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近日,

關於“公筷母匙

”的倡議

在各地此起彼伏,

不少城市向市民發出倡議,

號召使用公筷吃飯,

養成健康好習慣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在疫情期間,

合餐制為病毒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

而“公筷母匙”的使用,

將為病毒的傳播築上一道防火牆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有人說,西方的分餐制

文明就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

人們就已經開始採用分餐制

從打虎亭漢墓壁畫《宴飲百戲圖

洛陽漢墓壁畫《夫妻宴享圖》等,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們聚餐

往往是“一席一座,分案而食。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據史料記載,

分餐制還衍生出“舉案齊眉”的故事,

後漢書·梁鴻傳》:

“為人賃舂,每歸,

妻為具食,

不敢於鴻前仰視

舉案齊眉。”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原始社會由於物資極度匱乏

為讓氏族裡的人不至於餓死,

人們就開始實行平均分配食物的規則,

而產生了最初的“分餐制”。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進入周朝時期,分餐制成為一種禮制,

據《公羊傳》記載:

“天子鼎,諸侯鼎,

大夫,元士也。”

分餐制的實行,

強調出了當時地位的尊卑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馬王堆出土的分餐制餐具】

唐代時期,合餐制開始出現,

分餐制直到朝才結束,

從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中,

仍舊可以看到五代的達官貴人們,

採用分餐制進食,

同時他們的座位擺放

也體現著地位尊卑的區別。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隨著文化不斷融合,

合餐制逐漸成為人們的首選,

人們發現一群人在一起吃飯,

談天論地很愉快

同飲同食是一種情感連帶的象徵,

進入明清時期,

這種合餐制逐漸延續下來。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而今,疫情爆發,讓人們開始反思:

合餐制,真的衛生和健康嗎?

據《柳葉刀·環球健康》分析,

全球13%的癌症發病、220萬人的患癌,

歸因於各種傳染性疾病。

導致癌症的元兇排名前三的,

幽門螺桿菌、HPV和乙肝病毒

而幽門螺桿菌正是通過合餐傳播。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此前,

一項關於合餐制健康影響的實驗,

向大家展示了大家合食的食物,

被唾液所汙染了

如果同桌而合食的人,

攜帶了病菌,

那麼就會大大增加

傳染性疾病“口口相傳”的幾率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為此,請大家轉變觀念和認識,

改變傳統的“中式共餐”習慣

開始習慣使用“公筷母匙”,

現在做起,

自己做起,

吃飯新風尚,

健康好習慣!


小貼士:

1、竹製、木製筷子要記得勤更換

一般

3個月為最佳。

2、筷子使用之後,用開水燙

或者使用白醋和開水煮,可消毒殺菌


“公筷母匙”“分餐制”,健康吃飯新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