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溺愛環境下,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教育林玄


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那就用溺愛的方式來對待他!

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在某些方面也要有個度,越過了這個度,那就是溺愛!有些家長,對孩子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恨不能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了,這樣只會把孩子養成“巨嬰”,一點獨立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這讓孩子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立足?

在溺愛的環境下,由於什麼事家長都順著孩子,他會認為天下老子第一,不能有違反他意願的事,這樣孩子在家裡,家人捧著,可長大到社會後,社會會給他一個個教訓!

溺愛的人不知感恩!會認為家長的付出是應該的!他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事情,將來對父母的索取是無窮無盡的!

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張白紙,只是家長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才造成孩子的各種問題!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請恰當地愛,不要因為父母過度的愛,毀了孩子!


低吟淺唱的花


身邊有個真實的例子。一位遠房姑姑,因多年沒有孫子,所以對唯一的外孫十分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已不足以能概括其溺愛程度。

怕受外面不良影響,每當孩子帶同學去家裡,橫加干涉,慢慢的小孩變成孤家寡人,孤僻,任性,性格缺陷。

現在讀初三,整天放學就呆在房間裡,說是學習,但壓根就沒有,而是在玩手機。多次溝通,制定規矩都無效,因為其外婆一味縱容,真的是沒救了。

人長得很瘦弱,又不善與人交際,凡事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不知該如何生存。可嘆,可憐!


教育林玄


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成長,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包括:

自我中心化。被溺愛的孩子總是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願望、自己的情感需要,卻缺乏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別人的感受、需要的能力。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對他人付出愛,因為他們習慣了自己不付出就能得到家人滿滿的關注和愛護。在他們長大了以後也覺得周圍人理所當然應該關照他、滿足他,這會給他們的人際關係來到較大的麻煩,他們無法跟人建立穩定、和諧的關係,人際社交的原則是互惠互利,一味的索取會帶來關係的枯竭。

獨立自主能力弱。被溺愛的孩子對父母家人的依賴性強、行動力差,即使是小事情也出現選擇困難。每個人生來就有適應環境的天性,而如果孩子從小過著“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跟自己相關的大小事情都被父母操辦,這樣的孩子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天性能力就被剝奪了,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還影響孩子的自信、自我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導致孩子在學習、工作能力方面表現不突出,生活一塌糊塗,為人處世容易優柔寡斷、依賴他人,甚至控制他人成為自己的手腳,這樣的人際關係也會讓他人感到累和不舒服而無法長久。

價值觀混亂。從小被溺愛的孩子,自己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很少接觸到主流價值觀對他的刺激,周圍人一味由著孩子的性子說話做事,缺乏有意識地根據主流價值觀對孩子的言行進行調教。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接受不到適應社會生活的價值觀的薰陶,在他走向社會之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明明是集體的東西,他覺得自己喜歡,就會想法設法把東西據為己有,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行為的性質、對錯。

耐挫性差。被溺愛的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遭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喪失生活的勇氣和成長完善自我的願望。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要求和願望總是有求必應、及時滿足,他們幾乎不知道在達成其心願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需要用怎樣的辦法去解決,他們也幾乎沒有體驗過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後帶來的自信和成就感。所以,一旦他們離開為他們遮風擋雨的父母,獨自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就會因為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缺乏經驗辦法而感到無望、無助。

這裡需要提一下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家長溺愛孩子的緣由,可能是因為自己工作忙,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所以在物質生活上會盡自己可能地滿足孩子,讓他們舒適生活、盡情享受;也可能是家長小時候沒有得到家人很好的照顧,或者自己在婚姻中沒有得到配偶足夠的情感呵護,於是有小孩了以後就加倍地寵愛,補償自己情感上的缺失;還可能是一種“利益”交換,家長沒能實現一些願望,想要孩子繼承志向實現家長的目標,於是對孩子呵護有加,讓孩子放棄他的路繼續家長沒有走完的路。家長需要時刻覺察是否在溺愛孩子以及溺愛孩子的原因,以便及時調整言行,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獨立、有愛、自信、擔當、適應社會生活的他自己。


心理專家劉愛民


溺愛,其實已經不是在愛他,而是在傷害毀了他。我們都知道,凡事都有個度,越了這條線,最後的結果真的很不好!溺愛,會讓他變得嬌縱,愛無理取鬧,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應該圍著他轉,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一旦稍有不如意,就會變得無理取鬧,所以,請不要對孩子溺愛,因為溺愛的最終結果只會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玖二少年


任性,承受不了挫折,自私自利等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