪伴和留白,看似是個互逆命題,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它伴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父母不斷把控和學習。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它沒有標準答案,但或許夏東海的育兒方式,可以給家長們作為參考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