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真的参与暗杀希特勒了吗?

张进娣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按照当时的形势,隆美尔不会傻到去参与暗杀希特勒。另外出于两人特殊的关系,隆美尔也不会暗杀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德国国防军上校施陶芬贝格带着两枚炸弹,来到了希特勒战时工作地狼穴,企图发动暗杀。结果未成功,希特勒只是受了点轻伤。

经过简单的包扎以后,希特勒便对希姆莱下达了调查此次暗杀行动的命令。有了希特勒的支持,希姆莱发动手下四处搜查,并且逮捕了大批与此次事件有着关联的人员。总计7000多人被希姆莱逮捕,5000多人被杀害了,其中就包括隆美尔。

被逮捕后,隆美尔态度坦然,并未反抗。要知道,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握着几十万的重兵,完全具备反抗的实力,但他没有违抗“元首”的命令。从这一点也可看出,隆美尔并未参加此次暗杀事件。如果他要是参加了此次行动,肯定知道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必然拥兵自保。

从当时的大环境来分析,德国虽然四面楚歌,东线的苏军已经反攻进入波兰境内,西线的英美等国盟军也在深入欧洲腹地,但是希特勒还是拥有数百万可以一战的军队,以及大批支持他的人。隆美尔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就很难反抗希特勒了。

另外,在隆美尔军事生涯中,希特勒可谓是他的“伯乐”。如果没有希特勒的提拔,隆美尔的升迁之路不会如此之快。而且隆美尔与希特勒的关系前期也不错,隆美尔曾是希特勒警卫部队负责人,这也证明希特勒信任隆美尔,否则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他。隆美尔在情感上是忠诚于希特勒的,不会去暗杀他。

对于隆美尔来说,最好的选择是面见希特勒,将事情说清楚,希姆莱却未给他这个机会。10月14日,希姆莱带党卫军将隆美尔的住所包围,随即向其宣布了元首的命令,隆美尔听完后安抚家人,坦然服毒自杀。

隆美尔自杀没多久,德国官方对外宣布隆美尔死于脑部疾病。叱咤一时的战将就此消亡。


兵说


“沙漠之狐”隆美尔是一位杰出的世界军事家,然而他最后并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在希特勒的逼迫下服毒自杀,为何昔日的宠臣最后落得一个服毒自杀的下落呢?

二战爆发后,隆美尔大放异彩,特别是在北非战场,用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并且隆美尔在北非战场指挥作战灵活,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他被为“沙漠之狐”,正因为他卓越的战功而一度得到希特勒的宠信。

虽然隆美尔尊敬希特勒,但绝非是唯命是从。他是当时德军将领中为数不多敢直言不讳将军,他还曾经多此拒绝了希特勒的命令。特别是在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这件事上,他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不参与屠杀暴行,因此被赢得了敌人的尊重,丘吉尔称他为“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但这却触及了希特勒的逆鳞,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后来,隆美尔就被从北非战场撤回,逐步被冷落。



刺杀希特勒事件成为隆美尔之死的导火索,1944年7月20日,反希特勒集团实施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行动失败,希特勒逮捕了大量的军官,其中有一部分是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为了希特勒怀疑的对象,被希特勒成为怀疑对象就意味着死亡。

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命人给隆美尔送来毒药,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到军事审判,家人也要受到牵连。”最后,隆美尔选择了服毒自杀,之所以为隆美尔举行国葬,也无非是想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已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续命。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就是隆美尔到底有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呢?实际上,有没有早就是个谜案,也无关紧要。隆美尔也并非是因为被怀疑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死,最根本是原因是希特勒要的是一条听话的狗,显然隆美尔不是的。而刺杀行动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希特勒为了消除隆美尔这颗定时炸弹,不得不将其杀死,以绝后患。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绰号“沙漠之狐”的隆美尔,能征善战,在德军地位很高,曾经做到陆军元帅,原本也是希特勒的股肱之臣。跟希特勒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忠实的执行着希特勒建设第三帝国的梦想。


但是随着战局的推进,希特勒的理想越来越疯狂,其行为也越来越失控。隆美尔毕竟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思维的军事家,他已经预感到帝国正在希特勒的疯狂中走向毁灭。于是开始跟希特勒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希特勒也开始对他不耐烦,动辄指责、羞辱隆美尔。

隆美尔开始对希特勒产生怨恨,于是有刺杀希特勒的组织找到他,希望他加入刺杀计划。隆美尔认为希特勒虽然可恨和危险,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没有他。在战争的紧要关头,如果德国失去希特勒,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大乱。所以他拒绝了加入暗杀组织,但是他也没有将这一切报告给希特勒。



