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民国九年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催生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

靖远民国九年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催生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

——系列纪念文章之二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笔记杂谈卷)


武 永 宝

一、靖远历史上60年间的三次特大奇祸

靖远大地近150年以来,尤其是清季“同治贼乱”至民国十八年之间的60多年时间里,可谓灾祸频仍,损失惨重。

据可靠资料,三次特大灾祸导致人口巨大损失,人口锐减。目睹有些数字,每每惨不忍睹。具体情况如下:

同治贼乱:陕甘(包括宁、青)总共损失人口近2000

万。为亘古未有之惨祸,这完全是人祸,而非天灾。

靖远城防失守是同治五年(1866)3月,城乡人口损失达10余万口。后来,贼人“二返长安”,再次攻破防守空虚的靖远城。靖远城惨遭反复洗劫,生灵涂炭……杜树泽先生考证,有靖邑同治年间儒士冯步洲先生曾做过一首《同治靖远同胞蒙难祭祀歌》,还有官方修的《靖远县志》,都道尽了当年被屠城的惨烈、可怖。当时靖远城乡人口,由之前的十几万,浩劫过后,仅剩余:“全县户不过千,仅五六千人。”这是史籍记载的原话。可谓惨绝人寰。

民国九年地震:甘肃(包括宁夏)总共损失人口23万~28万之间(统计数据今古有出入)。

靖远人口损失3.09万人。据可靠数据,民国元年(1912)靖远城乡人口统计总数为:6.9万。所以,这次地震灾祸导致靖远人口损失当在50%左右。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啊。

民国十八年大旱:民国十八年(1929)旱灾,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这次灾祸造成的损失,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横行面积以陕、甘为中心,兼有水、旱、蝗、疫多灾并行,导致大面积缺粮,灾祸波及绥、晋、豫、察、热等八省,总计损失人口

1300万。其中,陕西饿死人口200万,甘肃饿死人口300万。甘肃位列受灾惨烈程度榜首。

靖远在这次灾祸中损失人口不祥,没有找到准确数字记载。当时的官方文书一再记载、呼吁:“黄口呼母之声耳不忍闻,稚齿呼父之形目不忍睹,仰观苍天,赤日当空,乃滴雨而不落……真所谓千古未有之灾,万代不闻之劫也!”(见《民国靖远县情录》)所以,据此推测,恐怕靖远饿死人口也在3~5万人左右吧。因为民国二十五年(1935)靖远城乡人口的确切数字是7万。这一水平和民国元年(1912)的6.9万刚刚持平。23年过去,人口增加指数几乎为零。

靖远民国九年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催生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


二、大清和民国政府救灾赈济不力

从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的63年间,靖远大地屡遭天灾人祸洗劫,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那真是十分地惨烈、巨大,可谓空前绝后,为历史所仅有。

这里要特别谴责大清政府行动迟缓,导致贼乱肆虐,以致如此……还要谴责可恶之极的民国各级政府,对于地震和旱灾的抢救、赈济几乎为零。懒政、无为,以及军阀混战,不顾老百姓死活,乃是两次灾祸蔓延,损失巨大的又一主要原因。冯玉祥属下刘郁芬等将领(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忙着打内战,根本无视灾民嗷嗷待哺、死伤枕籍的惨状……西北民众应当记住这些历史罪人。刘郁芬其人毒舌似妇人,惯于在军阀间挑拨是非。后来,干脆做了日本人的狗汉奸……真乃千古罪人也。

民国十八年旱灾最惨烈者当属于甘肃的定西县。据历史记载,有6万人口的定西县,灾难过后只剩下了3000人……面对这样的灭绝性的旱灾,官府老爷刘郁芬之流为之无动于衷,你说此败类还能列入人类乎?

靖远民国九年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催生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


三、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与靖远人的原生态

关于这几次铭刻于靖远人生命印记里的灾祸事件,在本人早年所著的中篇小说《虎豹口》里,都有叙及。《虎豹口》开头第一句话就是:

民国九年老历十一月十四日,我蹲在尚未封冰的黄河边想心事……

小说实际上就是从这场大地震为引子叙述开来的。由此开始,上溯到同治贼乱,下延涉及民国十八年大旱,以及民国二十五年红军过境……这段六、七十年的历史中,靖远大地上所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均罗列其中。

《虎豹口》这部小说,张存学、马步升、苏震亚、宋育红等大家对它都有高度评价。也曾被人稍改题目做《涅槃》,整体抄袭、剽窃后,在1998年6期的《红岩》杂志上重复发表。后又被辑入小说集《无羽之鸟》里,公开发行……网上有关该作家抄袭剽窃《虎豹口》的词条有几十万条。该作家最后被中国作家协会开除。这是一桩建国以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抄袭、剽窃大案。

从这里可以看出,《虎豹口》应该说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吧。它细致、深刻地剖析了靖远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境况,同时与这多次使靖远人备受熬煎、折磨的灾异事件同在,叙述了历史上靖远人的原始、封闭、野悍、愚顽的生存状态。

大灾大难之类的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了许许多多的人们的命运,甚至局部的历史走向。大灾大难也最能考验人性,人性的丑恶、凶险、残忍、宿命,等等,以及善良、智慧,于此交汇闪现……构成了一道复杂的、令人惕然的靖远人原生态的生存密码、图表。小说还有着浓郁的靖远民俗风情和地方文化底蕴,同时透析着关于人们生存的未来,将“向何处去?”的哲学考量……这使得小说拥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我小的时候,有关同治贼乱,民国九年大地动(震),民国十八年大旱,以及乡民们“跑红军”、“跑马家队伍”的话题,都是时时刻刻掉在村民的嘴皮子上的。这一切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而未成年的我们每每听此,无不惕然惊惧焉……在我30岁的年纪所著述的小说作品里,就身不由己地将它们悉数引入其中,可见,其对我影响之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发生在靖远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无疑是拙作《虎豹口》的催生婆……反映靖远人生存状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小说作品,《虎豹口》是破天荒地第一部吧。

我曾说过,拙作《虎豹口》的问世,我有被“灵媒”附体的体验,这“灵媒”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靖远历次大灾异后,无数的先民罹难者们,其魂魄凄凄惨惨、悠悠无依、四处漂泊,他们有强烈地要向世人们倾诉他们的惨烈故事的愿望和祈求,可是没有人理他们啊……而我,作为靖远人裔脉的一书生,略读诗书,很是同情他们的遭遇,也很想为他们代言。这不,两厢心脉相系,频率共振,遂产生了惊人的互动、交集……于是,拙作《虎豹口》就此应运而生了。

它应该是我和“灵媒”合作的结果,不是我个人的专利。所谓“灵媒”,从这里不难看出,其实就是先民们之精神、魂魄凝聚的无形存在。我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能用心微妙地探悉到的“无形存在”的御用者罢了。

“灵媒”对于那些痛加于其身的灾异、苦难,有着痛彻心扉、深入骨髓的体验、感悟,我将其翻译、推演于广大的读者朋友圈里,让大家细细品味之,大家遂与之有了高度同频的剧烈痛感,于是大呼:痛哉!一时犹如身临其境……战战兢兢,汗如泉浆……

于此,这部小说也借此深刻地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找到了其存在、栖息,乃至生根之、发芽的土壤。犹如一把魔性的探测镜,人们若是想了解靖远苦难史的过去,那么,就用它吧。这没错的。

“灵媒”还有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那就是“艺术之神”,无此,《虎豹口》的艺术性,将一无是处。

不再啰嗦,就此搁笔吧。

靖远民国九年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催生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


2019年12月4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