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一個充滿爭議的女人,喜歡的稱她為詩人,討厭的稱她是“流氓”!你怎麼評價?

樓上婁底人


不能否定餘秀華她在寫詩方面有她獨特的天賦。在殘疾人的境界裡,她是有思想的人,但是人總是不那麼完美的。在面對別人抨擊或帶有詆譭性的言詞出現在她的頭條公眾號下方時,她會還以非常尖銳的言語回擊對方。只能說明她畢竟沒有活得如詩行裡那麼大度,而是無比的脆弱。而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她,非常可以理解她的一舉一動。現實和人生給了她一把重重的枷鎖,已經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還有人時不時地給她製造麻煩。所以,她生活中真正的陽光是微弱的,而是在她獨處的時候:或者勞作,或者寫詩,那才是她覺得自己最強大的時候。沒有人打擾她,沒有人會看不起她,沒有人詆譭她的人生。其實覺得一個人活著,無論是什麼樣的身份,只要擁有或獲得足夠的愛,哪怕面對人生最後的時光,他(她)都會對身邊一切無比寬容與友愛。反之,缺愛的人生,就會顯得狹隘或者斤斤計較,與人相處,也很有距離感。生活中面對格局也會變小。餘秀華或許有她太多的難言之隱,現實禁錮了她原本很美好的人生。也想說是忍辱負重地活著,她是疲憊的。因為,我也擁有一部分如她那般的人生,特別能夠理解她。


唯美但不苛求


我以前從沒有讀過餘秀華的詩,因為我對現代詩詞都不感興趣,現在聽說了她的一些事情才搜出來讀了一首她的成名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讀過詩之後,我覺得這首詩挺好的,並不像別人說的很黃,很齷齪,在我看來這首詩是她的心境的體現。

我認為一點不黃,看似是情詩其實也是也不是,雖然有很多個睡你,但是除了睡你之外,也找不出其他涉黃的詞語,我看只不過她是用詞大膽了一些,其實呢有些人內心的想法興許比她更大膽,她只是用聲音大聲喊了出來而己,其實挺好的!

她也許經歷了許多事,全是消極的,負面的,因而她的詩裡也是有種情緒在裡面,但是她興許在追求一種靈與肉的融合,還有對現實社會的擔憂吧!

我很久沒有看現代詩了,餘秀華的詩也只看了這一首,自己感覺還行,凡事存在總有存在的理由,她的詩至少讓詩壇泛起了一絲漣漪,讓我這個不喜歡讀現代詩的人也有興趣,去搜出來看看。


初夏思夏愛華夏


我心目中的餘秀華[心][心][心]

♥路過橫店

橫店

這個地名的指示牌

從車窗外一閃而過

彷彿被這兩個字點了穴

我的心跳瞬間漏了半拍

這個橫店與天下很多的橫店

完全不一樣

只因為這是餘秀華的家鄉

我好像看到了

一個普通農婦

一個腦癱患者

她搖搖晃晃走在小路上

後面跟著名叫的小巫的狗

她並不看向我

她只看著野地上的小花

和正在成長的莊稼和稗子

這些與春天相關的事物

好像與她無關

細雨飄落著

如同她撕碎的悲傷

和著泥土的腥味

撲面而來

直抵我層層設防的心臟

一下子

就溫熱了我的眼眶

一排一排的房子

哪一棟是把她囚在橫店的家呢

她在暗淡的屋子裡

在自己無望的殘疾裡

在缺少愛情的寂寥裡

看向屋外的豔陽

她的心早已經逃向遠方

穿過了大半個中國

去追尋自己狂熱的夢想

月光落在她的左手上

她用自己生命的重量

把刻骨的疼痛轉化為詩行

靈動地畫出了內心的模樣

於是她自由了

她遇到了杜先生

遇到了胡濤

遇到了很多很多喜歡她的人

她喝了酒

熱情恣肆了起來

她的心像花兒一樣打開了

因此心裡灑進了陽光

路過她的橫店

一種強烈的震撼無法阻擋

她用一個意象

和自己的堅強

把這個橫店

與別的橫店區別開來

這個她一再想要逃離

和背叛的故鄉

卻成了一個傳奇

成了我心中強烈的信仰





獨行俠


很久沒有讀過現代詩了,自幼讀的都是巜詩經》巜唐詩三百首》那些古詩詞?一直都以為,好文章都被前人寫完了。現在詩都不怎麼樣!

