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史書可以含糊其辭,但文物卻會帶我們去接近最真實的過去。但早在戰爭時期,我國的許多文物卻流失國外,大量的文物被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直到今天,我國的許多文物都還流失國外。

錢鍾書,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一生成就無數的他在追回文物這方面卻比不上王世襄。大多數人說,中國可能還可以出現許多錢鍾書,可卻不會出現一個王世襄了。如果沒有王世襄,那麼中國的文物不會有如今這樣多,反而還會欠缺很多。王世襄是著名的文物專家、文物鑑賞家、學者、中央文史研究觀館員等。他的一生都以文物相伴,可是這樣的一位文物專家卻因為他的“玩性”而被故宮開除。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出生富裕 母親離世備受打擊

王世襄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富裕,父母皆為權門,因為父母對其也比較寵愛有加,所以從小養成了王世襄愛玩的習慣。也因為王世襄愛玩,更是成就了王世襄的一生。玩是他的天性,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也不吝嗇花錢。更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文物花費很大的功夫,跋山涉水只為他喜歡。十分的放蕩不羈,即使考上了大學也沒有收起他的玩性。

為什麼這樣一位愛玩的少年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呢?讓後人對其評價如此之高。他曾把鷹帶進教室,也有人說他不務正業,就連教授都說,像這樣下去王世襄將自毀前程,可他本身毫不在意。

直到1939年,他的母親去世,他備受打擊,認為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他才開始對自己認真起來。這也是王世襄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因為家庭文化的影響,他對中國的美術史很感興趣,並考入了燕京研究院,在父親的陪伴下他完成了《中國畫論研究》。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追回文物 愛玩天性惹下麻煩

王世襄不是對中國的美術史感興趣嗎?按理說,他應該是一位美術研究人員才對啊!實則不然,在受到梁思成的推薦下,王世襄開始研究古建築典籍,又進行野外調查。為他日後對古建築和明式傢俱的研究打下了基礎。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自己努力才會有回報。

戰爭勝利後,文物清理損失委員會成立,在梁思成和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推薦下,王世襄加入了“清損會”。他憑藉著對文物的熱愛和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全身心投入追回文物的事業中去。他曾潛入楊寧史公司進行暗訪,在這裡,他發現了240件青銅器,其中就有著名的“宴樂漁獵攻佔銅壺”。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利用各種方式,追回了抗戰期間被奪走的文物。文物數量達到了2000多件,其中包括《赤壁賦圖卷》。他曾擔任過駐守日軍代表,追回了原本屬於中央圖書館的圖書106箱。

他為祖國追回了無數的文物,卻因為他愛玩的天性為他惹下了麻煩。他因“愛玩”而出名,因此被人懷疑在追回文物的過程中私藏文物。他被關押的時候受盡了苦楚,不禁精神上受到了傷害,就連身體都染上肺病。但在審判過程中,他從不屈服,堅決不接受那些無中生有的事情。被查了一年多,因為沒有證據,被無罪釋放。最讓他難過的是,他被故宮開除了,面對這些懷疑和偏見,他是多麼難過,世界對他從不公平,可他依舊還在堅守對文物的研究。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王世襄對研究的堅持

被故宮開除的王世襄並沒有因為別人的汙衊而放棄玩,反而將他全部身心都投入玩當中去了。他喜歡沉浸在市場當中,因為很多人都不懂文物,所以有時候會將壞了的文物丟棄,這就給了王世襄收藏文物的機會。他喜歡去發現那些值得被收藏的東西,尤其是古時候的傢俱,他常常會買回家進行研究,請專門的人進行修復。並且對於文物好好收藏,沒有了公務的王世襄活得更精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他出版的《明式傢俱珍賞》填補了我國對明式傢俱的空白認識,他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提升了全國的傢俱研究與收藏文化能力。他把自己一生的收藏都交給了國家,他用實力洗刷了自己的冤屈。所以才會有人說中國可能出現許多錢鍾書,但卻不會出現一個王世襄。試問當下,能有多少人能夠達到他現在這樣的成就。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他的一生好像都在圍繞著“玩性”兩字展開,多少人因為玩性毀了自己,可王世襄切憑藉著玩性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不是順順利利的,他沒有因為流言蜚語就活在痛苦中,他的一生都有著明確方向,從小時候的玩到長大後的成就;從被別人汙衊到用實力證明自己,

他的一生絢麗多彩。因為“玩性”,他堅持了對研究的堅持。

文物是一個國家歷史的象徵,史書可以含糊其辭,但沉默的文物卻會帶我們去接近最真實的過去。並不是說你製作了一樣東西就是文物,文物是經過歷史沉澱的,時間悠久。文物都有它自己的靈魂;每一個文物的後面都有一個故事,即使文物不能言語,可文物帶給我們的是屬於它那個朝代的歷史文明。

我們國家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文化的傳承從未斷過。靠的是每一個前輩對文物的愛護,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輩們傳承下來的東西我們要去愛護。於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高塔、古羅馬鬥獸場的遺蹟相比較,我們中國的文物往往更有歷史的層次感。

為國追回兩千件文物,錢鍾書都比不上他,卻因“玩性”被故宮開除


他把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國家,他的一生都在和文物打交道,如果沒有他,中國的文物文化則可能還欠缺很多。他的離世,讓中國的文物文化界又少了一抹靈動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