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神枪“汉阳造”与日军三八大盖比,优点和弱点都是什么?

发财哥带头佬


应该说汉阳造和三八式之间已经是有了一点代差,日本方面和汉阳造对应的是30式步枪,而38式步枪是30式步枪的改进型号。


这两种步枪是同一个时代的武器。

汉阳造是仿制的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属于第一批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的步枪,在这种步枪还是有很多上一代步枪的痕迹。由于使用黑火药,步枪的闭锁不用很结实,黑火药的膛压可没有无烟火药大,而子弹还是圆头子弹,这种子弹空气阻力比较大,初速也不快。一般就是600米/秒的水平。而尖头弹的初速一般都是800米/秒的水平,这样枪口动能尖头弹可就要高的多。
也是毛瑟7.92步枪弹,原来是圆头弹,后来的是尖头弹,汉阳造用的就是左边这种子弹。而三八式的子弹类似于右边的。


汉阳造用的是这种漏夹,只能是全部打完以后才能补充弹药,后来美国的迦蓝德半自动步枪也是用漏夹。而三八式是用的桥式弹夹。

作为比较早期的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子弹发射药的步枪,汉阳造一开始的问题很多,诸如抽壳钩不够结实等等。不过在中国汉阳造并不是不变的,而且经过不断的改善,最终还是可以用的武器,不过弹药没有改用尖头弹最终限制了汉阳造的性能,尤其是远射能力。而后来大名鼎鼎的毛瑟1898就是在汉阳造的原型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以后的产品,但是中国没有能力做这个改进,只能是小修小补。


汉阳造
拆掉了防尘盖的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则是在30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而30式步枪也是在委员会步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可以说是和汉阳造是同胞兄弟,不过日本人对于30式步枪的改进比较成功,尤其是使用了类似毛瑟的枪机系统,这使三八式步枪极大改善了原来的设计缺陷,而改用尖头弹使弹头初速达到了760米/秒。

由于弹头初速的提高,不但是弹头动能的提高,同时也是弹道更加低伸提高了命中率。这一点和后来小口径步枪弹与中间型威力弹对比的优势一样。

可以说弹药的落后导致汉阳造落后于三八式一代,加上日军对于步兵的训练远远要严格于中国军队,抗战初期日军在正规作战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日军的重武器又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所以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伤亡大而且十分被动。

不过步枪一代的差距并没有像飞机一代的差距那么明显,汉阳造和三八式在步兵通常的作战距离400米中,性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是日军步兵的素质压倒了中国军队,加上中国当时工业落后,纸面上的不落后,到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一定了,同时日常的保养又很差,所以中国军队在步枪上还是吃亏的,不过当时中国步枪的种类很多,除了汉阳造还有大量的捷克步枪,以及其他步枪但是都是使用7.92毛瑟步枪弹,不过随着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封锁,这些进口步枪得不到补充,慢慢消耗掉了。


红色手电筒


抗日战争中,诞生于清末的“汉阳造”步枪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而且该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这些都说明“汉阳造”的性能是值得信赖的。

▲汉阳造

“汉阳造”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其实中国购买的并不是德国真正的毛瑟步枪而是步枪委员会设计的M1888式步枪。该步枪使用无烟火药和铜被甲弹头,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技术。德国军方装备该步枪后,发现经常炸膛,就没有采购该步枪。

▲汉阳造参数

德国原装的M1888式步枪在枪管外有一个套筒,中国称之为“老套筒”。后来中国对其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外面的套筒,将枪管加粗,同时改良了弧形标尺。“汉阳造”步枪的口径为7.92毫米,枪长1250毫米,使用5发漏夹供弹。“汉阳造”的生产线直到1944年才停产,前后50年间大约生产了100万支以上,是近代中国生产量最大型号的步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仍然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汉阳造”步枪比“中正”式步枪落后了两代,比日本的三八大盖落后了一代。

▲三八大盖

抗战时的汉阳造步枪有多种不同工艺级别的产品,其中最正规的就是中正式了,就拿中正式来比较吧!

1.有效射程对比

有效射程和同时代的毛瑟98K都是800米,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很多资料说是460米。

其实三八大盖才是正规步枪,中正式和毛瑟98K严格来说只能算步骑枪,全长1.1米,精度和实际有效射程都不如三八大盖。八国联军时期的毛瑟枪倒是真正的步枪,全长1.25米,枪管较长,所以中正式和毛瑟98K的有效射程都比八国联军时期的毛瑟枪短。

2.枪身长度

汉阳造步枪和三八大盖相比,前者威力大,但工艺粗糙,精度很差,可靠性也很差,枪身和刺刀都较短,不利于拼刺。三八大盖枪长1275毫米(12.75厘米),加上日军的刺刀,全枪长度可以达到1.6米,这比日军的平均身高还高,日军在拼刺刀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

▲ 上为三八大盖,下为“汉阳造”