關注餘秀華,是因為某位自以為是的詩人,在頭條上罵她,把餘秀華說得一無是處!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專門關注了餘,並搜出來她寫的詩歌仔細的讀了一遍,她對語言的組織能力真的很強大,一下子就被她迷住了!因為我也是農村的,也和她有一些相同的經歷!同是天涯淪落人吧!特別的關注了她!只是後來,她一些罵人的話,罵人的視頻,有點讓人無語!想想她痛苦的前半生,思想有些偏激也是應該的,善良的人啊,別去傷害她了吧!你不喜歡,可以視而不見!


楊楊老妖



初次瞭解餘秀華還是早些年在網上看到她寫的一首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乍一看這麼露骨的詩歌名字讓人內心頗為震撼,如果不去看內容的話很容易誤認為是黃段子,但讀完整首詩歌后發現她所表達是一種乾淨而又美妙的情感。也是因為這首詩歌就一關注這樣一位才華不凡的女子,看了很多有關她的報道和她的作品。去年還看了一本餘秀華寫的自專體小說《且在人間》,總體感覺這是一位有追求很勵志的女人。


至於餘秀華成名後引起的各種爭議,作為一個沒有親眼瞭解她真實生活的旁關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妄加評論。從她的作品和公開報道中,我感覺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自小腦癱使她落下一個殘疾的身體、沒有勞動能力,成年後父母給她入贅了一位不愛她又鄙視她的丈夫。可能在很多世俗人的眼裡,這樣殘疾的女人一輩子也只能這麼苟且多活著了。可餘秀華貴在她身殘心不殘,有追求不願受世俗的束縛、渴望被尊重,所以她努力的去學習寫詩歌,用詩歌表達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對活著的態度。最終她的作品獲得了大眾的認可使自己一夜成名,成名後的餘秀華選擇了和鄙視自己的丈夫離婚,而且她離婚的過程還被人拍成了視頻放在網上播放。起初她的父母也是極力反對她離婚的,在她父母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認為你一個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女子能有一個男人娶你就不錯了、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對婚姻就不應該有什麼奢望。但不認命的餘秀華就是倔強的要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或許這就是她受人非議的開始吧。



後期就慢慢的有人在網上吵笑謾罵她,諷刺她的詩歌是低俗的成名後又得意忘形,但也有很多人在支持和鼓勵她。最近餘秀華也在頭條上開通了頭條號開始發文,在她的頭條評論區還是依然呈現兩種對立網民的留言—謾罵她與支持她。其實從大部分人的角度來看,餘秀華現在面對的是網絡暴力。她的遭遇使我想起了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在成名前,生活也很貧窮,但大衣哥天生熱愛唱歌有一副好嗓子,憑藉一首《滔滔江水東去流》而爆紅網絡一夜成名,緊跟著走進了演藝圈。成名後的大衣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和名利,同時用自己獲得的財富回報社會,為災區捐款、幫村裡修路、借錢給親朋好友。但他善良的付出沒有換來大家的感恩,反而換來大家的指責,村民說他路修了那麼一點路不值得誇讚,而借出去的錢別人不還給他、還有人貪婪的說大衣哥的錢已經多的花不完了,還在乎這麼一點錢嗎?此時的大衣哥不僅有來自外界的非議同時家庭也開始出現了問題,因為他的成名老婆老是擔心大衣哥會拋棄她,一雙兒女也因處在青春叛逆期缺乏管教變得不聽話不愛學習。面對家裡家外的雙重壓力善良樸實的大衣哥選擇了退出演藝圈,在他看來沒有了熱度的他也就慢慢的沒有了被人制造話題的機會,直到被人遺忘然後再過回自己的農耕生活。

最後話題再回到餘秀華身上,因為她的倔強性格,她是不願意如善良的大衣哥那樣心平氣和的接受世俗之人對她的謾罵和無端指責。很多時候她選擇懟回去,所以就有人說她是潑婦,不配大家給她詩人的稱號。其實我覺得像她這樣的身殘志堅草根名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堅強是很多健全之人都做不到的。即使她身上有什麼缺點,網友也應該給予包容和鼓勵!不管怎麼說他們通過自己的追求和努力,由草根變成了名人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很勵志的過程,更是社會的榜樣,他如果沒有觸犯法律突破道德的底線就不應該承受各種無端沒有根據的指責。


