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九十一年前召開的古田會議為建立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確定了正確的思想工作路線,第一次以黨的決議的形式明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永遠不變的軍魂。毛澤東曾經寫過四首不同風格的詞,從另一個角度記錄了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的前前後後。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李濤

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矗立在古田會議紀念廣場上的《豐碑軍魂》雕塑。作者提供

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大柏地戰鬥留在牆上的彈孔。1969年拍攝。 劉波提供

九十一年前召開的古田會議為建立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確定了正確的思想工作路線,第一次以黨的決議的形式明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永遠不變的軍魂。毛澤東曾經寫過四首不同風格的詞,從另一個角度記錄了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的前前後後。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菩薩蠻·大柏地》

1929年1月14日,為打破湘贛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三次“會剿”,紅四軍主力3600餘人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率領下,冒著風雪撤離井岡山,以期出擊贛南,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同時牽制敵人對井岡山的大舉進犯,進而粉碎“會剿”。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加之“沿途都是無黨無群眾的地方”,紅軍的行軍、宿營和偵察工作均十分困難。敵軍4個旅輪番追擊,緊咬不捨。此後半個月裡,紅四軍在經粵北南雄向贛南信豐、尋鄔轉移途中,不斷遭到敵軍優勢兵力的前後包抄和突然襲擊。大庾、平頂坳、崇仙圩、圳下村四戰皆負,就連毛澤東、朱德也曾數度陷於敵軍包圍之中,幸而脫險。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感嘆:“追兵五團緊躡其後,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為我軍最困苦的時候。”

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瀕臨絕境的紅四軍在大柏地“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情勢危急之下,朱德親自帶隊衝在前頭,就連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也提槍,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鏖戰至次日下午,紅四軍殲滅贛敵劉士毅旅2個團大部,“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大柏地戰鬥是一場悲壯而光榮的反擊戰,一舉改變了紅四軍自井岡山出發以來近一個月令人沮喪的失敗態勢,擺脫了被動局面。

2月25日,紅四軍揮師閩西,開啟新的征程。至年底,成功地在贛南閩西地區開創了一片新的革命根據地,並召開了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成為我黨我軍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4年後,毛澤東再次途經大柏地。當他看到前村那一面面佈滿彈孔的牆壁,回想起當年絕地反擊的激烈戰鬥場景時,不禁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菩薩蠻·大柏地》,以無比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吟出“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千古佳句。

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樂·蔣桂戰爭》

1929年初,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首的桂系勢力得到迅速發展,嚴重威脅著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蔣桂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激化,一場新軍閥混戰不可避免。正在忙於“追剿”紅四軍的湘、贛兩省國民黨軍接到命令,開始陸續收兵,掉頭轉向蔣桂戰爭的戰場,從而為紅四軍到閩西發展造成了一個良機。

揀弱敵打是紅軍作戰的一個重要原則。當時在福建境內並沒有駐紮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只有各派軍閥稱霸一方,尤其是閩西地區僅駐有長汀一帶的郭鳳鳴旅和龍巖一帶的陳國輝旅。這些部隊雖有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的正式番號,但實為當地的遊雜武裝,戰鬥力不強,且各自擁兵自重,相互間矛盾重重。於是,紅四軍決定避實擊虛,進軍敵人力量薄弱的贛南閩西交界地區。

3月,紅四軍由贛南進入閩西,取得長嶺寨大捷,消滅郭鳳鳴旅,攻佔長汀城,沉重打擊了閩西的反動統治勢力,給閩西黨和人民以極大的鼓舞,革命烈焰很快就燃遍了閩西大地。

3月20日,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長汀辛耕別墅召開。會議確定了“以贛南、閩西二十餘縣為範圍,從游擊戰術,從發動群眾以至於公開蘇維埃政權割據。由此割據區域,以與湘贛邊界之割據區域相連接”的戰略目標。這已經不同於井岡山時期僅侷限於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考慮,也遠遠超越了紅四軍本身的意義,而是站到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轉折點上。隨後,紅四軍回師贛南,抓住蔣桂軍閥混戰、江西反動勢力薄弱的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發展地方武裝,建立紅色政權,鞏固並擴大贛南革命根據地。至5月中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贛南革命形勢發展迅猛,建立了雩都、興國、寧都三縣革命政權,各區鄉村也都掀起了紅色風暴。

這時,蔣桂戰爭已接近尾聲,而粵桂軍閥又大打出手。緊鄰粵東的閩西大小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先後投入到這場混戰中。紅四軍乘閩西地區國民黨軍兵力極度空虛之機,二次入閩,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對付敵人”,忽東忽西,靈活作戰,三佔龍巖城,連克永定、白砂、新泉,消滅陳國輝旅,建立蘇維埃政權,發展地方武裝,開展分田運動,土地革命的烈火在閩西大地上熊熊燃燒起來。

至1929年初夏,長汀、上杭、永定、龍巖、連城、武平等縣的紅色區域已連成一片,形成了以龍巖、永定、上杭三縣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地,構建了中央蘇區最初的版圖。這一勝利“影響到閩南、東江方面的革命勢力的增長”,為日後中央蘇區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孕育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正確思想路線的萌芽,也為半年後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面對閩西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毛澤東興奮地寫下了這首《清平樂·蔣桂戰爭》,描繪了閩西革命根據地正在掀起的“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熱潮。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採桑子·重陽》

