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事件: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上杭縣古田召開,即著名的古田會議。該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中共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它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為後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古田會議因此成為中共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會議簡介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等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由毛澤東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會議概況

1929年12月,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會議通過的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所確立的建黨建軍原則,不僅對當時紅軍的成長髮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們黨的建設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建設產生著深遠影響。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著名的古田會議,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它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為後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古田會議因此成為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隨後,紅四軍在朱德、毛澤東、陳毅等領導下,打破了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攻,並於1929年1月起向贛南、閩西進軍,開創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後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內加入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同志,加上環境險惡,戰鬥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因此,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作為紅四軍黨的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曾力圖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傾向。但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紅四軍黨內特別是領導層內在創建根據地、在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等原則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因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沒有能夠為紅四軍領導層的大多數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陳毅抵達上海,向黨中央如實彙報了紅四軍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陳毅關於紅四軍全部情況的詳細彙報,決定由周恩來、李立三、陳毅3人組成專門委員會,深入研究討論紅四軍的問題。經過1個月的討論,形成了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肯定了紅四軍建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幹部戰士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會上,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大會經過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3萬餘字的8個決議案,總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後來編入了《毛澤東選集》。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羅榮桓、林彪、伍中豪、譚震林等11人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

古田會議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反對以任何藉口削弱黨對紅軍的領導,必須使黨成為軍隊中的堅強領導和團結核心。古田會議決議的中心內容是強調要重視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黨的建設和軍隊建設,即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在農村革命戰爭的環境中,在黨和軍隊的主要成分是農民的條件下,如何克服來自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及其他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影響,把黨建設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把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糾正錯誤

新泉整訓為古田會議奠定基礎

新泉是連城南部的重鎮。境內山巒重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勤勞淳樸。舊社會廣大人民在地主豪紳的壓迫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1929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這裡舉行了著名的連南十三鄉工農武裝暴動,建立了農會、赤色武裝和連城縣第一個紅色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成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腹地。

1929年,朱、毛率領紅四軍在新泉進行三次重要活動:一、五月下旬與閩西暴動領導人傅柏翠、曾省吾在廟前孔清祠研究部署攻打龍巖城,五月二十三日攻克龍巖殲陳國輝部300多人。二、紅四軍二克龍巖後在新泉休整,將閩西紅軍擴編為第四縱隊,佯裝返回江西,吸引在廣東參加蔣桂戰爭的陳匪主力撤回龍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回馬槍三克龍巖,除陳國輝帶親信潛逃外,殲敵2000多人。三、1929年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在新泉整訓。

新泉整訓從12月3日開始,到20日結束,毛、朱、陳三人都住在"望雲草室".朱德同志抓軍隊整訓、陳毅抓思想政治工作,毛澤東同志集中精力搞調查研究,召開各縱隊領導人和連隊支部書記及士兵座談會、農民座談會。與會人員都能毫無顧忌地發言,揭發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士兵座談會上提到一個叫陳鐵民的副大隊長三天兩頭打罵士兵,士兵給他起外號叫"鐵匠",有的士兵經受不了打罵只好開小差回家。毛澤東同志抓住這些典型事例進行啟發教育,並和同志們一起分析這些錯誤思想作風的根源和危害性,研究糾正和解決的辦法。

紅四軍黨內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影響黨的各項任務的貫徹執行,為解決此問題,紅四軍黨的"七大"、"八大"進行了爭論,都沒有解決好,為何在新泉調查中與會代表能暢所欲言,理順各種關係,看來有以下因素:

一、前委主要領導認真學習領會《中央九月來信》精神。

"來信"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同志關於黨指揮槍、加強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的意見。陳毅、朱德對九月來信的精神取得了共識。他們積極支持毛澤東回前委主持工作。在整訓期間他們分工合作,全軍上下出現緊張熱烈團結和諧的氣氛,激發了調查會的代表們暢所欲言。