夢迴田園


《色解唐詩,意欲何為?》多日前,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後。我坐在家裡的客廳喝茶,順手打開手機,在翻看《今日頭條》上的內容。一則消息讓我生氣,主要是餘秀華色解了中國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飽經滄桑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我上小學時知道的。感謝當初語文老師的精彩解讀,為我後來愛好文學寫作,提供的精神營養。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富強,網紅詩人餘秀華在公眾號上色解唐詩的內容,因其不堪入目,原話想必令許多文友所不嗤。然讓我困惑的是,當下的中國詩壇,既然餘詩人名利雙收,可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到了江女(郎)才盡?還是另有企圖?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受我敬重的。我讀過她的部分作品,佩服她身殘志堅從事創作的勇氣。從某些方面來說,餘秀華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她的色解惡搞唐詩的做法,確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盛名之下的餘秀華老師,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面前,應懂得什麼應該尊重,什麼值得敬畏!不必譁眾取寵,變成自取其辱;不要畫蛇添足,歪曲唐詩。我是一個業餘詩歌愛好者,在今後望能讀到餘秀華老師,更多閃光的句子,或者充滿正能量的作品……(作者:劉濤)


劉詩任


世人總是用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去評價別人,說她俗氣,流氓。雖然“我想和你上床”和“我想和你看明天的日出”表達方式上一個看起來低俗不堪,一個唯美動人,可最後發生的事不都一樣麼?難道就因為說的方式不同就導致了最後行為的結果有所不同麼?

我們不願撕下自己身上揹負的各種枷鎖而她願意用最原始,最野蠻的方式表達自己。

你看她,像一個滿嘴髒話,粗俗不堪的街頭村婦。她看你,不過是滿嘴仁義道德,裝在光鮮亮麗套子裡的可憐人。


心靜聽炊煙


記得第一次瞭解到餘秀華這個人,是因為看了範儉拍的紀錄片《搖搖晃晃在人間》,看完後我寫了個觀後感,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讀她的詩歌就好像這個人就鮮活地站在你的面前,她的身世、她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她和丈夫噴薄而出的恩怨、以及爆紅後的從容篤定,或許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但不管好壞,這就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啊。


以下是看了這部紀錄片後寫的觀影感。



初次看到《搖搖晃晃的人間》,片名給人的第一錯覺,以為講述的是燈紅酒綠的生活,等看完後,來不及處理眼淚和蔓延的思緒,我迫不及待點開餘秀華的詩集,體驗著語言帶來的力量與感情的深度。


這首詩歌讓她一夜之間躥紅網絡。但也有人對她的詩充滿爭議。對此餘秀華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寫詩除了是一種感情的宣洩、個人經歷以及社會觀念。更多是一個人最本質的面貌。


在她看來,一些人要的家庭觀、道德觀、以及忠貞觀,不過都是生活在社會的一種遊戲規則,而非是生命本質原貌。


自身擁有什麼,才能表達什麼。如果一個人只會遮遮掩掩,那麼永遠無法找尋最真的自我,也就不能揭露事物的真相,無法接近原理,更無法讓真理流傳。

行走在麥田的餘秀華

餘秋華在詩裡把自己比作一顆稗子,一顆搖搖晃晃的稗子。即使是身處麥田,也是會被清除掉的稗子。


1

家庭

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行動不便,說起話來也口齒不清。她用搖晃的身體寫詩、吃飯、幹活、吵架,還有離婚。


上小學走的泥巴路,都是父母早上把她背過去,下課再接回來。堅強的餘秀華不忍父母辛苦,便嘗試自己雙手扶柺杖走路,後來別人說不好看,她就一隻柺杖走路。


最後索性兩隻都不要,便搖搖晃晃的走起路來,有時候走到一些比較窄的路,過不去,沒辦法,只能爬過去。漸漸地,她奔跑得飛快。


搖晃奔跑的餘秀華

倔強的餘秀華,曾想要自食其力,她說想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法後退的困境中,看自己如何解決處理,於是她去和幾個老頭學習要飯。


