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被簡稱為“雲”,但為什麼還要叫“滇”呢?

  在中國歷史上,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是現代省級行政區的開端,明朝初沿元制,後將行省一分為三,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為“三司。清朝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轄區直接通稱為“行省”。對於中國三十多個省份,都至少有一個簡稱。而每一個簡稱,幾乎都存在相應的歷史緣由。那麼,對於雲南省來說,為什麼簡稱“雲”或者“滇”呢?

一方面,就“雲”來說。類似於黑龍江省簡稱“黑”、江蘇省簡稱“蘇”,雲直接來自於雲南省的省名。關於雲南這個名稱的由來,歷史上存在三種說法。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第一種說法認為雲南來源自“彩雲南現”,在該地區設置縣的時候,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所以稱為“雲南”;第二種說法,認為“雲南”來自於“雲山之南”,在歷史上,雲山即今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

雲南省被簡稱為“雲”,但為什麼還要叫“滇”呢?


第三種說法來自於“武帝追夢”,據傳漢武帝晚上做夢夢到彩雲,立即派遣使者去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所以設置雲南縣。不管哪一種說法,都表明雲南這個名稱開始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到了公元1274年,元朝正式設置雲南行中書省,由此,雲南”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而在數千年的歷史過程中,雲南地區曾設過雲南郡、雲南州等,“雲南”兩字一直沿用。公元1918年,為了避免省縣同名,“雲南縣”改名為“祥雲縣”。

雲南省被簡稱為“雲”,但為什麼還要叫“滇”呢?

另一方面,就簡稱“滇”來說,很多人自然聯繫到雲南的著名景點——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滇池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是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於滇池名稱的由來,存在多種觀點。第一,按照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的記載,滇池因為“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也即因地理形態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者,顛也。”

雲南省被簡稱為“雲”,但為什麼還要叫“滇”呢?


最後,還有的歷史觀點認為滇池中的滇指的是彝語的“甸”,也就是大壩子的意思。另外,根據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記載,在古代,滇是雲南地區最大的部落名稱。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將領莊蹻進入該地區後,變服隨俗稱滇王,至今雲南地區還有莊蹻的後代。換而言之,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