二、嚴明的紀律,體現人民軍隊的良好作風。前委根據新泉的民俗情況,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基礎上,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廁所"兩條。事情雖小而影響良好,使群眾看到紅軍的嚴明紀律,密切了軍民關係,婦女剪髮上夜校、支援紅軍的給養,為紅軍送軍鞋、洗衣服,青壯年積極報名參軍,紅軍得以發展壯大。

三、優美的環境,讓紅軍得以很好地休整。蕭克將軍回憶說:新泉的大榕樹須長葉茂,好像保護根據地的一尊大神,使我們感到植根於沃土上的林木永遠發達旺盛,給人們精神上的信賴與支撐;新泉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激活了一些戰士抑壓的心靈;新泉的溫泉使戰士們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泡在溫泉裡嘻嘻哈哈無所不談,洗去了長期征戰的疲勞。浴罷,戰士們躺在沙灘上望繁星,好像回到家鄉人民溫暖的懷抱中,體會到搞好根據地建設的重要,也進一步認識到建議人民軍隊的內涵。

通過10多天的調查,毛澤東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礎上,在望雲草室的煤油燈下,分門別類地梳理,定出綱目,起草召開紅四軍黨的"九大"的決議草案,好像在黑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勾畫出建設人民軍隊的藍圖,為"九大"的召開奠定了基礎。12月22日全體指戰員向古田進發。

4會議背景

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隨後,紅四軍在朱德、毛澤東、

陳毅等領導下,打破了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攻,並於1929年1月起向贛南、閩西進軍,開創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後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內加入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同志,加上環境險惡,戰鬥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因此,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作為紅四軍黨的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曾力圖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傾向。但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紅四軍黨內特別是領導層內在創建根據地、在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等原則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因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沒有能夠為紅四軍領導層的大多數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陳毅抵達上海,向黨中央如實彙報了紅四軍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陳毅關於紅四軍全部情況的詳細彙報,決定由周恩來、李立三、陳毅3人組成專門委員會,深入研究討論紅四軍的問題。經過1個月的討論,形成了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肯定了紅四軍建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幹部戰士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5簡要議程

主持會議的是紅四軍前敵委員會領導人毛澤東、朱德、陳毅,紅四軍各級黨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黨組織的代表、婦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並作了多次講話;朱德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了中央《九月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大會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認真總結了紅四軍建軍以來的經驗,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想,堅持以無產階級思想建設人民軍隊的原則。會議通過了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決議案》。大會改選了紅四軍前委,遵照中央的指示,選出了以毛澤東為書記,毛澤東、朱德、陳毅、林彪、羅榮桓、譚震林等11人為委員,楊嶽彬等三人為候補委員的紅四軍新的前敵委員會。

6會議經過

1929年12月28日在上杭縣古田召開,大會由陳毅主持。出席會議的代表100多人。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在於克服由於紅四軍的組織成分和長期處於艱苦的戰鬥環境而出現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會議期間,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並作了多次講話;朱德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了中央《九月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大會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認真總結了紅四軍建軍以來的經驗,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想,堅持以無產階級思想建設人民軍隊的原則。大會經過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三萬餘字的八個決議案,總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十一人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

會議所通過的決議案明確規定了紅軍的性質,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個軍隊必須是服從於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服務於人民革命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工具。這個規定,從根本上劃清了新型人民軍隊同一切舊式軍隊的界限。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決議案闡明瞭軍隊同黨的關係,指出軍隊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必須全心全意地為著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而奮鬥,批評了那種認為軍事和政治是對立的,軍事不要服從政治,或者以軍事來指揮政治的單純軍事觀點。

決議案著重強調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並從紅四軍黨組織的實際出發,全面地指出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其糾正的辦法。決議案在著重強調黨的思想建設的同時,又指出必須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反對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等錯誤傾向;並且提出了注意提高黨員質量,加強各級黨組織的工作等要求。

古田會議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反對以任何藉口削弱共產黨對紅軍的領導,必須使共產黨成為軍隊中的堅強領導和團結核心。

古田會議決議的中心內容強調要重視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要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黨的建設和軍隊建設,即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在農村革命戰爭的環境中,在黨和軍隊的主要成分是農民的條件下,如何克服來自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及其他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影響,把黨建設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把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