3.制造工艺对比

对于“汉阳造”步枪的品质,“汉阳造”的质量出现起伏主要是由于战乱导致熟练技术工人大量失散,且优质钢材严重缺乏,枪的质量自然上不去。另外,许多“汉阳造”的使用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枪支机件和膛线严重磨损,导致射击精度下降和故障增多。

4.供弹方式

“汉阳造”的最大缺点就是它的供弹方式,由于采用的是漏夹装弹,如果漏夹没有装满,就无法向弹仓装弹。而且漏夹的弹仓比较复杂,制造上增加了难度。

▲ 左为汉阳造使用的漏夹,右为武汉保卫战外围战地挖掘出的装于漏夹中的毛瑟尖头子弹

5.杀伤力对比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是在三十年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制式步枪,因其枪击上有一个防尘盖,被中国军民称为“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采用6.5毫米有坂步枪弹,但6.5毫米弹穿透性过强杀伤力差,枪身和刺刀都较长,利于拼刺。弹药体积重量小、后坐力小、射击隐蔽性强也算是一种优势。加上该枪使用的是6.5毫米口径,后坐力较小,射击精度较高,缺点是杀伤力没有7.92口径的子弹大。

▲三八大盖的防尘盖

事实上,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使用的步枪主要是“汉阳造”,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使用的步枪几乎全是“汉阳造”。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就是用“汉阳造”伏击了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也就是从那时起,八路军才开始接触到日制三八式步枪。不过,要想从日军手中缴获三八式步枪很困难,因为日军往往在战败时破坏手中武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别看抗日神剧,全是坑爹)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后期只有部分一线主力部队装备了日制步枪,大多数人民武装仍以“汉阳造”为主。

▲战士手中拿的“汉阳造”

此外,“汉阳造”还是抗战期间唯一能在白刃战中与日军三八式抗衡的步枪,这是因为该枪较长,而且所配的制式刺刀全长51.8厘米(刀身39.5厘米),重约0.566千克,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可惜的是,“汉阳造”的制式刺刀产量只有枪支产量的九分之一,结果在战场上主要使用的还是各类杂牌刺刀。说白了还是那会穷啊,不是人穷是正个国家都穷,落后就要挨打。

▲侵华日军的普遍装备的三八式


铁杆军迷


汉阳造原型是1888委员会式步枪,这玩意比起正儿八经的毛瑟枪机差远了,而本子的三八大盖确是正经毛瑟血统。

看这个粗壮的约束式抓壳钩,抽壳抛壳非常可靠,前段两瓣对称的大闭锁突笋可以承受极高的膛压、后端的单个保险突笋可以防止炸膛的时候枪机向后飞,致伤射手。

而1888的枪机还是抄夏利曼的,属于第一批无烟火药的枪机,比较落后。

还有这个漏夹,不打完还不方便换。三八已经用上桥夹了。

从长度来说,两者其实差不多,汉阳1250,三八1275,半斤八两。所以说,从枪机性能而言,三八的精度、射程肯定比汉阳要好的多。

当然,我估计大多人都会对两者的杀伤有疑问。通常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口径就是正义,而汉阳是7.92mm,三八只有6.5mm,那是不是汉阳杀伤比三八强呢?不一定。汉阳打的是7.92x57mm毛瑟圆头弹,这种弹在20世纪初就被欧洲各国淘汰。

原因是啥?咱们可以从达姆弹去考虑,为啥当时有达姆弹?因为自打黑火药变成了无烟火药之后。膛压大大增加,子弹的口径和质量也相应缩小,否则无法承受后坐力。而且为了防止铅挂膛,人们还在弹头上覆铜,但这样一来子弹就太硬。早期的圆头弹初速就600出头,加上弹头太硬,射入人体之后不容易碎裂和翻滚,所以弹道伤害很差。因此英国人开始在弹头上刻槽,让弹丸能在射入人体之后变形扩张,以增加其伤害。

后来达姆弹被禁止并不是因为太残忍,而是人们发现尖头弹不但可以降低风阻,使得子弹存速大大增加,弹道更平直。而且高速和质心靠后的弹头构造可以让子弹在射入人体之后翻滚+碎裂,效果不比达姆弹差,而弹道比达姆弹又要好的多。

鬼子的6.5x50SR弹其实就是玩这个套路,而且它的弹头长径比很大,翻滚起来造成的伤害一点不弱。但它需要一定的存速,按照美军当时的报告而言,三八发射的子弹在50米内可以让弹头碎裂,造成巨大伤害。200米内可以翻滚,伤害也不弱于主流军用步枪弹。只有在更远的距离下,因为6.5弹的存速不足,不足以翻滚,才会出现一枪两眼的情况。

我的想法是,200米开外或许汉阳的7.92圆头弹因为质量重,存能和伤害要高于三八。但汉阳的初速、弹头质量、加工水平在200米外还能打的准是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