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大運河的民間傳說故事:村名中緣何多帶“堤”“壩”“灣”

地名常常記錄和沉澱著特定的歷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大運河流經區域廣,存續時間長,沿途有許多地名與運河有關。

臺前段運河主要流經濮陽市臺前縣的夾河鄉、吳壩鄉和打漁陳鄉,其地名具有明顯的運河特色。這些村莊的名稱中多帶有“堤”(如沈堤、堤頭,另有孫堤、申堤等自然村)、“壩”(吳壩、李壩、王壩、大壩、林壩)、“河”(前夾河、後夾河)、“橋”(萬橋、石橋、西趙橋、東趙橋)、“灣”( 田灣、沙灣)、“堌堆”等與水有關的字眼。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同樣緊鄰黃河的西部幾個鄉鎮村莊的名稱中就不再如此密集地出現這類字眼。而臺前東三鄉正是京杭運河流經的區域,可以推測,這些村莊的命名很可能與運河有關。《臺前縣志》也說,臺前縣村名中含有“河”、“灣”、“口”、“堤”、“壩”、“橋”等字眼的,“均分佈於黃河新舊河道、清水河、趙王河、運河兩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