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誰最有智慧?

《水滸傳》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一個社會智慧有很多種。

保持長壽,是一種智慧;獲得社會認可是一種智慧;隱逸山野,也是一種智慧。

這幾種智慧,我們可以從西漢的風雲人物上略窺一二,像張良,急流勇退,隱逸山野,就是智慧,像蕭何裝聾作啞,以示流俗,也是一種智慧,像張蒼,治法制,創律歷,實人乳,命過百歲,也是一種智慧。

甚至於韓信,征伐天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智慧呢?

我們理解了這個社會中智慧的多元性,再回頭比較一下水滸傳中的魯智深。

世人看到魯達嫉惡如仇,豪氣干雲,又得始終,稱大智慧。

這沒錯。

但蠅營狗苟,一生求得社會認可,恥於強盜名稱的宋江,在當時世人眼裡,多半也會認為是大智慧之人吧。

同樣,如武松,義氣當先,無論黎庶,殺伐決斷,視他人性命為草芥,不是也得到了金聖嘆這樣的文酸捧上天的認可嗎?

這難道不叫智慧,恐怕也是智慧。

一生畏畏縮縮,只想於平淡處過活的豹子頭林沖,就算聚義廳失去魯達這樣的兄弟,恐怕也不失為一種智慧吧!

生而為人,誰又能免俗,不去為五斗米,一口糧折腰呢?

水滸傳中誰最有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