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看出是否造假,以及是否有投資價值?

好多牛牛


對於在實務中工作的會計來說,財務和業務是不可能割裂的,因此,財報的分析必須要和業務結合來看,脫開業務去分析財務數據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這就好比告訴你兩個人的體重和身高,讓你分析他倆體重是否為標準體重一樣,你只有結合他倆的性別才能找到對應參照,最後的結論才是有意義的。

因此,我的方法是,先通過一些典型的財務分析指標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得出一個初步的數據結論,然後,在花時間瞭解分析對象的行業動態、業務特點、商業模式及整體經濟大環境。

最後,再將分析報表數據的異常點和分析對象的實際情況對照分析,看公司自身的特點能否解釋通這些異常點。

具體來說,可以按以下四個步驟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有造假嫌疑。

一、什麼是財報?

完整的財報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圖一)

1、審計報告。

會計事務所對公司報表及附註審計後,出具的一份兩三頁篇幅的審計結論總結文字。

2、已審財務報表

1)合併財務報表-4表

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合併現金流量表、合併股東權益變動表。

2)母公司財務報表-4表

母公司資產負債表、母公司利潤表、母公司現金流量表、母公司股東權益變動表。

3)財務報表附註-1附註

二、從財報能否看出企業財務造假?

依據報表分析發現公司財務有異常,基本有以下三種情況:

1、公司本身經營不好,財務狀況惡化。

2、財務粉飾過重,“濃妝豔抹”。

3、財務造假,虛構業務、偽造單據等。

因此,單單從財報我們並不能確定這種異常是哪一種情況,所以也就沒有“石錘”的證據能說分析對象公司是財務造假,充其量是有嫌疑是、很可能是。我們可以做的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只要有嫌疑,我們就將此公司排除在選擇外,畢竟哪種情況都是企業的減分項,也由此,達到遠離財務造假的公司。

三、分析三張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分析貨幣資金和短期貸款金額。(圖二)

也就是財務分析時常說的“存貸雙高”分析。存貸雙高,簡單的說就是貨幣資金和短期借款都很高,尤其是長期的存貸雙高,而這種情況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一邊需要支付高額的財務費用,一邊賬上還保留大量的現金,不符合商業邏輯。很多人認為這種企業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為,在財務管理者眼中,企業的借貸都是根據企業價值最大化進行的,因此,“存貸雙高”的企業就不禁讓人產生下面的疑問:

在企業有大量現金時,何必去借貸呢,

企業借貸金額那麼高,現金為什麼不還貸呢?

總之,企業低資金利用效率讓人懷疑。

利潤表:分析毛利率。(圖三)

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企業是虛增收入還是虛減成本,其結果就是毛利率變高,但是,理論上會有這樣的規律: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每家企業取得的利潤率應該是圍繞同行業平均水平略有高低。

因此,通過分析企業毛利率有無異常的變動也可以判斷上市企業財務是否有造假嫌疑,毛利率異常變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毛利率明顯高於或者低於同行業公司的水平,又或者變動趨勢與行業不一致;

●無視經濟週期的影響,增長異常平穩;

●毛利率穩定或上升時,應收賬款大增,存貨週轉變漫。

現金流量表:分析淨現比和收現比。(圖四)

在會計中,有兩個核算制度,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我們拿收入舉例,權責發生制下只要有實際業務發生會計上就會將此筆收入計入,收付實現制下只有收到款項時才會將此筆收入計入,反映到財務報表上,利潤表就是權責發生制下編制的,而現金流量表就是收付實現制下編制的,這兩個制度“相輔相成”,共同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也是因為以上兩種制度的存在,儘管利潤表上,可能有一個漂亮的淨利潤額,但是實際中,卻不一定有現金流入,而這種錯位幅度過大,就要引起注意了,而淨現比和收現比則是衡量這種異常的常用指標。

淨現比,就是淨利潤現金含量,即經營現金流量淨額/淨利潤,就是說企業實現一元淨利潤實際流入多少現金。一般來說,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淨利潤應該大於1。

收現比,就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營業收入,即營業收入中多少收回了現金,一般考慮增值稅,這個比值在一般也應該大於1。

