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蜀吳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與各方戰略意圖明確的官渡、赤壁之戰不同,夷陵之戰中劉備的戰略意圖顯得撲朔迷離。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整個局面發生重大變化。對於孫吳集團而言,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勢力大大擴展,特別是佔據了長江上游的南郡,揚州基地空前鞏固,局面大優。

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荊州事變後,蜀漢基本失去了問鼎中原的可能。(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曹魏集團而言,原本控制的荊州北部已經風雨飄搖,關羽剛剛斬龐德、擒于禁,急攻樊城,還有幾個月陽壽的曹操正準備集結大軍親自抵禦關羽,突然孫吳襲取了江陵,關羽攻勢土崩瓦解,樊城危機解除。不僅如此,原本親密無間的蜀吳聯盟破裂,對於實力居於第一位的曹魏而言,正可謂天上掉餡餅,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

對於蜀漢集團而言,一片愁雲慘淡,前途渺茫。荊州丟了,諸葛亮“跨有荊益,待天下有變”再進取關中和中原、最終統一天下的“隆中對”戰略徹底泡湯,蜀漢的戰略基地僅剩益州和漢中,地域狹小,只能自保,蜀漢集團已經淪為三方中最弱的一方。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蜀漢集團的CEO,劉備起傾國之兵,罔顧臥榻之側的強大曹魏,攻擊次弱的孫吳?這難道是要和孫吳同歸於盡,提前結束三國亂世,早日實現國家統一?明顯極不合理。

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與演義及影視中的劉備形象不同,根據陳壽《三國志》的說法,劉備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人說劉備是為關羽報仇,關羽遇害是在公元220年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元章武,大封群臣,同年七月,劉備下詔攻吳。此時距關羽遇害已經一年有半,難道為兄弟報仇之前還必須先過把皇帝癮?

再者,正史裡並沒有桃園結義,相反,關羽北上攻擊樊城之時,蜀漢集團在漢中並沒有策應行動。關羽危難時,成都方面也沒有派軍來援。

關羽去世後,蜀漢集團也沒有按照古代慣例給關羽上諡號,直到10年後的建興7年,劉禪在位,才給關羽上了一個“壯謬”的諡號,按照諡法,武而不遂曰“壯”,意思是有能力但是沒成功,這還說的過去。但是“謬”的解釋是名與實爽,說關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就尷尬了,說明蜀漢集團普遍對關羽評價不高。另外提一句,南宋的大奸臣秦檜的諡號是“謬醜”,也是這個謬。綜上,為關羽報仇也就是個藉口。

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很難將他與“壯謬”這個諡號聯繫在一起。(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人說劉備是想奪回荊州,再恢復“隆中對”的局面,這其實又回到文初的那個問題,荊州這塊肥肉孫吳能那麼容易放手?如果不能,不還是同歸於盡?

討伐孫吳後果如此嚴重,諸葛亮等蜀漢大員苦勸,劉備不聽,諸葛亮在東吳的胞兄諸葛瑾也來信,說“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勸劉備大局為重,不要因小失大,劉備不理。吳主孫權放下架子,來使請和,劉備依然“盛怒不許”。

但是別忘了,劉備是人傑,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個經歷比曹操還要曲折還要傳奇的梟雄,他會看不到這些?他會拎不清輕重?完全不可能。

那他為什麼還是要討伐孫吳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劉備的意圖:

第一,劉備擔心曹魏抄他後路嗎?不擔心,他留了大將魏延守漢中,漢中出了名的易守難攻。他擔心曹魏抄孫吳後路從而各個擊破嗎?更不用擔心,因為孫權更怕曹魏抄後路,孫吳肯定是留足了兵力防備曹魏,這也就能解釋總兵力明顯佔優的孫吳方在夷陵反而是劣勢。

再者,曹魏會趁機抄後路嗎?如果你是曹丕,看到蜀吳兩方打起來了,你是趕緊衝上去,好讓他們火線結盟一致對付你呢?還是等他們鬥個兩敗俱傷再出手呢?肯定是坐山觀虎鬥。劉備肯定也能想到這點。

第二,劉備會和孫吳拼命嗎?當然也不會,前面已經講了,劉備是老手,是梟雄,他到了夷陵後就不進攻了,和陸遜長期對峙,一對峙就是半年,期間雙方基本按兵不動。

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夷陵之戰中長達半年的對峙是解析劉備意圖的突破口。(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劉備想幹嘛呢?很可能就是敲竹槓。

用諸葛亮《後出師表》裡的話說,蜀漢作為最弱的一方,最後結果只能是“坐而待亡”,遲早要完,用俗話說,蜀漢是光腳的。

孫吳不一樣,他實力在魏蜀之間,聯合蜀漢對付曹魏,機會大大的有,最後反殺曹魏統一天下也不一定,孫吳是穿鞋的。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蜀漢遲早要完,你孫吳不一樣。不僅如此,決定你東吳是不是要完的不是曹魏,而是我蜀漢,我要是現在和你拼命,我們大家都立即玩完。

當然,雖然早晚要完,但是晚完總比早完好,所以劉備是肯定要和孫吳繼續結盟的,但是結盟之前,得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敲筆竹槓。要回整個荊州南部不太現實,要回一部分總是可以的。要回哪部分呢,大抵就是劉備已經佔領的區域。劉備在夷陵和陸遜對峙的半年,可能就是在等東吳就範。

劉備最後還是沒能如願,陸遜技高一籌,打了一場漂亮的擊潰戰,在雙方實力都沒有大損的情況下保住了荊州。

至此,劉備敲竹槓未遂。

夷陵之戰,劉備的一場戰略訛詐

如今已成孤島的白帝城,追懷下劉備同志。(圖片來源於網絡)


1.陳壽:《三國志》

2.李興斌:關羽諡號美惡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