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廣州的四大富商

十三行行商是代表清政府對外商進行管理,並擁有茶、絲、棉布等特許商品經營權的商人,在十三行鼎盛時期,行商中以潘、伍、盧、葉四大家族為最,這四大行商亦是清代廣州的四大首富。


潘家


清代廣州的四大富商

清代廣州四大首富,曾任十三行總商的潘有度畫像


首富之首原來是潘家祖孫三代。祖父潘振承、父親潘有度曾經先後出任十三行總商,到了潘正煒一代繼承家業,也是十三行的首領人物,並且以潘紹光(潘有度)的名義開設同孚行。一家父、子、孫三代都被歐美駐華商人尊稱“潘啟官”,依輩份分別稱一世、二世和三世。


潘啟官的產業,傳至他的孫子潘正煒時,已達二千萬元(銀元)之巨。法國雜誌曾對他作過報道,說他的財產總額超過一億法郎。據潘月槎《潘啟傳略》記載:“正煒......道光間毀家紓難,特賞道銜,並賜花翎。”是指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潘正煒曾獨家購買軍艦一艘,貢獻給清政府,以加強防禦力量。另外,在1842年,英軍勒索廣州當局繳交贖城費時,潘正煒曾獨捐六十四萬元,其捐款數目僅次於伍家,還曾捐助抗英軍餉二十六萬兩;帶頭髮動廣州城郊四十八鄉士紳百姓,一致反對外國侵略者進入廣州城而獲勝;他為國為民,出錢出力而作出諸多重大犧牲,贏得了“毀家紓難”的讚揚。


伍家


清代廣州的四大富商

清代廣州四大首富之一,怡和行商、十三行首領伍秉鑑畫像


清代廣州四大首富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有伍家——伍秉鑑、伍元華、伍崇曜三父子,以經營廣州十三行怡和行富而揚名。伍秉鑑是嘉慶十八年時的首席行商,其父伍國瑩受粵海關監督委任為行商,設怡和行。其子伍元華及伍崇曜先後繼承祖業。伍氏家族居西關十八甫伍宅。


伍家發跡稍遲於潘家,然而後來居上,並超過了潘家。伍家的創業人為伍國瑩,原是同文洋行的賬房,於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開設怡和洋行,但他很快便把商務移交給第三子伍秉鑑。伍秉鑑乳名阿浩,故其商名又叫伍浩官。伍浩官執掌商務後,行事頗有風度又慷慨大方,事業有迅速的發展。據《安海伍氏族譜》所載,嘉慶間,伍氏已成為廣州的首富了。怡和行業務後來由伍秉鑑第五子伍崇曜繼承。據亨德《廣州番鬼錄》介紹,在鴉片戰爭前(公元1834年),伍浩官擁有資產已達二千六百萬元(銀元)。在武夷山有茶山,其他的地方有稻田、店鋪、銀號。他不僅是廣州首屈一指的富戶,而且還是世界上少數的幾個富翁之一。鴉片戰爭期間,他也自購軍艦一艘,貢獻給清朝政府,當英軍勒索贖城經費時,他又獨資捐款一百萬元,其經濟實力可謂雄厚。他的住宅在今廣州海珠區的溪峽街,“溪峽”是由他命名的,因為他的故鄉在福建溪峽鄉,為了不忘祖宗,故以此命名。


盧家


清代廣州的四大富商

廣利行行主盧文錦畫像


乾隆、嘉慶年間,在羊城外貿首富排名中居第二的是盧家盧觀垣和盧文錦父子,被外國駐華商賈尊為“茂官”。住在西關十七甫盧宅,以經營茶葉外銷致富,是十三行著名的廣利行行主。


葉家


清代廣州的四大富商

清代廣州四大首富之一,義成行行主葉上林畫像


清代廣州四大首富之一的還有葉家,葉上林和葉雲谷。葉上林,又名大觀。福建詔安縣人,世居西關十六甫及泮塘。他建名園多處,有葉克家“鹿門精舍”和葉兆萼“小田園”。他為十三行義成行行主,外商尊稱為“仁官”,生於乾隆盛世,從事外貿經營而生財有道,以洋行買辦致富,有“富甲嶺南”之譽。他與外商交誼深,很受英商公衙班信賴,在外貿活動中佔盡優勢。在羊城四大首富中名列第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