雖然淨現比和收現比的理都應大於1,但是很多公司實際達不到的,有分析認為一般淨現比不低於0.5,收現比不低於0.8就是比較合理的。

另外,經營現金流波動也不能過大,否則也很異常。

四、背景瞭解

背景瞭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行業動態、業務特點、商業模式及整體經濟大環境。

舉個例子,就毛利率這個指標來說。兩個企業,同樣是銷售一個插座,生產這個插座的用料一樣,人工一樣,雜費開支一樣,但是,小米公司賣29元,其他公司能賣到19元,同樣是做插座,小米憑藉它的品牌效應能夠有更高的毛利率。

最後的話,財務分析是瞭解一個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情況的常用手段,但財務分析也有一定的侷限性,畢竟是用過去的數據分析公司的未來。因此,我們在財務分析的時候一定結合公司自身特點及發的經濟大環境來分析,避免片面、割裂。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4291945668256433"} --}

樊宇龍會計


財務報表分析是專業投資者必備基本功,沒有一定的財務知識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就題主的兩個問題,我儘量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回覆如下:

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甄別方法

1.先看審計報告,參考審計意見。由於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閱讀財務報表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那麼,先閱審計報告,過濾掉那些被註冊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財報。雖然上市公司也有可能賄賂審計人員出具虛假審計報告,但畢竟是少數。隨著證券監管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們還是應該相信註冊會計師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判斷。看審計報告有個小技巧,不要只看當期,要連續調閱3-5年報告。有的上市公司經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就要引起警惕,對照不同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或者不同註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你可以判斷上市公司財報是否存在造假嫌疑。

2.分析造假動機,甄別造假套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雖然五花八門,不擇手段,但也無外乎:虛增資本、虛增利潤、虛增資產、隱瞞負債、虛增收入、虛假成本、虛假費用、虛假支出、虛假往來、虛假對沖、虛假攤銷、偷漏稅款、延期跨期、亂用政策估計、關聯交易等,主要目的是粉飾財務報表或財務洗澡。所以,越好看的財務報表,越要多加小心。

3.對比財務數據,追蹤異動原因。一般來說,同行業同類型的公司,財務數據(毛利率、市盈率、市淨率、資本回報率等)都具有可比性,出現異常就有造假嫌疑,需要重點排查。財務指標都具有關聯性,不能孤立看待。比如要核實淨利潤數據的真實性,不能光看損益表中淨利潤數據,還要結合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查看現金流情況,看看賬面盈利是否真實可靠,每股現金含量是否合理。如果現金偏少,就要最差往來及票證,看看往來及壞賬,有沒有關聯交易、有沒有資金挪用的情況,否則就是利潤數據本身造假。再比如有的上市公司長期虧損,突然業績暴增,就要詳查損益表,一般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率都不會有太大變動,如果異常多半是非正常損益(資產處置、股權轉讓、鉅額補貼等)造成的,由此引起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發生異動。就同行業來說,平均毛利率都是差不多的,公司行業排名也與之相匹配;如果公司行業排名靠後,反而毛利率高於排名靠前的公司,就有造假嫌疑。總之,某項財務指標,只要採用同比環比及多與同行對比,就能及時發現問題。

4.關注報表附註,尋找蛛絲馬跡。規範管理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編制是規範完整的,信息披露是充分及時的,使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是審慎一致且合理的,有關特別事項、或有事項、調整事項、關聯交易等情況都有附註說明。財務報表中帶有“其他”名稱的科目應特別留心,看看財務報表附註有沒有詳細說明,沒有或者語焉不詳的就有造假嫌疑。

二、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看投資價值

1.從盈利能力看投資價值:

①看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指標(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100%),毛利率高低,反應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中核心競爭力,產品或服務毛利都沒有,盈利能力就無從談起;

②看銷售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指標(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100%),一家銷售不錯的公司,最後沒有利潤,除了直接的產品成本因素外,那就要看是不是管理方面的問題(管理人員多,規模不匹配;效率低、費用高),還是財務方面的問題(債務結構不合理,借款利息重),要不然就是發生了什麼天災人禍之類的非正常事件導致意外損失。

