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一本、二本、三本有什麼區別?

長春加氣塊

學生的自控力、執行力: 一本二本三本同學在自控力上普遍存在差距,當我不排除身邊存在整天宅在宿舍打LOL劍靈的一本學生,也不排除整日苦讀一心準備考研改變命運的優秀的二三本學生。但我認識的大部分優秀的人,他們在面對各類誘惑的時候還能夠保持自控力,清晰的知道我要做什麼,我不要做什麼,我想要什麼,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決定我要不要去做這件事。同時自控力強的人普遍有著良好健康的生活學習習慣。

思想的深度、眼界的開闊: 一本優秀學生的眼界和思想會普遍比二三本學生要廣,直觀的感覺就是,優秀學生看過更多的書,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對一些特定的如科技動向、政治等領域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並且往往能夠發揮出一定的見解。在同二三本同學聊天時,有時候我會產生一種無法融入圈子的無力感和疲憊,和男同學聊天時最多的話題是遊戲旅遊女朋友,和女同學聊天時一般都是時尚電影音樂動漫男朋友。而有時候和身邊的優秀的同學聊天的時候,行業的前景,政策的走向,一些學科前沿內容,大家的人生理想和未來的規劃,都會成為聊天的內容,當然,我們也聊電影美食時尚遊戲,但是有一種更加合拍的感覺,不會存在雙方認知有差距這樣的問題。

環境的不同:主要是學校和同學的影響。 一本學校的競爭,質量更高;你的同學,更加優秀;在這裡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就是說你的老師更加強大,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試想,每天早上你室友八點準時起床,背英語的背英語,看文獻準備論文資料的去圖書館,你還好意思在床上躺到十一點嗎?每當你打開LOL準備拿首勝的時候,看到別人的論文已經快要完成,你還能玩的心安理得嗎?換言之,當你回到宿舍,看到大家都在看劇或者LOL,甚至還開著功放,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定力坐下來看書?

上大學之後還得靠自己,如果你不喜歡現在你所處的壞境,那你就得為了擺脫它做出努力!

智聯校園 曾觀平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大家都知道考大學要考更好的學校,考生之前的努力奮鬥就是為了高考報志願時有更多的底氣和把握。

一本

第一類本科通常指全國重點大學、進入211工程的本科院校,其他部屬高校以及各省指定的省重點本科院校,俗稱一本,所劃的分數線稱為一本線,又叫重點線;

二本

第二類是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比一本低一個檔次,俗稱二本(當然有些二本院校的錄取線也是很高的,比如天津外國語學院,北京二外等),在第二批錄取;

三本

第三類本科指的是民辦本科,也有一部分重點院校下設的獨立學院(就是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大學,借用別人的牌子招生),主要面向省內招生,是一種最低檔次的本科院校,這些學校大多是原來的專科升格而成,俗稱三本。

高考前,總是聽說這樣一句話:考上了大學都一樣,上大學主要得靠自己。天真的我真的以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會很大,然而進入大學一兩年後,自己發現已經和當年考入好學校的同學相距甚遠。不得不感嘆當年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考一個好的學校,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一本、二本、三本學生就好像一列火車上的乘客,一本為臥鋪,二本為硬座,三本為站票,等到火車一到站,所有的人都必須下車找工作。雖然下車後你會發現老闆並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關心你會什麼,但是往往大多數通過努力坐上臥鋪的人,下車後他在職場中依然有能力坐“臥鋪”。

本人是陝西二本普通院校的,我來談一下關於一本、二本、三本畢業後找工作過程中的區別。

首先來說在我們在學校學時候面對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比較好的學校擁有各種良好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接觸的人物和事物也是比較厲害。就單從講座這方面來說我們學校一年也就請那麼幾個有分量的人物。然而我的上一本同學那邊基本每月甚至每週都有知名教授學者去講座,至於專科的同學他們可以依託以母校一本的實力去“蹭”講座啥的。

然後從大的活動方面來說的話,我們學校就是自己玩,一本的學校動不動就是全國聯合的活動啥的。

在一般的學校通常都會經常感嘆某個學長學姐有多厲害,某個老師有多牛。而在好的學校,自己身在那個圈子,不會感嘆那麼多,身邊的人各有各的厲害,並且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大家都在向更高處走。

說實話,對於一般的企業單位來說,如果你的學校在全國很有名氣,公司一般來說會首先考慮給你面試機會,如果你的學校名氣一般那麼就只有“本科”這個統稱學歷,那就比較尷尬了,很多公司招聘信息上明確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所以說我們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好學校畢業工作起點還是普遍高的,無論公司性質,還是收入,“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因為學歷折射出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耐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當然也不絕對,但應該涵蓋大部分)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

