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應該是古人對歸隱田園的生活與心態最形象的寫照,在古代那種本已非常低效率慢節奏的社會環境下,已有很多的人厭倦了繁華喧囂的大都市,對清淨悠閒的鄉野氣息充滿了嚮往,甚至還有很多人真的拋棄了別人求之不得的高官厚祿錦衣玉食,選擇迴歸簡樸純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但這只是世人願意看到的理想化的表面,而一旦身臨其境還能不能堅守這份悽清冷落中的“美好”呢?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古代選擇歸隱田園的生活,與紛爭激烈關係複雜的都市生活官場生活比起來,其中的環境落差其實並不太明顯,至少還處在心理比較容易接受的範圍之內。有些時候鄉野生活可能真的比那時的都市生活要輕鬆愜意很多。這是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生產力水平都比較落後,山村與都市的差別可能也就車馬人口多點少點,房子大點小點的問題。辭去公幹歸隱田園之後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如果再有三兩志同道合的好友每日談玄論道飲酒下棋,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美好的幻象到這裡可以打住,見識過繁華之後返璞歸真的才叫做歸隱,擁有歸隱之後生活必備的生存資源,才能體會到田園風光的清閒愜意。你說你什麼都沒有?這樣雖然不影響歸隱,但很影響清閒愜意的。古人詩中感嘆道“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七事都變更,茶米油鹽醬醋茶”。這簡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就能讓大多數“田園人”一輩子忙忙碌碌,勉強掙個夠用。想擺脫與外界繁華社會的交流,能夠於世外桃源長期正常的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可遠非日常七件事這麼簡單。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以前遇到有人問過類似的問題“怎樣才能遠離世俗隱居下去”。首先“世俗”的定義應該是大多數人生活的空間,不僅大都市,小鄉村也算,除非是那種人跡罕至的險山惡水,大多數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都已經被“世俗”包圍。所以你要隱居首先要找到一塊常人難以發現的“淨土”,哪裡去找呢?我的想法是某個孤島最合適,島上最好能有可以做食物的植物,適合建造房屋的樹木,不要有兇惡的動物。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這樣的條件至少能讓隱居者生存下去。更高的物質條件就別想了,曾經有人說電器,通信,交通這些怎麼解決?你還要電器通信,是不是手機電腦都得辦一套,沒事在島上玩玩手機電腦,開著車兜兜風啊?如果想象中的隱居生活是這樣的話,這不叫隱居,這叫度假。離不開“凡俗社會”下誕生的那些物質條件,也就不具備隱居的資格。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即使不追求隱居,而是採取比較折中的選擇——“迴歸田園”。同樣要面臨類似的問題,是真的“迴歸”田園,還是隻想“回到”田園裡享受安逸。只是想“回到”田園的話,帶上財產資源,回到自己農村老家,沒有農村老家的就找個村莊買塊地,置辦好房屋家電,之後就是吃喝玩樂,只要有充足的財產,這樣的日子就天長地久。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話說真能在“田園”裡這麼天長地久的快活的話,不在田園也同樣能這麼快活。但很顯然內心萌生“歸田園居”想法的,一般應該是在“繁華都市”中活得不快活的人,這種情況迴歸田園所要面對的問題又回到最初,你放得下“繁華世界”中的種種便利嗎?離開“繁華世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不是就心安理得了呢?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如果以為回到田園之後,可以像某某宣揚的那樣衣著光鮮緩帶輕裘,撫琴談詩採花飲酒,耕田採茶都帶著詩情畫意。在田園可以達到這種格調的,在都市裡至少能享受小資情調的水平。事實上當今社會的大多數田園早已和“繁華世俗”接軌,即使回到田園也無法擺脫世俗中該有的煩惱。能夠擺脫被“繁華世俗”影響的真正田園生活,恐怕只要土生土長的“田園人”都會刻骨銘心不堪回首。

“歸隱田園”不像表演的那麼美好,更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如今某些擺拍的“精緻田園人”,也許有人覺得是對“田園”的讚美,但從真正的“田園人”角度來看,這簡直是“不敬”。從明白人的眼光來看,這是和其他功利目的一樣純粹的“譁眾取寵”,而且是披著“淡雅清幽”表皮,利用大眾對“純樸無華”的田園夢想的神往,虛偽造作的“譁眾取寵”。田園風光確實非常美好,但請不要無恥“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