后来暗杀失败,在盖世太保的严刑逼供之下,杀手供出了所有的人员包括曾经接触过的隆美尔。所以隆美儿其实挺冤的,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暗杀希特勒的计划,但是他也没有将该计划向希特勒报告,这也让希特勒非常愤怒。一个人无法,容忍一个对自己不忠心的人,最后将隆美尔赐死。


谢金澎


答案是没有。作为典型的德意志职业军人,隆美尔一辈子不可能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他的最高领袖。虽然到了战争后期,隆美尔确实认为战争应该结束,挽救德国不再受战火蹂躏的最好方法,就是希特勒下台。但是隆美尔认为,哪怕让希特勒受审,也不应该暗杀他。

隆美尔和希特勒,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都在一战时当过步兵,都是运动战的鼓吹者,有差不多的身高。在贵族家庭和军事世家出生的将军云集的德国军界,他们都缺乏背景。希特勒在狱中,读了隆美尔为军官学校编写的教材,对他的战术思想大为赞赏。

所以希特勒掌权后,数次破格提拔隆美尔,到非洲打仗1年就成为上将,半年后晋升为元帅。百忙之中的希特勒,总是第一时间回复隆美尔的信件。对此,隆美尔又总是在给他妻子露西的信中,表达无比的感激与自豪。

希特勒对隆美尔的直言上谏,从来不怪罪,最多笑称“我的将军,你完全不懂政治”。隆美尔是唯一一个与元首握手时,常常不摘手套的纳粹高级将领,也是唯一一个敢于违抗希特勒命令,阵前不通过德军最高统帅部,就改变计划的纳粹元帅。希特勒对此,一直十分宽容。

另一方面,隆美尔又对希特勒的知遇之恩感恩戴德,专门制作了一本烫金的皮革面战地日记,贴上他拍摄的沙漠照片,作为礼物题赠给希特勒。但是,任B集团军群司令期间,隆美尔力劝希特勒结束战争。从此,这一对君臣渐行渐远。

由于当时隆美尔在军界,尤其是在盟军眼中,声望极高。所以策划推翻希特勒的德国军官们,曾找过隆美尔,希望他能出面举起反对希特勒的大旗,并承诺事成之后,由隆美尔担任国家领导人。这一提案被隆美尔拒绝,但隆美尔也没有告发他们。

隆美尔认为,如果希特勒被暗杀,德国会大乱,局势会更糟糕。隆美尔的参谋人员与斯陶芬贝格过从甚密,也知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并告诉了隆美尔,据称,当时隆美尔一声未吭。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纳粹进行了大搜捕、大审讯和大处决。

有参与者受刑不过,说出了曾鼓动隆美尔并请他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方案。从希特勒最后对隆美尔的处置来看,他也没有真正相信隆美尔参加了对他的暗杀行动。否则,隆美尔就可能会像纳粹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一样,被捕受折磨致死。

希特勒最后赐死了隆美尔,但给了一个国葬礼,并让他的夫人享受元帅遗孀的待遇,对外声称隆美尔死于美军炸伤后遗症。连代表希特勒参加隆美尔葬礼的伦德施泰特,都信以为真。当时盟军获得的情报,也是如此。直到1945年春,二战快结束了,盟军才得知隆美尔的真实死因。

隆美尔终身为帝国效力,却始终没有加入纳粹党。虽然他在战场上狡猾勇猛,但他向来反对滥杀无辜,也从不杀俘虏,因而他被认为是德军中最正派正直和最有骑士精神的将领。这样的将领,可以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但从来不屑于暗杀这种他们眼中的雕虫小技。


世界真的很大


埃尔温·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并成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的作战方式以及多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使得隆美尔在二战将领中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更是被很多军事迷推崇为“纳粹战神”。

隆美尔因为卷入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隆美尔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服毒自尽,时年52岁。但是他的真正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尤其是他是否参加了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始终有不同说法。

隆美尔曾是希特勒的亲密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在二战初期曾担任希特勒的卫队长,而隆美尔统帅的第七装甲师也是希特勒专门为他组建的,隆美尔的师长职务也是空降过去的,可见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和喜爱。

隆美尔为什么会卷入谋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呢?