7會議結果

大會經過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3萬餘字的8個決議案,總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後來編入了《毛澤東選集》。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羅榮桓、林彪、伍中豪、譚震林等11人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

8會議決議

產生經過

中國工農紅軍第 4軍於1928年5月4日在江西省寧岡縣礱市召開成立大會,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後又任前敵委員會書記,陳毅任政治部主任。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閩西,開闢革命根據地。由於部隊主要成分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從舊軍隊起義的官兵,在贛南、閩西作戰中,俘虜兵成分又大量增加,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有所滋長。6月下旬,紅四軍召開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各級領導幹部對如何創建革命根據地和建設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認識不一致。會後,被紅四軍第七次黨代

表大會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的陳毅到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軍事會議期間,向中共中央和當時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周恩來彙報了紅四軍兩年來建軍、作戰的經驗和認識不一致的問題。中共中央和周恩來肯定了毛澤東提出的“工農武裝割據”和建軍、作戰的正確意見,指出紅四軍全體官兵應該維護毛澤東、朱德的領導,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仍應由毛澤東擔任,並在1929年9月28日寫了《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指明瞭紅軍的任務和發展方向。10月下旬,陳毅回到閩西,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軍事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信,並請毛澤東主持前委工作。毛澤東根據中央來信精神,結合紅四軍第八次黨代表大會懸而未決的問題,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了幹部、戰士和人民群眾的意見,調查了紅四軍和黨內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根源,為召開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起草了決議案。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 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這個決議。會議還改選了前委,選舉毛澤東為書記。

決議內容

古田會議決議共分9個部分,2萬多字,其基本內容為:

(一)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這就規定了紅軍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紅軍執行無產階級革命政治任務,爭取中國人民大眾獲得解放的事業,必須堅定地置於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這是紅軍保持其無產階級性質的根本條件。強調必須確立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地位,強固黨的組織。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要從教育上提高黨員政治水平。一切工作,在黨組織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去執行。還要發動地方黨對紅軍的批評和群眾政權機關對紅軍的批評,以影響紅軍的黨和紅軍的官兵,達到軍政一致,軍民一致。

(三)闡明軍事和政治的關係。《決議》認為,紅軍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圍繞黨的政治中心任務進行的,必須接受黨的政治領導。紅軍的政治機關與軍事機關,在前委指導之下,平行地執行工作。指出必須加強官兵的政治訓練,明確地規定了紅軍的任務,軍事工作系統和政治工作系統的關係,紅軍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士兵委員會的權能及其和軍事政治機關的關係。

(四)規定了軍隊內部、外部關係和瓦解敵軍的原則。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又必須克服極端民主化傾向。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上級的決定必須堅決執行,黨內執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正確地開展思想批評。凡地方政權機關已經建立的地方,軍隊就不能包辦和干涉地方工作。加強對敵宣傳工作,優待一切放下武器的俘虜。

(五)強調對紅軍進行無產階級政治思想教育以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教育方法有辦報、辦訓練班、看書看報、個別談話、開黨內會議和政治討論會,還有上政治課、組織政治訓練委員會、教授方法、集合講話、遊藝、改良待遇和對青年士兵的特種教育。全面提出了在紅軍內加強黨的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作用意義

論述了紅軍政治工作的作風和方法。《決議》指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要注意對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由此來決定鬥爭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要求黨內的思想和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黨內開展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反對互相猜忌,鬧無原則糾紛,破壞黨的團結。

古田會議決議先後在紅四軍和各地工農紅軍中貫徹執行,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成了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幾十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遵循古田會議決議的原則,軍隊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古田會議決議對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9解讀決議

綜述

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3萬餘字的9個決議案,總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一些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在古田會議上第一次找到了明確清晰的答案,對我黨我軍此後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古田會議決議中的第一部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後來編入了《毛澤東選集》。

