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吉林省区位险要,古代有九个国家在吉林建都,现在进行一一详解。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扶余国:扶余国是朝鲜半岛北部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扶余人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扶余国的以扶余王城为中心,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白城市,辽宁省昌图县,黑龙江省桦南县。扶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两千多里。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高句丽: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公元前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故称高句丽。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高句丽活跃于吉林,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原政权时战时和。公元668年,大唐名将薛仁贵和李勣攻灭高句丽。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渤海国:渤海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建立政权。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渤海国早期都城敖东城位于今敦化市区东南部。公元742年迁都至中京显德府,在今吉林和龙。 公元755年迁都至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公元785年再迁都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公元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公元925年末,契丹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国。公元926年,契丹攻陷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渤海国灭亡。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定安国:定安国是渤海国遗民在鸭绿府一带建立的反辽政权。定安国在今吉林磐石县附近。公元926年,渤海国为辽国所灭,定安成为渤海遗民抗辽的中心。定安国直到1018年仍然存在。

辽国:黄龙府建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为当时北方扶余国的后期王城,由于其地处西部草原与东部丘陵相交地带,扼控着松花江两岸和南北交通的咽喉,因此在东北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黄龙府是辽国六府中重要的一府,辽金时代这里是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曾做过辽国的首都。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后渤海国:公元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在争夺契丹国帝位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耶律倍因受皇帝耶律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王弟大某乘机占领忽汗城,大光显也在西京鸭绿府即位,后渤海国建立。渤海国的西京鸭绿府,在今吉林白山市临江。大光显又收复了南京南海府。公元934年,后渤海国内讧,王弟大某联合南海府烈氏追击大光显。大光显率部民数万越过了鸭绿江,逃亡高丽。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金国: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之后金国曾定都黄龙府,在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东夏:东夏是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蒲鲜万奴本是金朝末年大将,公元1214年受金宣宗命,攻伐耶律留哥,战败,逃往东京。后发动反金叛乱,占领咸平、东京、沈州等地。公元1215年,蒲鲜万奴在东京建都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谋求女真之复兴。金朝在东北的地盘全被其占据,这也标志着金朝进入末期。公元1216年降于蒙古,大真国灭。公元1217年,蒲鲜万奴叛蒙自立,国号东夏,称东夏皇帝。长期割据辽东东部,都城南京,在今吉林省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城子山。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后金: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县。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和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公元1625年,后金又决定迁都沈阳,并改沈阳为盛京。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同年在山海关之战中清军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公元1644年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

古代在吉林建都的九个国家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