1943年德军在东线战场连遭失败,面对盟军的攻击,希特勒严令部队固守,增加了很多无谓的伤亡。隆美尔曾和希特勒面谈,请求希特勒放弃北非战场,但是希特勒的固执与独断断送了北非战场的德军,27万人成了俘虏。或许从这时起,隆美尔对希特勒产生了一丝不满情绪。

1944年2月,反对希特勒的,时任斯图加特市长的卡尔.施特罗林曾于隆美尔有过接触。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恳请希特勒结束西线战争,再次被希特勒拒绝,此时的隆美尔或许真的有些心灰意冷了。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三天后发生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反希特勒联盟暴露,被逮捕的军官中有一些隆美尔的下级,隆美尔也因此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此后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最终隆美尔被逼服毒自杀。

综合以上,我们无法确定隆美尔到底有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但是在我看来,他应该是知情者,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个企图通报他的元首,或许隆美尔还保持了默认的态度。

隆美尔死后,盟军大肆宣传隆美尔刺杀元首的壮举,一时间让隆美尔成为了对抗希特勒的英雄。


一点点历史


历史已经证明,事实非常清楚,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本人,并未参与针对希特勒的谋杀活动,尽管在思想上似乎同情那些反对希特勒独裁的青年军官,也认为德国应该停止战争。

由于隆美尔年富力强,本身又是战功卓绝的高级军事将领,在反对希特勒的青年军官中威望极高,希望隆美尔站出来反对希特勒,但提议遭到隆美尔的严厉拒绝,不愿趟这膛混水。

斯陶芬贝格上校,对希特勒独断专行心怀不满,认为战局的恶化是希特勒造成的,唯有杀死希特勒,才能改变德国的命运。

于是,1944年7月20日,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制造了炸弹袭击案,希特勒幸免于难,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盖世太保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开列了希特勒死后政府新成员的成员,隆美尔竟然赫然在目,而且是新政府总统。

隆美尔因为军事上的原因,常和希特勒发生争执,但希特勒知道隆美尔是忠于自身的,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都不利于隆美尔,有涉事者一口咬定隆美尔是指使者,希特勒对隆美尔的态度开始改变,但又不愿意将此事公之于众,就派亲信私下带毒药去见隆美尔。


对希特勒的用意一清二楚,为了保住部下和妻儿的隆美尔,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德国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国葬,陆军元老龙徳施泰特元帅代表希特勒出席了国葬典礼。

隆美尔,是被人陷害的,这位二战时期快速升迁的军事将领,战争年代的弄潮儿,被人为地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成了独裁政治的牺牲品。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国平军史


1944年6月,随着美英法联军成功从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顺利开辟。与此同时,东线的苏联红军挺进波兰,两线作战对于希特勒而言已成定局!图为希特勒和希姆莱视察战况

此时,败局已定的阴影开始在纳粹高层蔓延开来。虽然作为纳粹党魁的希特勒誓死要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共存亡,但这并没有阻止一部分主和派(同英美苏谈判)的出现,克劳斯-施陶芬柏格就是其中一员。

其实,在那个"人人宣誓追随、效忠希特勒"的疯狂年代,克劳斯-施陶芬柏格还算是为数不多的清醒着!他对于元首希特勒的怀疑早在闪击波兰前夕就已经萌生。对于接受过正统军事教育的克劳斯而言,小市民出身的希特勒所绘制的宏伟蓝图只不过是盲目吞并罢了!但当时的他无力阻止……图为克劳斯-施陶芬柏格

随着德军在欧洲的作战计划接连获胜,忙于战事的克劳斯差点就淡忘了他对希特勒的质疑!直到希特勒下令进攻苏联,克劳斯再次意识到希特勒就是军事方面的一个蠢蛋!

以至于他曾这样暗喻希特勒:"身为士兵的我们首先要赢得战争;等我们凯旋而归后,就要铲除家里的瘟疫!"此处所说的"瘟疫"指的就是希特勒。

1943年,克劳斯在北非战场身负重伤,作为隆美尔最为器重的德国军官之一,克劳斯马上被送回慕尼黑治疗,也正是在医院的这段时间,让克劳斯下定了刺杀希特勒的决心!图为隆美尔和希特勒

康复后的克劳斯被安排进了德国本土兵团:一个负责募兵、训练的组织。与此同时,本土兵团还担负着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瓦尔基里行动。这是纳粹为了防止发生内部叛乱而制定的计划,大意是一旦发生叛乱,本土兵团奉命接管国内重要机构并实施镇压!