《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共分9個部分:1、關於糾正黨內錯誤思想;2、黨的組織問題;3、黨內教育問題;4、紅軍宣傳工作問題;5、士兵政治訓練問題;6、青年士兵的特種教育;7、廢止肉刑問題;8、優待傷病兵問題;9、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問題。其中,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決議的核心部分。它深刻批判了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和盲動主義殘餘等錯誤傾向,並列舉了各種錯誤傾向的根源和具體表現,提出了糾正的辦法。

整個決議的中心內容是強調加強黨和軍隊的建設,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糾正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把黨建設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把軍隊建設成為接受黨的絕對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此,決議確立了加強黨和軍隊建設的諸多原則與規定。

堅持馬列主義路線加強軍隊黨組織的建設

1、決議針對紅四軍黨內無產階級思想與非無產階級思想鬥爭的主要矛盾,提出首先必須加強對黨員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正確路線的教育,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否則,便不能達到擔負重大斗爭任務之目的。決議認為:“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要算是教育的問題。”“有計劃的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鑑於紅四軍黨內組織基礎狀況,決議認為必須通過加強思想建設和加強對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的思想改造,以保證無產階級思想的領導,來保證黨組織的無產階級性質。

在加強黨內教育的形式上,決議規定了閱讀黨報、政治簡報、編寫印發各種開展教育的小冊子、開辦訓練班、個別談話、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召開各級黨組織的會議等18種方法,以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使黨員和紅軍指戰員懂得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提高革命的自覺性;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廣泛地進行調查研究,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科學地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估量,由此來決定鬥爭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解決鬥爭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濃厚的政治空氣,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有的放矢地引導廣大紅軍指戰員擺脫小生產者的狹隘意識,樹立為共產主義奮鬥的思想,以保證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得以科學的貫徹執行,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決議規定:“黨對於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去執行。”使廣大黨員和指戰員在思想上與黨組織保持一致,從思想上認識到黨組織是革命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取得鬥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2、在強調黨的思想建設的同時,決議也解決了保證和鞏固黨的思想政治一致的組織建設問題。

為了保證黨組織的質量,搞好黨的組織建設,決議對紅軍中發展黨員的條件作了新的規定。即:“1、政治觀念沒有錯誤(包括階級覺悟);2、忠實;3、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4、沒有發洋財的觀念;5、不吃鴉片、不賭博。”並制定了“以戰鬥兵為主要對象。同時,對非戰鬥兵如勤務兵等,亦不應忽視”的黨的發展路線。肯定每連建立一個黨支部,班、排建立一個黨小組的重要原則。決議強調了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指出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在部隊中提倡民主建設的同時,必須反對極端民主化的無紀律現象。要求各級黨部的工作態度應該積極密切上下級關係,下級對上級要有詳盡的報告,上級對這些報告要有詳盡的討論和答覆,並儘可能地派員出席指導下級會議。

3、在健全黨的組織制度的同時,必須正確地處理好黨的系統、軍事系統和政治系統的關係,以及黨對青年組織、士兵會的指導等方面的問題。決議號召全黨同志“應站在大會的精神之上,努力去改造黨的組織,務使黨的組織確實能擔負黨的政治任務”。

保證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堅持人民軍隊的建軍宗旨

古田會議決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明確地規定了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決議批判了主張軍事領導政治,把軍隊凌駕於黨的領導之上的錯誤思想,指出:“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將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為了明確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的關係,決議規定:“在前委的指導下,平行地執行工作”並對政治、軍事工作機關作了明確的分工,使之各負其責地去執行黨的任務,使紅軍向著新型的人民軍隊的方向發展,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成為努力完成黨的政治任務的工具。

