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一本《三國演義》有看不完的故事、有看不盡的智謀、有學不完的知識。有名有姓的將領200多名,有記錄的戰爭無數次,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越看越覺得好看。他是軍事家的一本活教材,有些大的戰爭甚至超越了孫子兵法的用兵原則。今天要講的是一個被敵人總指揮稱讚的人,他就是被喻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就三國鼎立的東吳吳候的孫權。巜三國演義》的描寫總是將他擺在不顯眼的第三位置上,擺在魏國曹操、蜀國劉備之後,其實他的軍事智慧超過了上述二人。無論是曹操和劉備都吃了他的大敗仗,一個讓曹操和劉備都佩服的人。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吳大帝孫權(182年一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229年一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候。建安十三年(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墊定

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扺達夷州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我們看巜三國演義》大都站在劉皇叔劉備的觀點上,特別是喜歡諸葛亮。一看到劉備諸葛亮嬴了就十分高興。只喜歡看諸葛亮的用兵如神取得的各個戰役的勝利,只喜歡劉備的幾個名將個個如生龍活虎,戰必勝之。對曹操的失敗感覺完全應該。完全匆視了東吳取得的一些了一些巨大的戰略、戰術勝利,特別匆視了孫權的指揮才能,覺得東吳的一些一戰爭的勝利,完全取決於一些將領的敫幸上。其實我們都錯了,這些勝利的決策和指揮者都是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一,孫權多謀善斷,虎膽龍威

1,赤壁大戰

1),曹操率領83萬人馬下江南

史載,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收復荊州後,並沒有揮師東進,中間停留了一段時間,這中間的十月、十一月兩個多月的時間,曹操的軍隊在哪裡,幹什麼去了......,曹操獲得劉表水師以後,認識到必須使其與北方的將士進行訓練整合,使不習水戰的北方人熟悉和適應水戰。這兩個多月時間,曹操的軍隊全部下到劉表水軍營地,進行適應性、整合性訓練。這就是民間傳說的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

2),那麼,孫劉聯盟有多少人馬呢?

孫權派周瑜抗曹總指揮的人馬僅五萬人,不及曹操的另頭。而主要戰場就在東吳轄區赤壁的對岸,負責主要對陣曹操的主要吳國的人馬。而劉備的人馬主要是安排在二線,即如果曹操敗了後打埋伏的地方,那麼他們有多少人馬呢?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83萬人馬是虛張數字,巜三國志》中準確記載的“十五六萬人。”也就是說,巜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周瑜分析的數據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人”與巜三國志》記載的完全一致。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那麼孫劉聯盟部隊至少是5萬人馬。具體組成:一是劉琦江夏駐軍約1萬人,二是關習所帶水軍1萬人。對此,巜三國志諸葛亮傳》有記載,劉琦1萬人,關習1萬水軍精甲軍;孫權派周瑜為大都督,領兵3萬人馬拒敵。因此,孫劉聯軍致少5萬人馬。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3),在大敵當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孫權立排眾議,願意同劉備一起聯合抗曹,這個決心是多麼難下啊?

其實曹操的人馬也可能會多於十五萬,曹操的戰將眾多,兵精糧足,而且又是剛剛奪取荊州勝利的餘威,又接受了劉表2萬精銳水軍。通過兩個月與曹操帶來北方的部隊整合訓練,戰鬥力那是很大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在孫權的朝堂中就出現了兩種聲音,以魯肅為主的一派主戰,以張昭為首的一派主降,而周瑜又不在身邊。這時候的孫權也確實難以決策,洽好劉備派諸葛亮去探聽吳國的消息,在朝堂上同主降派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有是有名的“舌戰群儒,”不久駐外地的周瑜回來了,立即會見孫權,他的觀點同魯肅、諸葛亮的觀點一致主戰,使孫權更加堅定了抗戰曹操的決心。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孫權在強敵面前堅定了決心一戰。結果周瑜運籌帷幄之下,在諸葛亮劉備的配合下,在“赤壁大戰中”取得了徹底勝利,使曹兵損失了大部分人馬,曹操本人如果不是關公在華容道放一馬,也就報消了。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2,奪取荊州讓劉備損失了關羽、張飛,大獲全勝

1),奪取荊州,孫權一直認為荊州是東吳從曹操手中奪回來的,後被諸葛亮用計讓關羽和趙雲利用孫,曹大戰時奪取了南郡和荊州。東吳一直耿耿於懷要討還荊州,劉備採取拖延戰術不還,讓吳、蜀產生了猜疑,而且也失去了道義上的高點,也失去了孫劉聯盟。

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手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下令出征荊州,派呂蒙為前部,呂蒙兵不血刃,奪取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將軍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由於孫權為了對陣劉備,表面投降曹操,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候。孫權真是名義雙收,反觀劉備為荊州背名“背信棄義”,又丟了荊州,丟了關羽,接著又損失了張飛。

3,劉備為了報仇興兵七十萬向東吳進兵,結果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劉備

劉備意氣用事,為了報仇,也未取得丞相諸葛亮的同意率兵向東吳進發,而且完全亂了章法,趕走連營七百餘里。

孫權以逸待勞,派陸遜率兵阻擊。陸遜開始一直幾個月不戰,找時機,最好找到了劉備的軟肋,營房都是易燃的物品,他乘連日來焦燥的劉備疏於防範,派人隔營放火,一把火燒掉連營七百里,把劉備七十萬大軍燒死、戰死無數,打得劉備大敗而逃。

,孫權知人善任,每次都是起用年輕的將領

1),在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時,派周瑜任大都督,名義派兵五萬御曹兵,實際僅有三萬人馬。成立孫劉聯盟,在諸葛亮的配合下,周瑜的指揮下,取得了赤壁大戰的空前勝利。以孫劉聯盟的五萬人馬戰勝曹操的十五萬多的大軍。

2),取用呂蒙為先鋒為討回荊州劉備開戰,呂蒙兵不血刃地襲擊奪取了劉備所轄的南郡、零陵、武陵,潘璋、朱二將將關羽也殺了奪取了荊州,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3),用小將陸遜率軍阻擊劉備的七十萬大軍,陸遜不負孫權重託,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劉備七十萬大軍所剩無幾,敗退白帝城重病不起,通知諸葛亮到白帝城交待後事,這就是有名的“白帝城託孤”託孤。

綜合以上的事例和史實,證明孫權的領導能力和指揮能力的確是非一般人能比擬的。他指揮的戰爭基本上是完勝、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的。怪不得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他主政期間,東吳的政治清明、經濟發達、屯田非常成功。將士盡力,民心所向。他在曹操與劉備之間的交往,遊刃有餘,時而聯劉抗曹,時而聯曹抗劉,而且都達到了戰略目標,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