她看到橋上人來人往,路上各種討生活的人,以自己的矩陣形成一道道別樣的風景。他們姿態各異,身姿健全,但卻雙腳下跪。

“一個小時,他的瓷碗響了六次。我抱緊新買的瓷碗,夾緊我的尾巴,我忽然想到幾個字——人性繁華。”

——在荊門的一天

她說哪怕是殘疾,只要手腳還在,就要站著。除此之外,她還打過一些散工,但多半都無疾而終。


生活再如何不堪和狼狽,稗子雖然會提心吊膽,但是終究會迎來春天。


2

詩歌

於我而言,只有在寫詩歌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靜的,快樂的

——月光落在左手上

雖然上學到高中便輟學了,但是她熱愛看書和寫詩。用她的話說,如果沒有詩歌,她的人生是空洞虛無的,詩歌是她的第二生命,也是她的朋友。

寫詩的餘秀華

陽光灑滿院落,餘秀華沉醉在詩的世界裡。她用一根手指一下一下,有力的敲擊著內心迸發的情感。在這個搖搖晃晃的人間,那個搖搖晃晃的人,一直有一根無形的柺杖。


在火了之後,她幾乎拿遍了整個詩歌界、出版圈的重要獎項。


我希望我寫出的詩歌只是餘秀華的,而不是腦癱者餘秀華,或者農民餘秀華的 。


3

婚姻

19歲那年,父母把大她十二歲的男人尹世平,入贅進家裡做上門女婿。尹世平常年在外打工,每逢過年才回家一趟。


沒有穩固的感情基礎,缺少溝通交流,加上價值觀念的偏差,兩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尹世平外出打工的背影

他揪著我的頭髮,把我往牆上磕的時候,小巫不停地搖著尾巴對於一個不怕疼的人,他無能為力

——我養的狗,叫小巫

那個在下雨天,沒來接她,但摔倒時卻會笑她的男人,她記得。

把她的頭往牆上磕時,心裡的無助與悲涼感,她也不會忘記。


尹世平

尹也不過是芸芸眾生中,一個被傳統鄉俗薰染、和粗鄙的平凡男人。他木訥不會說好聽的話,更不懂浪漫,取悅女人那顆脆弱的心。


倘若他遇到的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也罷,但卻剛好碰上一個不羈的靈魂,敢為愛生和死的靈魂。所以,當餘秀華出名後,有了底氣,在提起離婚時,那個男人的不甘與委屈,一點就燃。


餘秀華與丈夫爭吵


好在,最後如雙方如願。多次協商後,餘秀華最終把詩歌的版稅15萬,外加蓋村裡兩層的樓房,一同悉數交給丈夫。

餘秀華與丈夫調侃大笑


民政局回來的路上,兩人笑逐顏開。沒有了平日的互損,有的是少有的相互調侃。

這或許是一種解脫,更是相互的成全。


4

父母

我知道我的父親永遠不會有白頭髮,因為他有個殘疾的女兒,和一個要參加高考的孫子,他的白髮怎麼敢生出來?

—— 一包麥子

有天夜裡,她看到父親背對著月亮抽菸。那個生長過萬頃麥子的脊背,開始變得越來越窄。從父親可以把一包麥子,像頂樑柱一樣扛在肩上,再到只能舉到齊腰的高度,就滑了下來時,她已經意識到了些什麼。


她向父親打趣道:“爸,你一根白頭髮都沒有,舉不起一包麥子,是騙人呢?”

餘秀華父親

只要提起秀華的過往,父親便哽咽得泣不成聲,他覺得自己虧欠孩子太多。每次與丈夫發生爭吵,秀華總是屬於理虧那邊,對於父親的立場她心裡清楚得很,他是怕她落得孤苦伶仃一人的下場。