所以普通二、三本的學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職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學習、累積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當然要用巧勁,另外就是情商的問題。工作以後,一直不斷的學習和充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


繪心島

有些差別不是學校的級別能分清的,當然能上哈佛又另說。

國內大學生最大的區別在於你修的專業能在你畢業時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同時社會的整體形式,如,經濟環境,就業環境等可以清晰地反應出,一個公司不僅有一本,二本,三本,其實還有專科。

  • 學力:除了專業課之外,大部分一本同學會找很多感興趣的技能學習,從攝影樂器到語言活動,很少有真正學成了書呆,反而多手硬。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很多,學習能力也很強,和三本的同學正好相反,敢做敢想,愛好廣泛。
  • 態度:通常牛校的同學會有一種“互黑”的習慣,相互叫學霸大神高富帥是常態,側面反映身邊牛人太多了,心態上更謙和。對於失敗和成功看得也比較淡,可能真的是見過太多了,已經不會被自己隨便感動了。另外對於一些規則和現狀適應的更好,能夠認清自己,接受他人,不管三觀如何。
  • 自制力:我認識的牛校人通常能做到幾倍於我的成就,因為他們的目標性和自制力均強於一般人,清楚自己的任務也能很好的執行下去,把想法變成現實,這點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不是一本大學生都這樣的。
  • 大學生活:一般學校專業越好,讀這個學校的學生的自由度越低,空閒時間少,生活充實,有很多可以投入精力和時間的事情做,這種人通常感受不到空虛,反而會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玩不了。這點上從放假時間長度上也可以看出來,同一個城市的二本的同學經常一個寒假就比我多出來四周,等到了大四甚至不用來上學了,直接交個論文了事。
  • 畢業去向:學校越好,學生獲得的資源和機會也就越多,好學校的就業機會很多,在校園裡就能獲得很多機會,保研名額也能照顧到大部分學習好的同學,考研人數明顯不如三本二本,至於出國,讀的大部分是名校,當然大部分出國的也是家境稍好的。
相信我,人和人之間差距沒那麼大。 211 985畢業啃老的也不在少數,三本出身名校讀研讀博的我也認識不少。很多人說高考很公平,三本就是沒一本二本的有自制力。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的。但不是全部。教育畢竟還是一種資源,你們一出生就能讀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的不會懂農村的孩子上初中前都沒上過英語課的尷尬。不會明白你的老師都是一些沒讀過大學的傢伙還來教你怎麼考試的無奈,不會明白所有人都說讀書沒用不如去打工的悲哀。願意努力的人,不管身居何處都會堅強。身居高位,不要看不起別人。身居低處,也沒什麼好自卑的。

夢裡明秀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弄明白兩個問題,大學的層次劃分和錄取批次劃分。2017年大多省份對本科二批和三批進行了合併,也就是說三本不復存在。

首先從大學層次上講分為專科和本科,本科又以辦學水平層次分為重點本科即原來的211,985,中央直屬,省部共建,2011創新計劃等和現在的雙一流,以及省屬重點大學在一批次中錄取的院校,二本也就是普通本科各區域內特色本科和一般本科與三本最大的區別就是平價學費,辦學水平未必比所謂的三本強,三本就是民辦,普通本科二級學院和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層次,以高收費著稱。

其次,從錄取批次上講,高考錄取每個批次是按照層次錄取,也就是先錄取一本,然後二本,其次三本,從高分往下錄取。從錄取可以明顯看出來,三個批次的生源質量差別,已經註定了大學的差別,優秀的學生進入好的平臺,次之次之,平臺不一樣,未來的起點也不一樣。

再次,三者並不是不可調和,有的學校縱跨三個批次錄取,也就是說一本二本三本都有,畢業證和師資力量都一樣,這樣的交叉很有意思也沒太大意義。無非就是你的專業好壞和學費的高低不等,畢業以後拼的還是實力,畢業證都一樣,專業有交叉甚至相同,誰知道你幾本的。

雙一流概念提出來以後,重專業輕院校的思路已經很明顯,大家不管在哪個層次,最終社會需要的是有專業實力的人才,學好專業最重要,學校層次的劃分讓你有不同的起點,但是過程和終點需要自己把握。


教育界老宋

分別很簡單

天之驕子九八五

國之棟樑二一一

勤勤懇懇普一本

勤智缺一是二本

最是無用是三本

吹碾三本是專科

下面說國家各個系統

行政系統 由兩部分組成

繼承派中央黨校

自強派清北人吉 (由選調生產生)

國防系統

哈工大 西工大 北航

商界

浙大 復旦

以上皆為主導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