这对于一直想要刺杀希特勒的克劳斯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打算说服几名本土军团的军官共商大事,并将刺杀行动命名为"秘密德国"。但遗憾的是克劳斯预选的几人都没赞成他的计划。

于是,克劳斯想到了另一个人:"沙漠之狐"隆美尔!而且两人还因此事在法国进行过一次秘密会面,但隆美尔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无功而返的克劳斯决定付诸行动!

1944年7月,克劳斯一共有三次机会杀掉希特勒!但前两次由于希姆莱或者戈林不在场而未能实施(克劳斯意图将三魔头一起铲除),第三次是在当月20号,希特勒要在狼堡举行会议,克劳斯抓住这个机会在会议桌下安装了定时炸弹……图为爆炸后的狼堡会议室现场

中午12点42分炸弹爆炸,四人死亡,但其中没有希特勒!随后,希特勒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数千人被卷入其中惨遭杀害,克劳斯的父亲也难逃一劫!而克劳斯本人被党卫军枪决后焚尸,骨灰则被倒进了下水道……

所以,隆美尔对于克劳斯的刺杀计划是知情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至少也是知情不报!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隆美尔本人并没有直接参加密谋暗杀希特勒的活动,但是在思想上,他是同情那些反对希特勒的军官们的。这一点,从他的临终遗言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隆美尔确实是被希特勒赐药毒死的,死因并不复杂。作为久经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将,隆美尔本人也是不惧一死的!只是,他的临终遗言,颇令人感慨。

得知自己即将死去的消息之后,隆美尔先是上楼,与挚爱一生的妻子进行了亲吻诀别。然后,下楼与自己唯一的儿子曼弗雷德告别,说出了他的临终遗言: “曼弗雷德,我希望你永远也不要当军人!”当儿子问他为什么,隆美尔回答说:“我并不反感军人这个职业。但是,当军人有一种无奈,那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军人为一位独裁者服务时,经常会接到一些违背道德良知的命令。这时候,你的良心就会与你接受到的命令发生冲突,你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所以,最好还是别当军人。”

德国人素以思想深邃而闻名,作为一名勇敢无畏、战功赫赫的军人,隆美尔元帅是死而无憾的。但是,对于自己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人,曾经为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服务和效忠的军事生涯。应该说,隆美尔还是死得心有不甘的。

好在他的儿子曼弗雷德牢记父亲的遗言,后来再也没有当军人,而是从事别的行业,后来还当过斯图加特巿的市长。




临时客


隆美尔并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是他参与了政变。

7月20日密谋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德国抵抗运动主导的刺杀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后续政变行动,密谋借此推翻以纳粹党为首的德国政府、进而和西方的同盟国达成和平协议。

经过后续调查,大约有近200多名纳粹德国各界高层参与7月20日密谋案,其中包括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莱本、19名将级军官、26名上校、2名大使、7名外交官、1名部长、3名国务秘书与刑事警察局局长,以及数名省长、警察局局长和区行政长官参与其中。

希特勒

1944年初,隆美尔的三位好友—卡尔·史多林、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和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开始努力拉拢隆美尔加入反抗阵营,他们需要他的名声及其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此外也还包括他的现役陆军元帅身份。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

同年2月,隆美尔同意支持其阴谋,来“拯救德国”。但隆美尔反对刺杀希特勒的作法,战后,根据露西与其独子曼佛雷德的说法,隆美尔曾说:“这样将会引发内战,将造就一个烈士,并使得战争显得是因为希特勒被谋刺而导致德军的失败”。

在7月20日政变行动失败后,纳粹党政府下令逮捕所有反抗份子,许多人都被怀疑涉嫌,克鲁格元帅也因此畏缩、背弃了反抗阵营,不久后服毒自杀。隆美尔对局势如此发展相当不安。

隆美尔

隆美尔的名字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巴黎的史图尔普纳格在政变失败后自杀未成、在被抓获刑求期间多次大喊隆美尔的名字。同时,他的副官凯萨·冯·霍法克尔也提到隆美尔积极参与政变。

此外,市民反抗领导卡尔·格瑞里尔曾写的几封信与文件中提到隆美尔是潜在的政变支持者,并在政变成功后可作为新政府的军事领导人。


鼎盛成宁


一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隆美尔作为一名军事教官被留在国防军中。1937年初,他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正是由于这本优秀的步兵教科书,隆美尔被希特勒所留意。同样,希特勒也给隆美尔这个一向不问政治的大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到1938年,希特勒已经成为隆美尔心目中的伟人和英雄。他甚至在写给朋友的私人明信片上都要签上“晦,希特勒,你诚挚的埃尔温·隆美尔”的字样。