決議規定了中國紅軍是工農武裝的無產階級性質,也就決定了紅軍的宗旨,只能在黨的領導之下,執行民權革命三大任務,即打倒地主階級,打倒國民黨政府,以幫助工人農民及一切被壓迫的階級得到解放。為實現這一目標,決議提出紅軍“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戰爭解決問題。在黨的領導下,紅軍必須充分發揮戰鬥隊的作用,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但是,紅軍決不是單純的打仗的,它首先是一個執行無產階級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決議批判了在紅四軍中嚴重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殘餘等錯誤傾向。這些錯誤傾向的存在,一方面是由於紅四軍中一部分同志的的政治水平低,不認識紅軍的任務與白軍的根本區別;另一方面,是紅四軍成份中,除較大比重是農民和遊民外,還有不少是從俘虜兵解放過來的戰士。他們進入紅軍後,帶來了濃厚的僱傭思想,不理解中國革命的實質是農民革命,不理解在黨和群眾運動都有一定基礎的農村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政權作為革命武裝力量的依託的重要性。因此,使得紅軍中嚴重地產生了不願做艱苦的根據地建設工作的意識,從而使其不能充分準確地估量鬥爭策略,過分地相信軍事力量的作用。為此,決定強調紅軍應把武裝工農群眾作為重要任務之一,幫助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使主力紅軍和人民游擊戰爭互為左右手,直至幫助建立地方政權、實行工農專政。決議為此重申了井岡山斗爭時期制定的紅軍必須執行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樹立“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以極大的努力去完成黨賦予的革命政治任務。

發揚無產階級的民主,執行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原則

古田會議決議全面地規定了一套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明確規定了紅軍的內部和外部關係,強調我軍必須發揚無產階級民主,執行官兵一致;軍民、軍政一致和瓦解敵軍、款待俘虜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則,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嚴明紀律。

為了確保軍隊中民主制度的執行,決議規定軍內在黨的領導下,連、營、團各級均建立士兵委員會,代表士兵利益,並協助黨組織開展政治工作;紅軍中的經濟制度,實行軍事共產主義。決議指出:“官兵之間有職務的分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不是剝削階級,士兵不是被剝削階級。”實行官兵平等。同時明確宣佈廢除槍斃逃兵和肉刑制度,改運用政治教育來激發紅軍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強化軍隊內部的團結。決議強調紅軍必須處理好軍民、軍政的關係,執行黨的政策,嚴守群眾紀律,搞好軍民、軍政團結,保護群眾利益,尊重地方政權。並提出“發動地方黨對紅軍黨的批評和群眾機關對紅軍的批評,以影響紅軍的黨和紅軍官兵。”及時發現和糾正紅軍中不利於革命鬥爭的因素。

為了在政治上向敵軍開展攻勢,達到瓦解敵軍戰鬥力的效果,決議重申了紅軍必須執行瓦解敵軍的政策,指出:“對白軍士兵及下級官長的宣傳非常之重要,”應採取一切辦法發動政治攻勢。同時,還指出:“優待敵方俘虜兵,是對敵軍宣傳的極有效方法,”規定紅軍對俘虜不虐待,不搜腰包,決不允許給俘虜以任何言語上或行動上侮虜,對敵方傷病員,則給予醫治;對不願意留在紅軍中而要求回家的俘虜兵,在經過宣傳教育後,發給路費,任其回去,等等。如此來執行款待俘虜的政策,以影響其它白軍官兵,達到瓦解敵軍之目的。

10會議意義

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閩西山區天寒地凍,120多位紅四軍代表聚集在古田鎮社下山前,舉行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會場中間數堆熊熊炭火,驅散了寒冷,映紅了與會者的臉龐。兩天裡,會議先聽取毛澤東、朱德、陳毅的報告,並展開熱烈討論,最後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解決了黨和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問題,是中國建設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古田會議決議》成為建黨建軍的綱領性文獻,古田會議會址被譽為人民解放軍的“軍魂”所在地,吸引了無數人前來參觀、瞻仰。

1989年12月,剛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百忙中來到古田視察。江總書記參觀完古田會議會址和古田會議紀念館後,感慨地說:“古田會議決議好,至今還有強大的生命力,要好好學習,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他還在紀念館揮筆寫下“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加強黨和軍隊的建設”的題詞。

張燮飛書記說,今年江澤民同志再次為古田會議題詞,充分凸顯古田會議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古田會議所具有的里程碑意義,彰顯出古田這一革命聖地對中國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古田會議是全黨全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當前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資源。