③看淨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指標(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淨資產平均餘額*100%),公式中“淨資產平均餘額”可以有加權、平均、攤薄三種算法,其中加權平均算法較嚴謹,計算也較複雜。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指的是累計平均值,而淨資產收益率指某段時間的收益,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的話,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要更科學一點。在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的數據中,計算出的數據著重於強調企業在經營期間淨資產賺取利潤的結果,這是一個動態的指標,說明這家公司利用單位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有助於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確判斷。

④看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簡稱P/E或PER)指標(PE=Price/EPS)或者(市盈率=總市值/淨利潤),也稱“本益比”,是反映股票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標。市盈率越低說明公司越有投資價值,但也不盡然,因為市盈率並沒有反映公司的成長性,所以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就發明了PEG估值法。PEG就是市盈率相對於淨利潤增長率的比率,即PEG=PE/(淨利潤增長率*100)。如果PEG>1,則股價高估,PEG越高表明股價越高估;如果PEG=1,則股價合理;如果PEG<1,則股價低估,PEG越低表明股價越低。

⑤看市淨率(Price-to-Book Ratio,簡稱P/B PBR),市淨率=(P/BV)即: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每股淨資產包括公司資本金、資本公積金、資本公益金、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未分配盈餘等項目的合計,代表全體股東共同享有的權益。市淨率越低,意味著風險越低。

2、從償債能力看投資價值:

①看流動比率(流動比=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應企業短期債務償還能力,是企業平衡流動資金與負債的一道關口,具有風向標性質。

②看速動比率(速動比=速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應企業當期債務償還能力,也是考察企業資產變現能力的指標。

③看現金比率(現金比=現金類資產/流動負債),這個指標更乾脆,可以直接看出企業現金償還債務的能力。

④看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100%),該指標反應企業的總的負債程度,可以看出一家企業是怎樣過日子的,是借債度日還是借船出海,瞭解這家企業的財務管理風格。

⑤看利息保障倍數(利息保障倍數=稅前利潤/利息支出*100%),一個企業如果連利息都沒辦法保障,就很難持續經營了。

⑥看權益乘數(權益乘數=資產/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比例的倒數稱為權益乘數,即資產總額是股東權益總額的多少倍,是杜邦分析法中的一個指標。權益乘數反映了企業財務槓桿的大小,權益乘數越大,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小,財務槓桿越大。

3、從營運能力看投資價值:

①看應收賬款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平均餘額),該指標反映公司應收賬款週轉速度的比率,它說明一定期間內公司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用時間表示的應收賬款週轉速度為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稱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它表示公司從獲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變成現金所需要的時間。

②看存貨週轉率(存貨週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餘額),用於反映企業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衡量企業投入生產、存貨管理水平、銷售收回能力的綜合性指標。

③看流動資產周率(流動資產週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是從流動資產角度對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週轉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較快的週轉速度下,流動資產會相對節約,相當於流動資產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週轉速度慢,則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參加週轉,會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④看總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營業收入淨額/平均資產總額),它是衡量資產投資規模與銷售水平之間配比情況的指標。運用總資產週轉率分析評價資產使用效率時,還要結合銷售利潤一起分析。對資產總額中的非流動資產應計算分析。總資產週轉率越高,說明企業銷售能力越強,資產投資的效益越好。

4、從成長能力看投資價值:


①看主營業務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利用這一指標可以較好地考查公司收入成長性。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中能連續幾年保持3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

②看主營利潤增長率【主營利潤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利潤-上期主營業務利潤)/上期主營業務利潤】,利用這一指標可以考察公司的盈利成長性。主營利潤穩定增長且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公司正處在成長期。一些公司儘管年度內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營業務利潤卻未相應增加,甚至大幅下降,這樣的公司質量不高,投資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這裡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也可能存在資產管理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

③看淨利潤增長率【淨潤增長率=(本期淨利潤-上期淨利潤)/上期淨利潤】,淨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淨利潤的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淨利潤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反之,淨利潤增幅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就談不上具有成長性。

④看股本比重【股本比重=股本(註冊資金)/股東權益總額】,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擴展能力大小。

