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導讀:說起明朝的高人,我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武當山的開派祖師,一代宗師張三丰。在浩如煙海的明代史料中,對於張三丰的記載數不勝數,無論是哪一種史料,都對張三丰讚譽有加,視為神仙人物。根據史料記載,張三丰本名張君寶(一說全一),三豐是他的道號,張三丰生活在元末明初,是遼東懿州人,他身材高大,不修邊幅,經常穿得破破爛爛,但是他武藝高強,精通道家學問,不僅可以著書立說,還能一個人打死一百多強盜(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最後隱居武當山,開創武當一派,成為名揚天下,威震江湖的大宗師。

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早在元朝張三丰就被皇帝加封為“忠孝神仙”,元朝滅亡之後明朝建立,但是張三丰的威望不減反增,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久仰張三丰的大名,都曾經下詔請張三丰入京,但是張三丰卻沒有接受。明成祖朱棣因為敬仰張三丰,多次寫信給張三丰,在信裡面尊稱張三丰“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還給張三丰加封了“猶龍六祖隱仙寓化普度天尊”的尊號。

不過張三丰何等聰明,自然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風險,再者張三丰也不是那種貪慕虛榮的庸俗之人,他生性高傲,自然不會違背自己的本性去京城和朱棣見面,正如陶淵明的那兩句詩歌“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據說張三丰一直在名山大川之間遨遊,猶如閒雲野鶴,不受朝廷王法的束縛,一直活到明英宗朱祁鎮天順年間才駕鶴西遊,成為我國曆史上永遠的傳奇。

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除了張三丰之外,在明朝還有一個高人,此人生於元朝,活到了明憲宗成化年間,和張三丰齊名當世。不過此人並沒有高深武功,也沒有開宗立派,他是一個隱居近百年的苦修之人,活了120多歲,卻鶴髮童顏,被成化皇帝請進皇宮詢問養生之術。根據史料《高坡異纂》記載,王士能在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出生於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的一個大戶人家,家中非常富裕,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但是王士能長大後,卻不像其他人那樣讀書考進士,也沒有到處吃喝鬼混,更沒有娶妻生子,他只有一個愛好,那就是:修仙求長生!

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為了達到目的,王士能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告別家人,來到四川的大雪山,尋求世外高人,在一個山洞裡面王士能遇見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頭,老頭只有一米多高,跟個孩子似的,披著毛氈在石床上打坐。王士能知道老頭不是一般人,就主動留下來伺候老頭,老頭也不說話,每天讓王士能吃盛在布袋裡的苦澀的麵粉一樣的東西,王士能受不了,老頭卻吃得很香甜,王士能只好自己去找別的東西吃,渴了就喝山中的泉水,條件很苦,但是始終沒有離開。

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三年之後,老頭髮現王士能是個能吃苦耐勞的人,於是說:“子可以語道矣。”說完就開始悉心教導王士能修身養性的氣功法門,王士能非常聰明,完全得到了老頭的養生練氣的訣竅,然後告辭老頭來到了山東濟寧,在一個深巷的破屋裡面隱居了幾十年,每天只喝水,然後吃點水果和蔬菜,從來不吃肉,不喝酒,更不近女色。當地的人見王士能“白髮被頤,肌膚瑩白如少壯。”非常佩服他,都將王士能稱為王神仙。

此人和張三丰齊名,活了120多歲,斷絕酒肉女色,自稱:我非常快樂

後來當地一個姓王的指揮慕名求見王士能,一交談才知道王士能是指揮的叔祖,指揮怕有假,問了王士能很多王家先祖的家事,王士能回答的全部準確,指揮馬上磕頭向老祖宗請安。指揮回去之後將此事告訴了同僚,王士能的名氣很快一傳十,十傳百,最後遠在京城的明憲宗朱見深也知道了,派人將王士能請進皇宮,讓王士能講解養生之道。

王士能說自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能夠堅持近百年清心寡慾,不問世事而已。明憲宗問他,修道如此清苦有何快樂呢?他說,自己在打坐時候可以體驗“天人合一”的寧靜,感悟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這就是最大的快樂。明憲宗對王士能給予重賞,送王士能離開,王士能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當時他已經120多歲了。

參考資料:《明史》《高坡異纂》 《玉光劍氣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