如何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的光榮傳統,進一步把閩西老區建設好?張燮飛說,我們要以江澤民同志題詞和古田會議召開75週年為動力,站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加大對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建設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革命傳統資源和政治優勢,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古田會議的品牌,全面提升紅色古田知名度,努力把革命傳統轉化成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努力促進閩西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作為生活在這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土地上的建設者,閩西各級幹部群眾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當前,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新機遇,按照省委‘主動融入、準確定位;整合優勢、連片發展;產業支撐、構建平臺;提升層次、形成合力’的總體要求,發揮閩西的比較優勢,把龍巖建設成為閩粵贛邊連接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態型經濟樞紐。”張燮飛書記認為 :閩西這塊紅土地上的群眾,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古田會議精神綻放新的光芒。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周恩來主持研究和簽署,由陳毅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簡稱“九月來信”)的指導下,毛澤東回到紅四軍前委書記的任上,與朱德、陳毅共同籌備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經過“新泉整訓”--一次大規模的新式整軍和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在敵軍“三省圍剿”迫近時,紅四軍移師上杭古田鎮於1929年12月28日舉行“九大”,一致通過了毛澤東所作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的報告,史稱《古田會議決議》,一個建設人民軍隊的偉大綱領誕生了。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以來豐富經驗的總結,達到理論的昇華。它忠實地依據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又摒棄當時國際上盛行的教條主義的束縛,立足於中國革命鬥爭的具體實踐,創造性地系統地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份的軍隊建設成一個無產階級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對於黨員的農民成份佔多數的中國共產黨,這也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決議》的誕生,表明了在鬥爭中正在逐步形成的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成員(主要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集體軍事智慧,標誌著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形成和確立。聯想到抗日戰爭尤其是解放戰爭中毛、周、朱在統帥部高超嫻熟、駕馭全局的指揮藝術和默契,決非偶然。

紅四軍“九大”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成為建黨建軍的綱領性文件,70年來指導著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古田會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建軍方面的經驗教訓,劃清了無產階級軍隊和一切舊式軍隊的界限,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的中國紅軍,建設成為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大會所通過的決議,不僅為紅四軍黨和軍隊的建設指明瞭方向,而且也為中國紅軍的建設制定了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決議的基本精神是中國人民軍隊建設的偉大綱領。

11歷史地位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紅軍的建軍原則,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黨建黨的一個綱領性文獻。在慶祝建軍80週年的時刻,重新學習領會古田會議精神,學習貫徹胡主席關於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對於我軍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古田會議的召開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歷史要求

北伐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從慘痛教訓中認識到獨立創建和領導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中共中央提出,進行革命戰爭,“必須要創造新的革命軍隊”。南昌起義後,各地黨組織根據“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發動和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武裝起義,開始了創建新型革命軍隊的偉大實踐。1927年9月底至10月初,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實行黨的領導和民主制度,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起義農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11月,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紅軍建設的一些原則、制度和規定,在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

隨著革命的深入和戰爭的發展,紅四軍黨內對組織發動群眾、創建革命根據地、黨的領導原則、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等一些原則問題,產生了不同認識,發生了爭論。當時,紅軍長期處於分散的農村游擊戰爭的環境,主要成分是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主要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經常大量反映到紅軍隊伍中來。紅軍的官兵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舊軍隊,有的不惜拋棄高官厚祿。他們在革命鬥爭中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作戰英勇頑強,堪稱模範,但也不自覺地帶有舊軍人的種種觀念。在軍隊中實行民主制度時,產生了極端民主化的傾向。部分官兵不習慣做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苦工作,不習慣黨對軍事工作的領導原則和民主集中制原則,不習慣政治工作地位的提高。一些人認為毛澤東強調黨對紅軍的領導,實行集權制,是搞家長制;認為政治部妨礙了司令部的工作,是“賣狗皮膏藥”的;認為軍事高於一切,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表現出嚴重的單純軍事觀點;不贊成紅軍宣傳和組織群眾,創建革命根據地,熱衷於攻打城市,主張“走州過府”,四處遊擊。1929年6月下旬,紅四軍前委在龍巖城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以求解決爭論的問題。但由於缺乏正確的政治觀念,會議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造成不良的後果。會議否定了毛澤東提出的關於創建革命根據地的一系列正確意見,錯誤地認為毛澤東對這次爭論負有“較大的責任”;會議沒有選舉毛澤東為前委書記,毛澤東被迫離開紅軍從事地方工作。此後,又召開紅四軍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但仍未解決問題。