餘秀華父親落淚

以前秀華就問過母親一個問題,你是活給別人看的,還是自己看的?母親沒有猶豫,說是活給別人看的,至少別人看到這個家是完整的。


對於自己想要結束不幸的婚姻,母親則處於極力反對的態度。在老一輩的眼裡,結婚代表一個完整的家庭,而離婚則代表一個人婚姻的失敗。

餘秀華與母親

她病了以後,我從來沒有在她面前哭過,她說我的心比榆木還硬

我笑,幾顆野草莓在黃昏亮得,很像我在幾個夜晚吐出的血塊

——《和母親散步》節選

在得知母親患癌後,她開始害怕起來,會不會再也沒人陪她拌嘴了?即便嘴上不說,但心裡卻希望生病的是自己。


在採訪裡,有人問秀華母親:秀華現在挺能幹,可以自己賺錢了。她回覆:這我倒沒有什麼佩服,人的一生,如果有個完整的家,家庭和睦相處、相互體諒,我就佩服這樣的人。

餘秀華母親

短短几句話,道出作為一個普通母親的心聲。家人不會因為你是否大富大貴,而離開你,家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沒有訣竅與捷徑:少點計較、多點關懷。

她愛她的母親,對她的愛從始至終尤為真真切切。


5

後記

整部記錄電影,除了是一個女人稀鬆的日常,更是看到了另一種不同的人生。


暫且拋開她的所有標籤,就是一個普通女人對不健全的身體,與自卑的心理做抗爭;對靈魂能產生共鳴情感的渴望;對自己熱愛寫詩帶來價值意義的自信與篤定...

餘秀華

在餘秀華的詩爆紅網絡後,很多人曾擔心她頻繁的活動,會影響到詩歌的創作,她不可否認。


她曾表示自己不會被一些虛無給真正擊中,在她的世界裡,生活就是最本質的自己,而活動與參加節目卻都在生活之外。


其實她心裡異常清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她是麥田裡的稗子,而詩歌是孤獨的求助者,所以在她的世界裡,沒有背叛和出軌。

繁華落幕的孤獨

一個詩人,擁有極度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同樣也意味著,內心的敏感與脆弱比常人放大數倍。


她在聚光下侃侃而談,機智問答。而回歸現實時,還是會不斷窺視自己的傷痛。殘疾對一個人的影響,創傷絕不僅是在身體,更多則是一輩子需要克服的種種心理問題。

餘秀華房間

所謂的出名,於她而言,比起半夜疼痛醒來,身邊無人更荒涼。

熱鬧與繁華終會散去,孤獨註定無解。就像她說過的:“我始終無法祛除人生的荒涼感,我設想過,如果真的有人陪伴,我還是不能,所以我看重這漂泊裡一次次溫暖的相遇。”


如果你對這部紀錄片感興趣,看完後再去讀她的詩,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就像羅曼·羅蘭曾說過:”創造,不論是肉體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總是脫離軀殼的樊籠,捲入生命的旋風,與神明同壽。”

希望答案對你有幫助。


夫妻這點仕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把你當詩人、這就是詩,詩人放的屁都香;

把你當文盲,流氓、這就是低級下流的粗俗的言語

有人捧,你就是杯璃杯,一鬆手、你就是碎渣;

做人還是低調,謙虛、自知之明;

一瓶子水不響、半瓶水晃盪、一滴水還要沸騰;

十分滑稽、荒唐!

不過、對她,我是以包容、憐憫的心態,不想指責、也不想說什麼;

我寧願相信她是詩人、希望她開心快樂就好!


V心懷蒼生


看到這個題目,本人是感覺很害怕的——因為我們連自己都無法完全理解,談何去理解一個他(她)人,並去對別人評價?但凡發生評價,我們就需要有一個參考系,這個參考系無論標榜的多麼客觀,都不免對被評價者做出主觀的刻薄。

但題中所提及的人——餘秀華,這是一個有網絡熱度的人,一個吸引著眾多眼球的詩人,人紅是非多,未免社會上會產生出形形色色對她的看法和評價。筆者是一個愛好文學的人,我不敢如他者一般憑藉個人的喜好,去刻畫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我只想針對個人的感悟,談談我對一個詩人的反思,希望不會對被談者帶來任何的負面困擾。

一、詩人究竟是什麼

詩人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的社會下,詩人這個頭銜顯得比任何其他可以在“人”前加身份定語的職業都要尷尬。比如,我們日常裡可以稱小說家、畫家、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武術家、甚至美食家等等,但是我們很少會稱呼一個人為詩家。而一旦附加了“家”這個定語稱謂,似乎“家”前面的個人主體就變得昇華了起來,他便進入了更高的階層,具有了某種社會性的地位和價值,所以一些社會性的名利也會隨之而來。