軍隊歸誰領導、聽誰指揮,是軍隊建設的根本問題。能否確立黨對軍隊的領導,是關乎黨能否正確進行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但在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在官兵成分以農民、舊軍人為主的特殊情況下,在農村進行遊擊戰爭、實行武裝割據的特定環境中,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註定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是一條坎坷的探索之路。

紅四軍初建之時,在黨和軍隊的關係上還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一些出身舊軍隊的指揮員,雖為共產黨員,服從黨的領導,但並不清楚黨究竟該如何領導軍隊,習慣於“長官說了算”,對一切行動聽黨指揮感到很不適應,提出“黨不應管理一切”的主張。這一分歧引發的爭論在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時集中地爆發出來,日趨激烈化、尖銳化、公開化,從湖雷會議,一直持續到龍巖紅四軍黨的“七大”。在“七大”上,中央指定的前委書記毛澤東落選。

就這樣,在1929年夏,毛澤東被迫離開了由他親手締造的紅四軍,去指導閩西地方工作,隨即患上嚴重的瘧疾,病倒了。

9月21日,紅四軍攻克上杭縣城後,朱德在太忠廟主持召開了紅四軍黨的“八大”。目的就是希望解決“七大”未能解決的問題,穩住官兵情緒,整頓和加強部隊紀律,以利今後的工作和戰鬥。但由於會前缺乏必要的準備,會上又缺少組織指導。於是,“一切問題都擺到會場上讓大家來討論”,但又“都毫不準備意見,到會場來爭,往往爭議終日得不到一個結論”。

這時,身患重病正在閩西山區養病的毛澤東被擔架抬進了上杭城,趕到時會議已經結束。戰友們見毛澤東病情加重,高燒不退,面色蠟黃,臉、腳、肚子都浮腫起來,身體十分虛弱,就讓他留在上杭城裡養病。

為了讓毛澤東靜養休息,朱德特意把他安排住在上杭南門緊臨汀江的一座名曰“廣福樓”(後改為“臨江樓”)的二層小樓裡,並讓鄧子恢、蔡協民、曾志等人與毛澤東同住,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隔三差五,朱德就前來看望毛澤東。在臨江樓前的大榕樹下,兩位井岡山的老戰友相互交流思想,暢談國內形勢、閩西土地革命鬥爭情況及紅軍今後的發展問題。

在此期間,經上杭名醫吳修山的精心診治,以及戰友們的悉心照顧,困擾毛澤東兩個多月的瘧疾終於被治癒,身上的浮腫也完全消失了。時值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從臨江樓上放眼望去,近水遠山寥廓無垠,汀江兩岸霜花一片,院中黃菊盛開。

毛澤東遠眺群山,近俯汀江,加之身體逐漸康復,心緒舒暢,有感於紅四軍二度入閩節節勝利以及閩西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形勢,不禁觸景生情,詩興大發,吟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採桑子·重陽》。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如夢令·元旦》

1929年12月28日,天降瑞雪,把山村、樹林裝扮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紅四軍黨的“九大”在閩西古田曙光小學裡莊嚴開幕了。100多位代表濟濟一堂,圍坐在篝火旁,聆聽毛澤東、朱德、陳毅的報告。會場外,天寒地凍,風雪迷漫;會場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29日,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一個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就此誕生。艱難曲折而又跌宕起伏的1929年終於在紅四軍將士歡慶古田會議勝利結束的喜悅聲中過去了,中國革命自此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就在這時,國民黨當局又調集閩、粵、贛三省14個團的兵力,對閩西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會剿”。鑑於敵人來勢兇猛,毛澤東決定避敵鋒芒,繼續採取“圍魏救趙”之計,轉進贛南,以期調動敵人,打破“會剿”。

1930年1月7日,毛澤東率第二縱隊離開古田,向贛南進發。時值隆冬,漫天風雪,贛水閩山一片蒼茫,山路溼滑,行進困難。沿途群眾紛紛趕來送行,從家裡搬來稻草、穀糠,鋪填在溼滑泥濘的山間小道上,讓官兵們順利通過。

歷史是何等的相似。一年前的紅四軍同樣是處於國民黨軍重兵前堵後追的危急關頭,同樣是在漫天飛雪的惡劣天氣裡,同樣是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向贛南進軍。

歷史又是驚人的不同。一年前的紅四軍困頓交加,連戰皆敗。但經過古田會議後,如今的這支紅四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想統一,行動一致,面貌煥然一新。只見白雪皚皚的山道上,一面面鮮豔的紅旗迎風招展,紅軍隊伍逶迤不絕,官兵士氣高昂,冒寒風、躍溪澗,進抵閩贛交界的武夷山。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紅四軍主力離開閩西后,國民黨閩粵贛三省“會剿”軍一下子失去了目標,加之閩西各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調動敵軍如無頭蒼蠅般疲於奔命。而紅四軍回師贛南後,連克寧都、樂安、永豐等縣,氣勢如虹,不僅達到了“離開閩西,鞏固閩西”的預期目的,而且在贛南分兵到各縣發動群眾,大大促進了贛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1月30日,恰逢農曆正月初一,取得第二次反“會剿”勝利後的毛澤東,回顧由閩西進入贛南的一路情景,不禁心潮澎湃,吟出一首《如夢令·元旦》,振奮之情,躍然紙上!


毛澤東的四首詞與古田會議前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