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普通二本,如何發表一篇SCI?

微笑琳----


誰說二本高校發不了SCI呢,SCI期刊這麼多,又不是什麼難上天的事。不過,一般還是要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你起碼得是個研究生吧,二本高校的本科生要發SCI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大部分二本高校還是屬於教學型高校。第二,導師起碼應該有心做縱向科研,有一定的實驗條件,哪怕是有比較方便使用的公共測試平臺,沒有實驗數據,想發SCI是不現實的。

有了上面兩個條件,有了發SCI的決心,下面你就要做好這麼幾件事:

首先是要選題。選題是最重要的環節,選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只要能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一小步,基本就可以寫SCI了。選題一定要注意站在前沿,不是前沿的東西你費多大勁都沒有意義,而所謂前沿,就是大部分人都沒能解決,或者現有解決方案還不是最優。這就需要你讀上幾十、上百篇相關領域的論文。這個過程折磨人,也鍛鍊人。

然後是設計實驗。這個過程每個專業都是不一樣的,我也沒法說得太詳細,總之就是解題過程、證明過程,圍繞你關心的問題,通過實驗得到數據,要麼證明你的想法可行,要麼就證明你的想法是錯的,你必須另外找路。如此反覆,直到你用嚴謹的數據證明了你的想法,你把實驗過程描述出來,把數據和結論擺出來,一篇論文就出來了。

最後是英語寫作。這個環節也相當重要,雖然是英文寫作,也並不是需要你英語專八、託福GRE什麼的,你就是研究套路,因為SCI論文寫作是有規律可行的。我們此前就聯合科技處在學校組織了SCI論文寫作培訓班,就是教寫作套路,怎麼開篇,怎麼引出,有哪些常用詞。你此前如果紮紮實實看過很多論文,現在學習下來就會輕鬆一些。我們學校有個青年教師,剛畢業就發了很多SCI,他介紹經驗時就說,他此前一直看一個同事(也是論文狂魔)的文章,完全模仿他的套路,這樣寫起來非常輕鬆,很少因為表述問題被編輯打回來。相同的建議也適用於項目申報。

上面三點很明確,只要做到了,SCI不在話下,但確實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事在人為,能不能發出來,要靠你自身努力了,這個努力,也不但會讓你發一篇SCI論文,肯定也會讓你全面提高、終身受益。


高校人才真經


我猜你應該是本科吧。

SCI 一般是理工類的文章,這種文章你看作者就知道了,需要團隊合作。靠自己,不現實,理工類的文章一般是要做實驗的,然後拿著數據去寫,一般導師是通訊作者,是文章的總負責人。然後還有其他很多作者,這其中,第一作者算是比較重要的,一般對於本科生或者碩士生,你能幫老師做做實驗,乾乾活,就可以了,寫,不太用得到你。

所以,你首先要能混進一個老師的實驗室,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幫他做做實驗,打打雜,剛開始,可能會給你一個作者添進去。如果慢慢地做得比較好,他可能會很重用你,會給你第一作者。

總之,做學術呢,是比較漫長的過程,老師的提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理工科,更是需要團隊合作。所以,你首先要和中意的老師打好招呼,請求他讓你進實驗室打雜。然後放低姿態,謙虛一點,多努力學習,幹活。你不要覺得二本就難,其實SCI期刊很多,有各種各樣的期刊,並不算特別難發。



英語雜貨鋪


說實話,出身跟發表SCI不掛鉤,掛鉤的是你的研究方向、科研能力、英語基礎以及書寫文章的能力。

以我個人的理解,你應該是一位碩士生,應該不是本科生。既然你的專業有碩士點,說明還是有科研實力的。說說我自己的經驗,我是機械研究生,但我的專業有點偏向材料,所以,我很幸運的已經發表了4篇SCI,而我們學院那些偏向於純結構設計的同學就很慘了,別說SCI就是中文核心也不好整。說這個的意思是我的學校不是普通二本,但有些學生還是很難發文章,這跟研究方向有很大關係。說白了,就是985、211類院校也有發不了文章的。

可以看出,你是一位進取心很強的學生,要想發文章,給你幾點建議:

1. 眼界

因為學生時代出去參加相關會議的機會不多,所以提高眼界的正確做法就是多去讀相關領域的文章,尤其是SCI分區級別較高的文章。過程很痛苦,但結果很美好。下幾篇甚至幾十篇相關領域的文章,第一遍相對來說較為難受,因為全是英文,不過這不是難事,因為第一遍你也讀不到什麼重要的信息,就是簡單地讀懂就行了。第二遍開始琢磨著去讀,一定要帶著辯證思維去讀,能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好。就這樣的重複過程會帶你進入真正的科研世界(就是開始過程痛苦點,成長起來後一遍甚至不到一遍就能完成一篇文章的瞭解),等你眼界寬了,想法自然就有了,若你的想法得到驗證,SCI就有了,恭喜你!!

2. 持之以恆

科研是一條不歸路,走上這條路你就不能回頭。在科研成果出來之前,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包括每一個過程。拿我而言,我覺得做實驗就是一個摧殘人心的過程,順利還好,如果不順利,你面臨的可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試驗,重複試驗,還是重複試驗。堅持是最好的老師,他會讓你收益。

3. 分享

這裡說的分享指的是與別人分享見解,多與老師、師兄們討論。不是每個想法都是正確的,有時候可能會在實驗過程中改變思路,當你陷入迷茫之中時,與老師或者師兄們討論討論,可能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我是一位在讀博士生,有什麼不懂得咱們可以相互交流


張尚恆博士


根據我的經驗分享一下普通二本,如何發表sci論文。

1.想要發表論文,尤其是理工科,必須得有論文,論文怎麼來呢?我認為通過看文獻,做實驗,然後論文是對你數據的一個總結,這樣自然就寫出來了。但是寫第一篇的時候肯定很難,比如我寫第一篇論文寫了一個月,每天寫,看文獻,再寫,再看文獻,建議寫第一稿的時候,一氣呵成,記住一句話,第一稿你寫出來了,就算成功了。剩下的就是反覆修改的過程。

2.說一下數據怎麼來,寫文章講究創新,但對咱們普通學生來說,完全創新太難了,那怎麼辦?最好辦法是根據文獻去創新,最好還是得根據有影響力的文獻。比如根據Science,Nature等文獻,去模仿,例如他用的材料是鐵,那你可以用銅,他做的電催化,你可以做熱催化,那麼你這材料也是新的,反應也是新的,這就是在一定成度上是創新的。

以上是關於Sci文章怎麼做,怎麼寫的建議。


校園範小二


一般理工科SCI論文注重introduction, methods, discussion等部分,與中文不同。introduction在論文的前面,是你文章的門面,好的論文一般在這上面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包括前人研究現狀及不足,自己以什麼樣的方法或思路來研究,以及研究路線及意義。實驗方法上面,多寫的較為具體。result部分不要有重筆,介紹一下結果即可。討論部分多點油墨,才能彰顯作者的賣點。注意,多看文章,多看好文章。另外,數據要成套且匹配,圖表要美觀。最重要還是賣點。


小魏cu


只是個小碩士,並沒有sci論文的要求。不過身邊很多博士都發了很多sci,隨便說兩句。其實sci有很多比較水的期刊,只要你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方向,我覺得研究的人少一點好點。然後把別的領域的方法應用過來,能夠仿真出來基本就不錯了,最好還能有一點實驗數據。英文寫作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基本上師兄們投的論文都有語言問題。其實sci論文,很多很水的,如果只是為了水論文,應該不難……


WincentWeng


發表的前提是你得有稿;

如果你認為傳統的投稿流程比較麻煩,你可以去找中教數據庫的官網,找到官網後點擊上面的“我是作者”,然後點擊下面的投稿,上傳你的稿件後系統會直接給你推薦適合你文章內容的期刊雜誌,你選擇一本選擇投稿,然後填寫你的投稿信息,最後點擊確定就ok了。

還有一個前提是,你還得會操作電腦,即會打字!


荼然笑了


很難的,注要沒有平臺。但發個sci3區或者4區還是有希望的。再往上基本沒可能


冰釋凝眸


能不能發SCI和學校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這個問題提的像個白痴!實驗是靠自己做的,現在國內的高校二本也好,一本也好,985也好現在基礎設施都差不多,有差別但是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所以一切靠自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潘多拉的眼淚4939138


用錢!除了時間,基本上沒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