⑤看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生產能力,體現企業存在增產的潛能。

⑥看利潤保留率【利潤保留率=(稅後利潤-應發股利)/稅後利潤】,該指標說明企業稅後利潤的留存程度,反映企業的擴展能力和補虧能力。該比率越大,企業擴展能力越大。

⑦看再投資率【再投資率=(稅後利潤-應付利潤)/股東權益】,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一個經營週期後的成長能力。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在本期獲利大,今後的擴展能力強。


股道真經


第一條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專業人士是可以分析出是否做假的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專業性的領域 很難做出判斷

第二條

從公司報表是可以分析出上市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的

需要的是使用專業的估值分析方法

一、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基於企業的內在價值判斷。一定要綜合判斷基礎的財務指標,與企業的管理與護城河。

(一)財務指標的企業價值。我們通常會從一些財務指標去對企業進行估值。但是每一個財務指標只是反應了企業的某一個局部價值。所以需要綜合分析各種指標進行分析。

1、pe市盈率。低pe始終是投資最堅實的基礎。但是pe是靜態的、現在的,而投資是投資未來的。所以在pe的基礎上,需要更多的指標來組合判斷企業的價值。

2、peg。pe是靜態的,而peg則是判斷企業未來的。根據低於1peg投資法則,未來預期10%增長、則對應10pe以內。未來預期20%增長,則對應20pe以內。

3、現金流與未來現金流折現。一個企業的盈利終究只是賬面的,一個企業是否真正的盈利,最終需要體現在現金流與未來現金流折現。

而現金流則能讓我們撥開雲霧去發現企業的真實價值。

但是這些年來因為巴菲特老爺爺封神之後,未來現金流被無限的誇大。現在已經到了只談未來現金流折現,而完全忽視pe、pb,所以現在出現了不少五十倍pe、20倍pb的所謂價值投資股。比如海天、榨菜、恆瑞等,雖然這些企業非常優秀,但是頂著價投的大旗進行抱團投機,也是非常危險的。

4、pb市淨率。現在有一個誤區,總是認為pb無用。pe是一個企業的淨資產,代表一個企業的真實資產,而pe、peg、現金流代表的只是企業的盈利能力。

拋開pb的價值,往往會有些空中樓閣。價值投資的祖師爺格雷厄姆就是一名低pb投資者,而這些年來低pb投資者依然獲得了很好的回報。

當然,側重於pb估值需要對於企業的淨資產有深入的分析瞭解,企業的淨資產構成也非常關鍵。

5、Roe淨資產收益率。高Roe低pe組合,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指標。其實和低pe低pb組合也類似。

6、股息率。股息率是企業與投資者最真實的聯繫點。股息率目前也越來越重要。往往高股息的企業,相對pe、pb、roe的估值,都相對會高些。

從財務指標來進行估值,不要單一的依靠某一個財務指標。


巴非凡



第六感大數據


巴菲特曾經說過,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句話是從投資的角度去理解的。但是很多股民往往背離了這句話,投機心理過重。買股票要買基本面優良,有業績支撐的股票。那麼股票基本分析技巧有哪些?

基本面分析的原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上市公司的二級股票價格走勢將與公司實際情況趨於一致,若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則股價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會處於上漲的趨勢,反之則會下跌。

基本面分析的特點是:基本面分析只能解釋股票的長期走勢,而短期內股票價格的波動是基本面無法解釋的。


人生難得糊塗9527


除非特別專業的人員能看出來,大部分人還是隻看看公開的財務信息,都是被專業的財務機構粉飾過的,基本都看不出來!像康得新,康美藥業之前一直都是大白馬股,誰知道最後捂不住蓋子了,才暴露出來財務報表全是假的!


早起的蟲兒被鳥兒吃


第一通常先看公司的現金流,如果上市公司手上握著大量的現金,但還去大額的融資和貸款,說明公司存在著存貸雙高的話!那這個公司財務造假的可能性比較高了。


滿鼎投資


看上市公司財務是否造假看最近3年的主營收入!是否有價值看營收增長率。


笑傲股市之雲谷量化


最近3年的主營收入!看營收增長率。


小小軍迷用戶


上市公司造假要麼做高收入,要麼做低成本,比如關聯交易增加營業收入,提前確認營業收入,或者延後確認成本,出現這些情況就要注意是否財務造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