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如果非要說一樣自己無法選擇的東西的話,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自己出生時的名字,在你還未懂事時,這個名字就伴隨著你,無論你喜不喜歡,所以我們現在有了特別人性化的做法——改名。

但是在古代,以孝為先,改名字這件事還是非常不妥當的,所以,便出現了“自號”這一更加人性化的做法,古代的文人墨客們,誰還沒幾個“自號”呢?那麼,這“自號”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又是如何興起的呢?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自號的起源與發展

萬物必有根源,而這根源,往往在發展的過程中失去其原有的意義,自號也不例外。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說起自號的起源,則要先講到“號”,而這“號”的起源,還要追溯到黃帝時期

《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號有熊。”可見,在黃帝時期,“號”代表的是部落的名稱,在後來的文獻記載中,也見得“號”用作表示部落首領的名稱,再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採上古帝號,再著皇,號曰皇帝”,由此,後來的歷代君王都以皇帝為號,這便是“號”最初的用法了。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雖說“號”的起源早至黃帝時期,但是“自號”卻並沒有那麼快流行起來,唐宋以前,“自號”也只存在於少數上層的文化精英里,一般人是沒有“自號”的

我們所熟悉的最早時期的“自號”,便是陶淵明的“五柳先生”了,而在這個時期,“自號”的意義已與其起源意義大為不同,而更是多了一些個人的情感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魏晉時期的動盪。到唐宋時期,“自號”真正開始流行起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時人們對於道德倫理更加重視,並且在文學方面也達到了高峰,而此時“自號”的取法,也變得更加多樣,“自號”這種相對比較隨意的叫法,也真正走上了歷史舞臺。


自號的取法

說起“自號”,顧名思義,即自命名號,簡單來說就是古人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沒有太多要求,隨心所欲,想取幾個取幾個,想怎麼取怎麼取。

在這其中還有稍稍特別一些的,就是“別號”,也就是別人給你取的號。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雖說“自號”沒有特別要求,隨你天馬行空去取,但是它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自號”的取法,也大概就是以下幾種: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1.根據籍貫和居住地環境來取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想必無人不知曉,而這“五柳先生”就是因為陶淵明的住宅旁有五棵柳樹,因此便引以為號,廣為流傳;除此之外,“青蓮居士”李白,他的自號來源就是因為自己老家在四川青蓮。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2.根據自己的志趣抱負來取

取自號的多是文人墨客,而文人墨客也最是充滿抱負,滿懷熱望,因此,很多文人名士都會取號來表示自己的偉大抱負和美好憧憬。

“古籍一千卷、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老頭子一個,故稱六一居士。”

說到這裡已然明瞭,我們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之號便是如此得來,以此“六一”來表示自己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景,也是一種高端的自嘲。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3.根據形貌特徵、年齡等來取

前面說到自號的取法可以天馬行空,而這其中最為特別的必須有辛棄疾

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而這“六十一”其實就是其姓名當中的“辛”字的拆解,“上人”則是對出家人的尊稱,由此也可以見得古人自號的趣味性以及取號的“任性”。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而在這“任性”的代表當中,還有一位最為典型,他就是祝允明。說起祝允明,可能大家一時都反應不過來這是哪位名士,但是提起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祝允明因為自己長相不同尋常,並且右手有枝生手指,因此就以“枝山”為號,以此來自嘲自己的長相醜陋,而在流傳過程中,不知何時竟被文學化,也是一樁趣事。


4.別號的講究

前面說到,“別號”,也就是別人給予的名號。也正因為是別人給的名號,所以流傳起來相對容易,也更為廣泛,而這當中最有名的,怕還是我們著名的詩仙李白。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李白別號“謫仙人”,而這別號就源自賀知章。相傳賀知章在看到李白所作的《蜀道難》之後,大為驚歎,直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由此,李白的“謫仙人”的名號便得以流傳。


自號流行的原因

古代對於孝道可謂是推崇備至,再加上那各種繁文縟節,禮儀規範,使得姓氏名字都帶有了特殊的意義和用法。長輩喚小輩可以直呼其名,而同輩之間萬不能喚其名,只能稱呼其字,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種的限制,使得人們想要努力去打破這些規範,因此便有了“自號”。

另一方面,自號也是文人墨客們表達自己心境和抱負的一種途徑,而這些人往往也具有極強的帶動力,能夠掀起潮流,使得大家紛紛效仿,因此,唐宋時期自號開始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人的“自號”有什麼講究?談一談古代文人墨客“號”的由來

自號作為一種比較隨意的稱號,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雖說自己的命運無法完全掌控,但是自己的名號還是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如今,自號似乎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鮮少見到擁有自號之人,但是它卻又以其他形式存在著,就如作家的筆名,就如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網名

歷史是不斷進步發展的,也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自號抑或是其他事物,無論其現在是徹底消失抑或是依然存在,它們都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不必為其消逝而感到惋惜,而更應該為其發展成熟而感到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