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夢想過做一位君臨天下、一言定人生死的“皇帝”。尤其是當那些古裝劇出現在人們眼前時,現代的仿古便流行了起來。如古代裝飾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模仿者古人的行徑表現對古風的熱愛,另如成年人間流行起來的詩詞格律,以古代《平水韻》及現代的《中華新韻》為主模仿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並加以創作。

其次則是那些仿照如《甄嬛傳》《大秦帝國》宮廷古裝劇的勾心鬥角、權謀捭闔的各個群體在網上所體驗出來比如“政界”等社區交流。但是這些仿古的人可知古人的文化內涵?比如古代九的含義或為什麼皇帝自稱九五之尊?

一、古代對“九”的認知與內涵

1、數學九的出現

遠古時期人們並沒有出現數字,簡單的記事方法只有“繩結”。即是用一根繩子反覆進行捆綁,而繩上出現的一個個“結”便被用以記事。直到後來倉頡造字人們便逐漸使用貝殼、獸骨進行刻字記事,而那時候也僅僅只是一致十的數字記憶,

直到後來阿拉伯數字被引用進來我們在開始應用。

所以在古時人們並沒有數字的含義,最多是刻在獸骨上的“象形文字”。不過據史料記載在武則天時期便出現了大寫的數字,而被廣泛應用的時期是在明朝。在這其中有一個故事,因為當時郭恆案,朱元璋發佈法令明確要求人們由原本的“一、二、三、四…改為壹、貳、叄”以此用做記賬,所以若說數字九什麼時候出現的要看商朝那時的甲骨文出現的時間了。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2、古人對九的認知

《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侯論》中有言“天地之至數,始於以,終於九焉”,因此得以知曉早在黃帝時期,“九”這個數字就有了明確的定意。而以前甲骨文上“九”是探究的意思,即由“厷”(即“肱”)與“又”(抓、掏)混合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這是最初的定意,直到《易經·乾》中又寫到“初九、九二、九三”等等,並在其中又賦予一種定意。

古時的人們沒有數字記憶的觀念,因此常以自己的十根手指進行數數,而在十根手指中十指是被認為是“極限”,九在極限之前,所以便把極限的地方以“九”稱呼。因此在古時人們有了九部、九天。後來周文王衍八卦同樣把“九”定意為了“極限”,因此《易·乾·文言》中寫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3、“九”的廣泛應用

古人各朝認為“九”是天地之極,因此在各個領域均以九的用意進行創作。在我們所熟知的鼎類器具上“九鼎”是最有名也是最神秘的,而當時的夏禹便以九為意另以天下為極,創作了九鼎並把天下萬物刻在其上。同時在天下治理中用到九進行劃分,稱其“九州”。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在建築方面古人們算是用到了極處,舉世聞名的故宮在建造各個大殿時均安“九丈九尺”為計,甚至在

殿門、宮門、大小城門上的門釘都是橫九、豎九總計九九八十一顆。而在臺階上也是如此,其次則是故宮的房間數,都以九或九的倍數進行製造的。可想在古時人們是多麼喜愛“九”。

二、“五”所體現的文化思想

1、“五”的含義

“五”最早見於甲骨文中的“金、木、水、火、土”,以此代表天地萬物的構成元素,以天算則以木、火、土、水、金等星為計,又在地則分為了金、木、火、土、水用以代表五種物象,其次又在方位中劃分了五方即是東、南、中、北、西,在人道上便又定了仁、義、禮、智、信,而這就是最開始的陰陽五行學說

正是因此古代的學者文人受到“陰陽五行”的影響,便把“五”用在了各個領域,如五臟、五色、五音、五方、五官等等,“五”便成為了人們傳統思想中的“聖數”,在北宋的《廣州重建五仙洞記》

就記載到“仙人之服與羊各異色,如五方。而這其中又有相生相勝的思想學說。由此可知古人在天地萬物的定義上均以五行為基。

2、陰陽五行觀念

古時的社會上的學者文人在定意天地萬物時均安“陰陽五行”理論而分配,並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其中著名的就有中醫、宗教、天文等等。可以說自西周時期出現陰陽五行學說開始,後世的人們都受到了它的影響。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而陰陽五行作為古典哲學的核心,在後世人們研究天文、地理、空間時起到了很大幫助。與此同時在各個時期都有很多名人進行參悟註解,如《老子》中寫到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中寫有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因此在古人理解中陰陽學說被定為了擇吉術的重要理論,五行學說即成為了古時人們的哲學思想。

另一方面人們又把五行當做了一種“文化思想”,並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而這五種物質又是相互變化、相互影響的,因此又把這些變化和影響定意為了“生”和“克”,同時又把陰陽與五行進行了區分,賦予了不同的定意。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說到“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如此可以看出古人在思想哲學這條路中走的有多遠。

三、“九五”寰宇稱尊

1、九五被賦予的寓意

上文寫到了九與五的不同含義,而九五則是象徵著至高無上。在《易經·乾卦》中說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又說“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都說明了九五的尊貴與地位,因此在後來人們常把“九五”指做帝君、皇帝的意思。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而另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把數字分為了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而五則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後又稱“九五之尊”,也是形容古時的皇帝。

正是因九五象徵的是天地間至高無上的尊貴寓意,古代封建社會上的達官顯貴跟那些整天圍在皇帝身邊的文臣宦官便喜歡以此稱當時的統治者,盡顯自己拍馬屁的能力。後來人們也就習慣了這個稱呼,主要是皇帝確實當時權利力最大的統治者所以這麼稱也沒什麼,因此後來便認同了這個觀念。

2、九五代表的性質

在各個朝代的文獻典籍中我們都能找到關於“九五”的解釋與使用,其中多數寫的是關於當時最高統治者的事件,如《舊唐書·突厥傳上》中寫到“ 突厥之所以掃其境內,直入渭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

這裡便直說了九五代表的是當時皇帝的地位,而在《晉書·東海王越傳》中又寫到“遂裂冠毀冕,幸百六之會;綰璽揚纛,窺九五之尊。”

結合上文所講我們可以看出古時人們普遍認為“九五”就是指皇帝。正是因為“九五”代表著當時最高的地位及又象徵著天地間的至高無上,因此古代的人們便稱當時的皇帝為“九五之尊”,這寓意簡單明瞭,其所代表性質也是很讓人理解,因此便被很多人認同。

而另一種說法是乾卦的六爻中,一二三爻象徵著人,二三四爻象徵著地,四五六爻象徵著天。若是按社會層級來算,分別對應著普通民眾、縣級官員、郡及官員、中央官員、皇帝。

皇帝為何都自稱九五之尊?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意蘊

而從卦辭來看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假若你自己開始是一條潛龍在積累自己騰飛的資本等待力量一飛沖天,而九五則是遇到了風雨即是機會便開始騰空而起,御風化真龍。

結合卦辭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知曉易經中的九五爻代表著已經羽翼豐滿的龍,而龍又是最為尊貴的,而皇帝又是人間至尊。因此九五便暗指人間帝王,代表著最尊貴的人物。後來人們便把皇帝稱為“九五之尊”。

結論:

古人思想哲學的境界不是我們現在的人們可以與之相比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好就比如那一本《易經》,要說現在的人們有誰能真正參悟明白它估計現今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比如《黃帝內經》估計就更沒有那個人能在創作與其同等的著作了。這些種種都說明了古人的聰慧。

如果還有誰不服這個說法,那就不得不說一個道理,假若讓你處於封建迷信那種階級統治的社會,沒有現代這些幫助你能創造出這些經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