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导读:

后世人将汉武帝与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自然有其道理。秦始皇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他的伟大,而汉武帝在功绩上几乎不弱于秦始皇,他奠定了强汉的局面,开辟了广阔无边的大汉疆域。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显得那么特别,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才将其与始皇帝并列,是为了更加凸显出汉武帝不凡的一面。

但是如此出类拔萃的汉武帝在人生中也有些许污点存在,好战的汉武帝打下强汉的威名,但连年持续不断的战事却也让西汉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穷兵黩武让百姓怨声载道,后来以至于影响到了汉武帝自己的统治地位,"巫蛊之乱"也是在这个比较恶劣的背景下发生的。

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汉武帝

晚年的汉武帝比较崇信方术,再加上汉武帝与儿子刘据聚少离多的原因,才容易被宵小之人蛊惑,最后造成太子刘据被冤死的局面。显然在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反省了,他检讨自己并且试图弥补过错。其一,改变策略,重新回到汉初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其二,选择优秀的继承人,他选择小儿子刘弗陵当太子,继承自己的帝位。

这两个决策也为西汉之后的中兴局面奠定了基础,是汉武帝有一次英明神武的见证。而本文主要给大家说说刘弗陵称帝后,又是如何继承汉武帝的遗志,带领大汉王朝走向兴盛与繁荣,因此来证明汉武帝的慧眼识珠。刘弗陵其实是汉武帝最小的一个儿子,说起来刘弗陵的出生经历还很奇特。

据传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足足怀胎十四月才生下,又因与上古尧帝一样都是怀了十四个月,故而刘弗陵被汉武帝十分看重。刘弗陵上头还有几位哥哥,按理说他们是最有机会当太子的,然而他的这几位哥哥要么资质不足被汉武帝嫌弃,要么有人为人奢侈,行为不检点,胜任不了太子之位,还有的皇子坐实了谋反之心,被监押了。

​汉武帝思前想后还是自己的小儿子最合适。因为刘弗陵从小就表现优异,说来也是奇怪,年仅才五六岁的他,在身体素质方面要异于常人,比别的同龄人更强壮。再者,刘弗陵十分聪慧,聪明伶俐。自打汉武帝失去太子刘据之后便有些郁郁寡欢,而聪慧可爱的刘弗陵算是为数不多能让汉武帝感到欣慰的人。

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汉武帝

那年病重的汉武帝将8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并且汉武帝还找了几位自己认为靠谱的重臣来当托孤大臣,其中有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等人。不久汉武帝与世长辞,刘弗陵正式登基称帝,史称汉昭帝。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刘弗陵称帝之前,他的母亲赵氏因触怒汉武帝而遭到斥责,后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至于赵氏所犯何事在史料上却无提及,但后世人多有猜测,这是汉武帝吸取吕后乱政的前车之鉴,为了防止"主少母强"赵氏乱政的局面发生,于是痛下杀手。

说到底汉武帝也是为了刘弗陵将来的帝业考虑。要知道,当初汉武帝还是一少年天子时,常要受到窦太后的节制,一些政令无法正常下达,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完全执掌大权。由此看来,汉武帝此举是为了让明日之星刘弗陵早点成为伟大帝王,可谓用心良苦。而刘弗陵后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汉武帝的决定是正确的。

刘弗陵成为了汉朝有一位明君,为"昭宣中兴"奠定基础,让西汉的国力得到了稳定的恢复,扭转了之前因穷兵黩武而造成的惨淡局面。

其中班固就曾对汉昭帝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班固可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也是《汉书》的撰写者,所以他对汉昭帝这番评论可谓含金量十足。

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刘弗陵

这句话主要赞扬了汉昭帝在用人方面的能力,少年天子刘弗陵委任霍光,同样不起疑心,汉昭帝对霍光有充分的信任,而霍光又忠心辅佐,这才有了大汉再次中兴的局面。

显然,班固看到了刘弗陵身上具有明君的气象。刘弗陵除了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帝王心术之外,自己还有折叠识破谗言的特别能力,完全不输给后世狄仁杰之类的断案高手。

原来有人眼红并不满当了托孤大臣的霍光,想要陷害他。并且当年燕王刘旦对刘弗陵也感到不满,凭啥让不懂事的小孩当皇帝?燕王刘旦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希望他们支持自己当皇帝,当然前提就是要杀死霍光和废除刘弗陵。于是这几股力量一拍即合,结合起来共同对付刘弗陵与霍光。

燕王刘旦先是给刘弗陵写了一份奏折,谎称霍光想要借助匈奴兵力,自立为帝,并且希望自己带兵入朝保卫刘弗陵。然而让刘旦没想到的是,刘弗陵看了奏折之后就不理睬,将奏折丢在一旁。等到第二天,霍光得知刘旦和上官桀要陷害自己的举动后有些惶恐,便不去上朝。

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霍光

而刘弗陵在早朝上看到百官之中没有大将军霍光的身影,便向朝臣问霍光去哪里了?这时上官桀就说,燕王揭发霍光谋反,现在霍光不敢来上朝了。刘弗陵听后没有马上表示,还是让人请霍光上朝,而霍光上朝之后马上脱下官帽跪地自责。而刘弗陵高坐在龙椅上,对百官直言那道奏折是造谣,霍光要是造反不用几日就可调集大军。

为何远在天边的燕王却率先得到消息,还提前写奏折。刘弗陵又接着讲到,霍光要是想造反,早就可以何必等到现在。霍光听了少年天子刘弗陵的话,顿时感激涕零。而朝臣们听了刘弗陵的话,皆被其智慧折服,小小年纪就能明辨是非,能识破政变的阴谋,真是了不起。此后这些大臣再也没有小瞧汉昭帝刘弗陵的心,同时也不敢在针对霍光。

这也使得霍光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起来。后来刘旦与上官桀等人计谋失败,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直接发起政变,可是后来他们政变消息败露,又被霍光得知。于是霍光率先动手,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逮捕。

而燕王刘旦自知不能得到赦免,便自杀了。经过此事后,刘弗陵对霍光的信任度再次提升,同时霍光真正算是权倾朝野了。他的亲戚皆在朝中担任大官,其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俨然霍光成为了当时西汉的统治者。

我们再返回来说说汉昭帝刘弗陵,在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这位正处在风华正茂年纪的帝王却悄然而逝,因病驾崩于长安未央宫。那年他才21岁,一位有望成为汉武帝第二的明君,却英年早逝了。

浅析少年天子刘弗陵: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悄然而逝

汉昭帝刘弗陵

结尾: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皇帝。幼年时就被汉武帝看好,8岁就登基称帝,执政13年。但他年仅21岁便去世,算是大汉朝的一种遗憾。若刘弗陵能活久一点,也不见得不能成为像汉武帝那样英明神武的皇帝。

少年时就接过中兴大汉的重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刘弗陵年纪那么小,而那些托孤大臣可一个个跟人精一样。可是刘弗陵并没有表现出不堪大用的一面,他充分信任霍光,相信父亲汉武帝的眼光,君臣齐心协力才有了汉朝中兴的局面。这其中,刘弗陵当真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