1929年8月下旬,紅四軍新任前委書記陳毅赴上海向中央彙報紅四軍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陳毅關於紅四軍情況的詳細彙報,深入研究討論紅四軍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由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肯定了紅四軍建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10月下旬,陳毅返回紅四軍,向前委傳達中央的指示,並邀請毛澤東回紅四軍工作。12月下旬,紅四軍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會上,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精神,毛澤東作政治報告,朱德作軍事報告。會議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總結紅軍誕生以來的建設經驗,糾正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羅榮桓、譚震林等11人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為書記;通過了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的召開,是紅軍建設實踐發展的結果,是解決在以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的軍隊中,如何建設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這樣一個根本性問題的歷史要求。

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

古田會議決議,由《糾正黨內非無產階級意識的不正確傾向問題》(後收入《毛澤東選集》時,改為《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8個決議案組成。決議根據中央指示的基本精神,總結了紅軍誕生以來部隊建設的基本經驗,確立了紅軍建設的根本原則。其主要內容是:

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指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提出必須對紅軍進行建軍宗旨教育,劃清紅軍與國民黨軍及其他舊式武裝的界限,紅軍必須執行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必須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和流寇思想。

規定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會議規定,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這是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必須健全連以上各級黨的組織,以建立黨的領導中樞。在黨內,應當“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反對極端民主化和非組織觀念,防止黨與軍事分離、黨不能領導軍事的危險。強調黨的政治領導,指出:由於一部分同志政治水平低,因此不認識軍隊中政治領導的作用,應當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以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廣大黨員,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使黨的組織確實能擔負黨的政治任務。規定了紅軍中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的地位。指出紅軍的政治部和司令部是“在前委的指導之下,平行地執行工作”的關係,“在組織上,把紅軍的政治工作機關隸屬於軍事工作機關,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是錯誤的,“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規定了兩個部門各自的職權範圍,提出紅軍的各級政治委員和政治部應當積極開展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對官兵的政治訓練,提高其階級覺悟,糾正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保證黨的正確路線貫徹執行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規定了紅軍處理內外關係的準則。指出紅軍官兵都是階級兄弟,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分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官長應當愛護士兵,關心士兵的政治進步和生活狀況,特別應當關心傷病兵,給他們以優待;保障士兵的民主權利,尊重士兵的人格,堅決廢止肉刑,糾正打罵士兵等舊軍隊的管教方法。士兵要尊重官長,自覺接受管理,糾正平均主義、僱傭思想等錯誤傾向。提出要加強對官兵的紀律教育,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愛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尊重地方黨和政府;加強瓦解敵軍的工作,實行優待俘虜的政策。

古田會議決議,還對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等問題,作了進一步的強調和要求。在黨的建設問題上,決議從組織建設和黨內教育兩個方面提出要求,強調必須健全各級組織,建立正確的上下級關係,“上級機關要明瞭下級機關的情況和群眾生活的情況,成為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黨的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對於上級機關的指示,要經過詳盡的討論,以求徹底地瞭解指示的意義,並決定對它的執行方法”;“黨的各級機關解決問題,不要太隨便。一成決議,就須堅決執行”;“少數人在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之後,必須擁護多數人所通過的決議。除必要時得在下一次會議再提出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決議強調要加強黨的組織生活,純潔黨的隊伍;強調必須加強黨內教育,提高黨員的質量,增強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決議強調要以基層為重點,以戰士和基層幹部為主要對象;要與文化學習相結合,著眼於提高士兵和基層幹部的文化水平,提高官兵的革命覺悟和宣傳群眾的能力等。

古田會議確立的建軍原則,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建設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它不僅推動了當時紅軍建設和革命戰爭的發展,而且以新的經驗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建軍學說,成為人民軍隊建設的偉大綱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