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時

當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案例分析,理解人的想法存在差異性。

2、理解想法存在差異是正常的現象。

2、學會通過提高個人修養、掌握交往技巧等方法容納不一樣的想法。

教學設想: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面臨著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引起心理矛盾。情感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發生衝動、波動,情緒、情感總在兩極擺動,不能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與別人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總是以情緒應對,甚至動用暴力。本節課試圖通過自身分析——案例分析——反面取證——以身試法來剖析人物心理,能夠以問題解決應對想法不一樣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播放李宇春的《和你一樣》,歌詞中有兩句歌詞: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堅強: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善良。可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對待事物的想法。

二、圖片驗證

出示四張圖片:宋仲基、TFboys、環衛工和鄉村教師。

說說喜歡哪一個人物,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各自喜歡的有所不同?(喜好,經歷等)

你能容納你要好的同學或好朋友和你的想法不一樣嗎?每次都能如此嗎?

生活中一些瑣碎的小矛盾往往都是因為我們的想法不一樣造成的。出示主題:當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時。

三、案例分析

故事一:小蘭和小燕是朋友,她倆個性差異很大,喜歡的東西也不太一樣,因此常常有些小摩擦。有一天,她們一起到音像店買CD,小蘭選了一些古典音樂,小燕說:“你聽那些有什麼意思啊,軟綿綿的一點節奏感都沒有,聽這盤搖滾樂吧,可帶勁了!”小蘭說:“我不喜歡。”小燕有些生氣:“我倆是好朋友,我喜歡的東西你怎麼就不喜歡呢?”小蘭有些委屈:“我為什麼一定要和你一樣呢?”

1、小蘭和小燕產生不同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成長環境、性格、愛好等。

2、這件事情的結局有可能是怎樣的?

故事二:晶晶和桐桐關係很好。晶晶家庭條件很好,她喜歡用零花錢買一些小工藝品,桐桐對這一點很不能理解,因為他的零花錢很有限,他覺得錢不應該用在這上邊,所以每次看到晶晶買工藝品,她總是會說:“你怎麼又買那些沒有用的東西呢?真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晶晶就很不高興,說:“這是我的事,你別管我!”桐桐又生氣又委屈,於是把這事告訴了同桌……

1、晶晶和桐桐產生不同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教養方式、消費觀等。

2、晶晶和桐桐以後會變的怎樣?還會關係很好嗎?

當事情發生時,我們最先關注的是自己的情緒,就好比看到有我們自己的合照時,最先關注的是自己。(出示一張合照)

四、反例分析

老師講述身邊發生的因想法不一樣而產生打架的事件。當因為想法不一樣發生矛盾時:輕則關係變質,化友為敵;重則發生傷亡,觸犯法律。

五、問題解決

當己見與不同的想法碰撞時,是要放棄己見隨眾?還是堅持己見絕交呢?都不能做到時,情緒應對不是一個好辦法,更不能拳腳相加。讓我們想一些合理的方法吧。

讓我們幫幫小蘭和小燕、晶晶和桐桐解決因想法不同而產生的分歧和矛盾吧,2-4人一組,將你想到的或用過的方法有條理的寫下來。

點撥:可以從個人修養、人際交往、運用方法等角度歸納。

六、想法分析

1、接納:接納是一種品質;接納是一種慈愛;接納是一個能力。

2、界限: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很難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會意識到這種不同,並尊重這種不同;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

七、以身試法

換位思考(又稱共情、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別人,再現情景,看看能否解決問題。

任選一個情景,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改編語言,也可以加上動作等,用你的想法讓故事的結局變得更和諧融洽。

情景一:小蘭和小燕是朋友,有一天,她們一起到音像店買CD,小蘭選了一些古典音樂,小燕說……

情景二:晶晶和桐桐關係很好。有一次,她們一起逛街,這次桐桐又看到晶晶買工藝品,她說……

八、試做總結

從三個方面試做總結:

自我修養(包容、善解、認同……)

學習交往(平等待人、學會傾聽、互助…… )

學會換位(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別人…… )

九、溫馨寄語(我想對你說)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賽,不是每件事我們都要辯論出來一個結果的,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只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增加自己內在的包容度,發展自己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學會在彼此差異的基礎去創造共同的和諧幸福的生活。

當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