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公元前195年的旧历四月,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安长乐宫。

继承皇位的汉惠帝刘盈存在感很低,他的母亲吕雉是历史上第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太后。当年吕后跟着刘邦没少吃苦,终于轮到她来坐江山,这份回报不能再高了。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刘邦和吕雉剧照

刘邦做皇帝只有八年,而吕后掌控了汉帝国十五年的朝政。巧合的是,在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正式临朝称制的时间也是八年。

公元前180年七月,六十一岁的吕后去世了。龙椅上的小皇帝刘弘只是被吕后推到台面上的摆设,完全可以忽略。一时间,长安城的气氛陡然紧张,汉帝国的权力核心又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

此时,掌握汉帝国军政大权的都是清一色的吕氏家族头面人物,他们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刘姓江山。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元老们都被晾在一边。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吕雉剧照

先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

赵王吕禄,吕后的二哥吕释之的儿子,以上将军的身份统领北军,相当于京师长安的卫戍部队总司令;梁王吕产,吕后的大哥吕泽的儿子,以相国的身份掌管南军。南军是保卫皇宫的卫队。

此外,吕氏家族还有燕王吕通、东平侯吕庄等人;吕后的妹妹临光侯吕媭(xū),是刘邦的远亲、大将军刘泽的老婆。她上一任丈夫大将军樊哙更有名。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配图

另一边,拥护刘姓江山的力量有点尴尬。比如西汉的两大开国功臣,太尉周勃是名义上的帝国军队元帅,却被剥夺了权力,连军营的大门都进不去;右丞相陈平也没了实权。

吕后临终前的人事安排,让吕氏家族占尽了先机。整个关中地区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然而,周勃等人在这种绝对劣势的情形下,却轻轻巧巧地扳回了局面,并消灭诸吕,拥立了刘邦的老四儿子汉文帝刘恒。

周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周勃剧照

过程很简单。吕禄和吕产畏惧周勃等元老的威望,迟迟不敢发动兵变。随即刘邦的孙子朱虚侯刘章联络皇室藩王举兵西征,吕禄听到消息惊慌失措。周勃趁机派郦寄等人劝说吕禄交出兵权保平安。

吕禄和郦寄交情不错,果真把北军的指挥权还给了太尉周勃。

只剩下掌管南军的相国吕产,就好对付多了。南军未央宫的卫尉得知周勃控制了北军,立刻表示效忠刘氏。吕产想发动南军叛乱,却连未央宫的大门都进不去了。

就这样,吕氏家族彻底倒台,不分老幼一律被处决。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吕禄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吕后的妹妹吕媭。她起初听说吕禄有意交出兵权,气得把金银珠宝扔了一地,对侄子吕禄说:“你身为上将军却要交出兵权,吕家的大祸就在眼前!我何必再为别人守着钱财!”

不得不说,吕媭是个颇有见识的女强人,不亚于她的姐姐。而吕家的男子吕禄、吕产执掌大权,却远不如他们的姑姑吕媭强悍。他们似乎拿错了剧本。

话说回来,如果吕禄听从吕媭的话,不交兵权,吕氏有没有可能夺取刘氏的江山呢?

我认为,即便吕禄和吕产足够强悍,第一时间发动兵变,也必然失败,只不过会白白搭上更多无辜者的性命。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配图

当时汉帝国的军制和大环境是两枚定海神针,牢牢拱卫着刘家的皇权。

先说军制。西汉初设立的禁军分为南、北两部分,目的是为了互相制衡。设计者在这方面考虑得很周全。

负责保卫皇宫的南军又分为两部分。长乐宫、未央宫的宫门卫兵,由两大卫尉统领;殿内的卫士是皇帝的身边的警卫,称为“郎”,归郎中令指挥。郎中令和卫尉之间互不统属。郎中令就是后来汉武帝改设的光禄勋。

北军负责京畿地区的安全,分为中垒、寺互等四个令丞,由中尉统一指挥。这个中尉位高权重,和现代的军衔称呼完全不同,到汉武帝年间改名为执金吾。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汉代未央宫遗址

不管南军还是北军,都需要皇帝的兵符才能调动。周勃身为太尉,名义上可以统领北军及地方部队,而兵符在吕禄手里,所以周勃一开始根本进不去北军的营地。

西汉前期的南军和北军规模相等,到汉武帝年间有所增加,禁军总兵额才两万人。吕禄和吕产当时掌握的禁军不算多,但控制京师和关中地区足够了。

问题是,真打起仗来,禁军很难为吕家卖命。我们看看禁军的构成就知道了。

西汉前期战争比较少,兵农不分离。各郡或者诸侯国、藩王国每年挑选一批刚达到服役年龄的青年加入南军,满一年后,再到边防部队服役一年,就可以退伍了。也就是说,南军全都是“新兵蛋子”。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陕西杨家湾出土的西汉轻骑兵俑

重点是南北军的兵源。南军卫士都来自关中之外的地区,而北军士兵来自京畿地区。

这正是南北军制的高明之处。南军士兵的家乡都在远方,一旦京师出事,可以毫无顾虑地保卫皇宫。反之,如果让他们造反,谁能不担心家属的安危。

同理,北军士兵来自京畿地区,捍卫京师就是捍卫自己的家,必要时还可以得到家族、乡邻的支援。如果让他们跟着吕家人叛乱,那就没几个人情愿了。

吕禄和吕产也不傻,知道军心不在自己这边,因此迟迟不敢动手。如果刘姓藩王的联军打过来,禁军随时可能倒戈。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西汉骑兵携带的环首刀

吕禄派去对付藩王军队的大将灌婴也是汉初开国功臣,一到荥阳就决定联合周勃等人消灭吕氏。

周勃好容易进了北军大营,高呼一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将士们立即齐刷刷地解开了左边衣襟。

这就是军心的向背。南北军制把吕氏叛乱的出路堵得死死的。

再说当时西汉帝国的大环境,也没有叛乱者生存的土壤。

吕后虽然名声不好,在政治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实行休生养息的国策,百姓安居乐业。她去世的时候,西汉立国才20多年,秦末汉初的战乱并不遥远,天下百姓都不希望打仗。

吕雉死后,诸吕力量强大,如果不交兵权,到底有没有机会夺取江山

西汉女兵俑

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登基刚三个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裁军。绝大部分参加楚汉战争的军队一律被解散,带着福利回家务农。

这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帝王理想,从西周之后,只有刘邦实现过。西汉之后的历代王朝谁也不敢这么来。

刘邦裁掉的军队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一旦有事发生,这些“预备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事实证明,这次裁军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久别家乡的战士得以和亲人们团聚,又促进了农业生产。

西汉初期的燕王臧荼、韩王信、淮南王英布等人发动叛乱,都是出于自保而造反,被刘邦一一平定。这也说明老百姓只想好好过日子,没人支持叛乱。

如果西汉存在不安定的因素,那必定是在崤山以东的六国旧地,比如楚国、齐国。

公元前198年,刘邦听从谋士娄敬的建议,把齐、楚等地的豪门大族十几万户强制移民,迁到了关中。六国旧地可能存在的隐患也被消除。

刘邦临终前说过,他日一旦天下有变,周勃必定会力挽狂澜,捍卫刘家的江山。当初吕后大肆分封吕家人的时候,周勃和陈平假意支持。面对丞相王陵的指责,周勃和陈平都表示:“不要急,将来安定天下、拥立刘氏后人,没我们两个不行。”

这表明周、陈两人对吕氏的叛乱早有思想准备,并且有信心挫败他们。

事实上,两汉将近四百年的国运,在汉高祖刘邦年间已经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文献通考·兵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