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底功,多是一招一勢的局部功能練習,且變化甚少,入門必練

八極底功,多是一招一勢的局部功能練習,且變化甚少,入門必練

八極底功,亦稱基本功,對八極拳法的操練和日後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八極底功,多是一招一勢的局部功能練習,且變化甚少,初練者會覺得單調。但操練八級拳法求實求正,沒有良好的底功,很難人門,並且日後也不易提高。所以練八極拳法功高者,務求底功精深。

練底功者有三點要領:

其一,要準、正、苦、熟。

“準”是架勢必須標準。初練時即求標準,雖不能立時標準,但日後必能標誰;初練時不求標準,欲待日後標準,則日後必不能標準。

“正”是動作必須正確,練底功雖動作簡單,但要做到舉止端正,確鑿無疑,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初練時即需求正確,朝朝幕幕以求之,則日後必能正確。如果初學不正確,欲待日後正確,則“謬學拳,改正難”。

“苦”是功夫要苦。所謂苦,無非是練功時的酸、痛、累、難。

酸是肌肉刷烈運動後乳酸和代謝產物積,刺激感覺神經末梢的感覺器,產生酸、脹、痛的感覺,堅持練下去,難受的患覺便會消失、轉化。

痛是酸脹產生的痛,肌纖維因過力伸縮|拉傷所產生的痛,拌掌、靠樁所產生的皮肉受硬物撞擊治療。這些痛都會隨著功夫加深而逐日淡漠、消失。

累是人體出力後的一種感覺功能,是人體生理對運動的一種自我保護性機能。隨著練功的持久,累的感覺閾值也會逐步譜高。對|果的感受也會發生變化。即使劇烈運動,也不會覺累,耶或累一些,醫會很快消失。相反,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對劇烈運動形成定型模式後,一日不苦練,反會感到身體難受。難是功夫不到覺難。

難是一種運動心理的刺激性反應。它可以影響到情緒中樞,可以激發情緒高昂,也可以引起畏懼和沮喪。架勢不標準,動作不正確,身體勞累,都會覺得難。但難,關鍵是功夫不到,功夫到了,難馬上會變成易。所以有心練功者,知難而進。

熟是功法純熟。熟極能生巧,巧則能得功法之精髓,以巧力破千斤之力。若要功法純熟,必須苦練,在苦練過程中勤動腦思考,向老師請教,與武友磋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漸得精細純熟之功法。功法純熟後,便如在身在骨,日後求招功之手、眼、身法,步,便可招招在握,變化無窮。

其二,要登階壘進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練習武術者,學習拳、刀、槍、劍、棍等套路極快,以為多會套路即是武技高強。練八極則切不可如此。因為八極拳法的一招一勢都有極嚴格的基本功要求。如基本功不實,則絛習拳路終難成樣,且日後操散手,難人八極招法之門。求快者,用心必臊;用心躁則難專一,其功夫進步如沙上之塔,久則必顏。所以練八極底功務求實、穩,譬如登山之階,步步壘進,以實求進,以穩求快,久則功成必速。

其三,要一日不丟

綜八極也有日久功深者,以為功夫已成,底功粗鄙,疏淺無益,便扔在一旁,單練拳路等。此等練法,如得鞍棄馬,欲進必返。因為底功不但是初練者之底功,更是久練者之底功。

初練者得底功之淺益,久練者得底功之深益。底功之益如石壘之深井,井深水益湍,時久功蘊深。練底功必一日不丟,始能得功之精粹。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