但詩人,在當下卻永遠也無法得到這個待遇。當你對別人介紹你是詩人的時候,除了被別人滑稽地一笑和表面上露出的虛假敬仰客套,你還是你自己,沒有任何頭銜性的光環。不信?你看,連高考作文上都表明了這樣一個觀點:“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體裁除外。”

詩人,似乎被不知名者,天然地釘在了生活的恥辱柱上。於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因為這個稱呼的功效性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寫著各式各樣的詩,似乎這種繁華程度大有超越大唐盛世的勢頭。可是詩,卻越來越無力,似乎奄奄一息到無可救藥。

但是對詩仍抱有一絲幻滅的人,似乎並沒有從這些不斷增生出來的格式錯落的長短句中體味到詩的快樂,甚至不住地反問自己,把文字一行行錯列寫開,就真的是詩嗎?我們迷惑了,詩也漸漸地沉寂了。

可是,忽然有一個人,她帶著一首《我穿越半個中國來睡你》這麼辣眼睛的東西出現了。她說這是詩,無數個他和無數個她也漸漸說這是詩。於是,現代詩在將死之時,似乎迴光返照地嘆息了一聲。

是的,《我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多麼地辣眼,多麼地赤裸裸,多麼地直白。直白地彷彿把我們脫過別人衣服和別人脫過我們衣褲時的尷尬和羞怯都畫在了記憶的幕布上。可也正是這樣的直白和熱烈,讓我們在生活中冰封的心還能夠體味和呼吸到一點刺拉拉的疼痛和溫暖,我們不知道這種感覺叫什麼,或許,它就是我們記憶裡所說的——愛情。

那麼詩是什麼?我們似乎朦朦朧朧有了答案。它至少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溫度,能夠體驗到生活的厚度。它像一把刀子,鋒利地劃開我們被艱難和困苦磨礪的心腸,讓我們搏動的心臟蒸發出熱氣騰騰的活力。而餘秀華就是一個有這樣能力的人,她在我眼裡算得上一個詩人。

二、因為餘秀華的身體我們才愛上她的詩?

很多人談起餘秀華的出名,便會歸結到她身體的疾病。更有甚者說,“如果餘秀華和我們一樣健全,她寫的東西可能還不如我”。筆者我自己是斷然不敢有這樣的想法和評判的。

在筆者眼裡,我認為殘疾的餘秀華和健全的我沒有任何本質的區別。這絕不是恭維,因為筆者深深地知道,作為一個詩者,最需要健全的是他(她)的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詩者,只是一個胡亂擺放文字秩序的兒童而非長者。

思想是我們區別於動物的最本質特徵,也是詩人區別於一般文字從業者的最基本要求。它像一把無形的雙刃刀,可以刺向任何想刺的地方,卻又使執刀的人雙手血淋淋地疼;它像一團火,折磨的詩人慾火焚身,卻又害怕它忽然熄滅,再也無法照亮前行的腳步。在這一點上,餘秀華比我們一般的人走的都要遠。有時候,有些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是有時候,對生活的不同深度的感悟力,是一種天份。而餘秀華就有這種天份。

有人說,餘秀華的詩讀起來有感覺,是因為其語言能力差,所以質樸、毛刺刺地扎手。看到這種說法,筆者只能莞爾一笑。如果你真的靜下心來看過餘秀華的詩,她詩歌中那種節奏的把握、語言張力的選擇、意象的設計絕不是一個語言能力差的人能夠駕馭的。這背後肯定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反覆的揣摩詩歌的韻律感才能夠天然混合進去的。當然,我不認識餘秀華,無法確切知道她練習的經過,這只是我本人的一個猜測。

也有人說,餘秀華罵人尖酸刻薄,故意歪解唐詩,人品低下。筆者,也曾看過相關的小道報道,也對其如此行徑心生疑惑。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明,我們在看待餘秀華的時候,無論她有多大的名氣,她首先是一個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就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無論她有多少怪異的行徑,但是我們不能僅憑此就給她貼上“人品低下”的標籤。在面對寂寂無名的孤獨、成名前後人情的冷暖時,我相信她顫巍巍的身軀比我們健康的軀體需要承受的可能更多。我們無需過分關注那些生活中的花邊新聞,只需做一個純粹的對生活和生命有所期許和感悟的傾聽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