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者,所以吟其心


琴者,所以吟其心


琴者,所以吟其心,並不是吟自己的悲悲喜喜的心,而是通過琴來明心見性,找到自己的本性。


五祖有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與一切始終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


達摩祖師雲: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琴者,所以吟其心


那麼,琴者吟其心,到底吟何種心,彈什麼琴?這就要明白古琴到底是什麼,古琴的真意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古琴的典故,孔子通過一首琴曲便知道作琴曲的人是何等相貌、是何身份、何等品性;師曠通過彈琴便知道楚宮內發生了什麼;師文彈琴引動自然界的變化。由此可見,說它是法器一點也不為過。


可當今世人,一提到古琴,大都還能說出修身養性。然而有幾個人學古琴時學過如何修身養性,又有幾個老師會教古琴修身養性之道。大家都膚淺的認為,只要彈古琴就能修身養性,管它怎麼彈,彈什麼。


這也是如今琴道凋零的正真原因,因為沒有人願意去研究它的根本,大家的認識都簡單的定格在一首首曲子上面,簡單的認為古琴就是一件樂器,一上來就學琴曲,會彈一首曲子就是成就,會彈更多曲子就是更大的成就。然後讓自己在一首首琴曲中悲悲喜喜、哀哀怨怨,這樣就覺得自己彈的很好。那麼請問,你在一首首曲子中修出了什麼身,養出了怎樣的性?你學的只是如何彈曲子,沒有學如何修身養性,又怎麼能修身養性呢!在古琴上,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真的捨本逐末了。


琴者,所以吟其心


那麼到底怎麼彈古琴,才能修身養性呢?這又要回歸到之前的話題,琴者所以吟其心,到底吟的是什麼樣的心呢?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可見,如果你是用古琴來引發你的七情六慾的泛濫,那一定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修身養性,反而傷身致病。


彈琴,是自我修正的一個過程。一個情志不調的人,是要通過古琴來使自己的情志迴歸到一個飽滿中正的狀態,而不是用古琴來與自己產生情感共鳴,如果這樣,那你彈的就不是琴,而是自己的妄心妄念,只會使自己沉入其中不能自制,使自己更偏離真我。琴者,所以吟其心。吟的是一顆清明本真覺悟的心。


但世人都有雜念,甚至都被一顆紛雜無序、妄念紛飛的心所控制,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這樣的心迴歸到一個本真、靈明覺知的心呢?

聽韻

古琴聽韻,就是一條迴歸本心、修正情志的路徑。彈琴時,如果我們去認真聽一個音,它的韻律波動永遠都不會重樣,所以我們要想聽清楚每一個音的韻律起伏路徑,就必須做到心在當下、心無雜念。在聽韻的這一刻,你的心是本真的存在於當下的,當我們以這種狀態一直去聽韻,久而久之,心會越來越靜,情志也會逐漸中正。這樣才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聽韻的本質

當我們看到一幅美麗的畫卷,美麗是我們的整體感覺。但是有人問它為什麼會如此美,我們就要走近它,仔細觀察它的每一個細節,當我們觀察到畫卷中植物的微小脈絡都能清晰可見,人物的瞳孔裡映射著美景的時候,我們會被這樣的細節所震撼,才算真正懂得它的美,懂畫的人甚至能看到作畫者的氣暈如何遊走於畫中。


那麼聽韻,就好比你走近畫卷,去仔細觀察它的細節之處,於琴就是仔細聽清楚每一個音的韻律波動,唯有如此,才能恰到好處的完成音與音之間的銜接,彈出的琴曲才能真實動人。


琴者,所以吟其心


我們在聽韻時,一個音慢慢走遠,聽不到的時候,是不是就代表這個音消失了呢?不是的,音聽不見了,但音氣還存在。


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以耀德於廣遠也。風德以廣之,風山川以遠之,風物以聽之,修詩以詠之,修禮以節之。夫德廣遠而有時節,是以遠服而邇不遷。


音氣它會一直在天地間遊走下去,它能走到多遠呢?如同莊子所說:颶風起於萍末。莊子由浮萍輕微顫動一下產生的聲波,一直跟著聽下去,聽到最後發現產生了一場大風暴。那麼琴韻也是這樣,它一直存在並未消失,如果我們能始終關照得到它,就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要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定力,不是你聽韻一天兩天就可以了,你還要會聽氣,能感受到氣的振動。


琴者,所以吟其心

那麼怎麼聽聲音的氣呢?打個比方,我們往水裡丟個石子,石子跟水面接觸的瞬間就會產生漣漪,我們去觀照石子沉下去地方,你就會發現這個地方有一個力不斷的在開合。石子沉下去的瞬間擠壓了水的空間,水就被擠到兩邊去產生漣漪,眨眼間石子到了下一層水面,所以上一層水又合回來了,而下面的水又湧出漣漪。如果我們把水分成無數層,在石子沉下去的地方就會湧出無數層漣漪。就說明在石子沉下去的地方存在一個上升與下沉的軸勁,使水在這個點不斷產生漣漪。水面單獨的一個漣漪就像我們聽的一個韻,而這個軸勁產生的漣漪就像我們要聽的氣。


我們彈琴的時候也是這樣,從一個軸勁上會產生無數聲波,我們關照一個聲波就是在聽韻,而我們觀照音軸就是在聽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定力,才能得其一二。


之所以說彈琴是時時刻刻觀照本真,不僅是因為要有一顆本真無雜的心去聽、放鬆的身體去感受,還要有自然本真的彈琴狀態。


琴者,所以吟其心


這樣的狀態,它是放鬆的,是不帶任何修飾造作的,是能夠讓氣貫通上下的,只有彈琴的人氣順暢通達,彈琴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氣,才能聽到氣。下面就把這樣的彈琴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尋求琴道的人士有所助益。


1、對準4、5徽中間坐下,大腿根部以上入座,兩腳微前伸,與肩同寬。(腿不上凳子,身體才能端身正坐,重心中正沉穩。)


2、命門放鬆,垂肩墜肘,右手春鶯出谷勢放於嶽山外,左手仇鍔麟峰勢放在十徽外。(命門放鬆,氣機才能充滿全身,身體才能靈動沒有障礙,下面自然屈膝鬆垮,上面含胸撥背、虛領頂勁,左右手自然垂肩墜肘。)


3、順腕,指實掌虛,貼弦,放鬆,順勢過弦。(順腕才能氣通勢順;指實掌虛才能手指不動用勢彈琴,才能發出本真的琴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