隆美尔是在1934年9月30日,第一次和决定他未来岁月命运的人物阿道夫·希特勒,十分偶然地相遇了。希特勒曾作为一名士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对《步兵攻击》一书的内容非常欣赏,认为它可能是一部有关步兵教程的最好的书,并且相信该书的作者完全有资格充任元首警卫营的营长一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在法国和北非战场屡屡取得大胜。1942年6月21日,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攻占英军的托布鲁克要塞。转天希特勒就晋升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

但是到了1942年11月间,隆美尔却经历了阿拉曼惨败,撤向利比亚的那段日子。正是在阿拉曼非洲军总崩溃的前夕,隆美尔对希特勒的信仰开始发生动摇。当隆美尔为避免全军覆灭,准备撤退时,传来了希特勒“不胜利,毋宁死”的命令,要求他战斗至最后的一兵一卒。隆美尔第一次破天荒地说:“元首简直是在发疯……”

阿拉曼的惨败,成了隆美尔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他再也没有恢复以往傲视一切的勇气和自信,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曾记叙了他们在当时会面的情景,称隆美尔成了一个“惊慌失措、一心只想撤退的悲观主义者”。事实上隆美尔在德军高级军官层中名声不佳,那些军官们既嫉妒他的成就,又对他的惨败幸灾乐祸。

在隆美尔的非洲军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1942年11月29日,旅程在继续。隆美尔夫人晚间在慕尼黑上了火车。参见谈话的有关记录。这次谈话意义重大,因为几天后,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亲爱的,我真高兴能和你谈及未来的严重局势。”1944年6月,面对诺曼底的败局,隆美尔再次在信中提醒妻子:“你或许能想象得出我们很快就要面临的困难抉择吧,你会记起我俩1942年11月的那次谈话的。”此次谈话的最大可能,是隆美尔在已经放弃对希特勒的忠诚。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暗杀希特勒的事件,即“7·20事件”。这次暗杀没有成功,党卫军在搜查反希特勒军官团的文件中,发现隆美尔也参与了这个组织。其中一份文件是“7·20事件”的主角施道芬格的日记。施道芬格曾经奉命游说隆美尔参加反希特勒军官团。当时,隆美尔尽管也对希特勒产生了怀疑,但是并没有直接同意参与这个组织,只是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我想,出来挽救德国是我的责任”。

希特勒由此认为隆美尔参加了反对自己的组织,于是决定除掉他。但是,由于隆美尔的影响力太大了,希特勒决定勒令其自尽。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在纽伦堡战犯法庭上曾经就此事说过这样一段话:“元首当时不想枪决隆美尔,因为我们已经把隆美尔宣传到了每一个德国家庭里,这样做实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1944年10月13日12时许,隆美尔在赫林根的家中,接待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德国陆军人事部长兼希特勒第一副官威廉·布格道夫中将,这个人曾经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与隆美尔共过事;一位是德国陆军人事部副部长恩斯特·迈赛尔少将。这两位来客非常礼貌地谢绝了隆美尔妻子露西共进午餐的邀请,并希望和隆美尔单独谈谈。

布格道夫向隆美尔表示:“你已被指控为谋害元首的同案犯”,说着,把凯特尔的信交给了隆美尔。上面写道:“元首命你自杀,然后为你举行国葬!否则,将送上人民法庭审判处死!”隆美尔问一句:“元首知道这事吗?”布格道夫点了点头。这时隆美尔很快镇定下来说:“好吧,我承担后果!我把自己忘掉!”他请布格道夫和迈赛尔先离开几分钟。隆美尔到楼上和妻子诀别。吻别妻子后,隆美尔把家里的钥匙和钱包从口袋里取出来,交给儿子曼弗雷德,然后和布格道夫等人乘车离开家,驱车到了3公里外的一片森林旁。布格道夫命令迈赛尔和司机下车,他和隆美尔留在车上。大约过了四五分钟,布格道夫叫迈赛尔和司机过来,隆美尔就没有脉搏了。

10月17日,德国:隆美尔因战伤引起的脑血栓不治而亡。很快,隆美尔妻子露西接到希特勒的唁电:“你的丈夫的死给你带来巨大损失,我对此表示最真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希特勒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希特勒同样不让戈林、邓尼茨等纳粹高级将领得知事实真相,隆美尔的人事档案和他的一生将“清白无瑕”。为了纪念他,还将树立一座纪念碑,并且保证不对他的亲属采取非常的手段。此外,隆美尔夫人将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