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坐臥在伏牛山腳下的馬山口鎮不僅孕育出了古中國四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這裡還曾經誕生了南陽地區第一家國營企業——豫西鑄造廠。近代以來,馬山口更是以“馬山口牌津巴布韋國際香型優質菸葉”、南陽神威民爆集團和牧原股份聞名海內外。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中國名鎮馬山口

其實,內斂的馬山口還掩映著一段紅色的革命情懷。

馬山口境內的紅色革命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馬山口當地人士秦國基(覺石)、秦建基(子純)自南陽宛中回到馬山口創建馬山口地下黨支部,這是內鄉縣最早的中共黨組織。

此後,以馬山口為中心,馬華敏、秦子純、劉晨生、魯義、秦炬人、秦懷書(秦偉)、秦一飛、秦欽峙、秦建基等中共黨員在周邊的內鄉、西峽、鎮平、鄧縣、南召等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共產主義運動,為馬山口描上了濃重的革命紅色。

河西小學大院內的秦家寨祠堂(內鄉縣文物保護單位,是為中共黨組織活動的主要據點)見證了馬山口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革命鬥爭的高超智慧。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河西小學內的秦家寨祠堂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秦家寨祠堂前的古皂角樹-馬山口紅色革命的見證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革命紀念碑

馬山口被稱為紅色南陽革命的搖籃、南陽革命的“小延安”,絕非浪得虛名。

1948年,是中華大地波瀾壯闊的一年,這一年,也是紅色政權逐鹿和問鼎中原河南的一年。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為了策應劉鄧大軍的順利進攻,牽制南陽城內的守軍王凌雲部隊,陳賡率領的太嶽兵團奉中央軍委之命挺進豫西。勢如破竹的陳謝部隊很快拿下了南陽屬縣南召的南召店。

由於戰線的拉長和戰局的全面鋪開,一支孤軍已經難以適應廣闊戰場的需求,1947年11月8日,陳謝兵團在南召店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決定分兵作戰,並在宛西一帶開闢豫鄂陝第六軍分區,驍將十三旅副旅長黎錫福被陳賡將軍委以重任。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黎錫福將軍

1947年11月中,奉陳賡將令,黎錫福率第39團和四縱隊醫院、供給部隊500餘人來到南召縣李青店鎮(現在的南召縣城),成立了豫鄂陝第六軍分區,黎錫福任司令員,雷榮天任政委,黃祖華任副司令員。同期,上級又下派戴蘇理、郭思敬到李青店組建了六地委和六專署(也就是中共豫西南陽地委和豫西南陽專員公署),書記雷榮天,副書記徐芝寅(女)、戴蘇理,副專員劉萊。

1948年5月1日,解放軍四縱兩個旅和豫鄂陝六軍分區的39團和40團兵分三路從南召縣向宛西一帶發起進攻,5月4日凌晨解放內鄉,5月3日解放赤眉。豫鄂陝六地委、六軍分區、六專署隨軍遷移至赤眉鎮。豫鄂陝第六軍分區軍政幹校由李青店遷移至馬山口鎮天明寺。學員130人,校長黎錫福,政委傅勝勳。

1948年6月,豫鄂陝六地委改稱豫西六地委。

11月1日,豫西六地委、六軍分區、六專署由赤眉遷至馬山口鎮,次年2月下旬遷往南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戴蘇理

豫西六地委、六軍分區、六專署遷至馬山口,揭開了南陽紅色革命鬥爭的新篇章。短暫的半年時間內,紅色革命鬥爭的果實得到了穩固,紅色政權得到了穩定,紅色力量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三部門以馬山口為中心開展了廣泛了的剿匪反霸、土地革命、恢復工商業、恢復教育、改革行政體質、擴軍備戰運動:

11月4日,解放南陽的時機已經成熟,六軍分區領導毫不遲疑地對第三十九團下達了攻克南陽、解放宛城的命令,第三十九團不負軍分區首長重託,果斷出擊,當天即攻克南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中原我軍佔領南陽

南陽解放的消息由軍分區領導上報中央軍委,毛澤東欣然命筆,揮毫撰寫了《中原我軍佔領南陽》的時評性傑作。南陽的解放,使南陽由中原的主戰場變身為解放軍渡江南下的策源地和戰略基地。

隨著南陽的解放,三部門適時地調整了戰略部署和鬥爭方向。

11月14日,六地委發出擴軍告示,內鄉縣大隊擴充到1200人,並抽調500人補充第四十團。

11月15日,六專署下達命令,將內鄉縣原來的保甲制度改為村閭制。

1949年1月8日,確定內鄉、南召為豫西六專署剿匪反霸群眾運動重點縣,開展剿匪反霸鬥爭。

1月10日,宛西遊擊第一支隊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三軍第三十九師四十四團,該團隨解放軍過江作戰。

1月20日,六專署發佈命令,撤銷西峽縣建制,並在西峽口鎮設西峽市。

為紀念解放宛西有功將士,2月7日到13日豫西六地委、六專署、六軍分區在馬山口區公所廣場召開了為期7天的慶功及追悼大會。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區公所大門

慶功及追悼大會莊嚴肅穆,據《內鄉縣黨史資料》二卷記載,參加大會的有劉鄧大軍陳賡部屬四縱隊十三旅三十九團、四十團的全體指戰員;副書記戴蘇理、專員郭思敬、副專員劉榮、郭滌生,軍分區司令員黎錫福、副司令員黃祖華、政治部主任張均、參謀長毛克、地委委員餘品軒、楊立折、劉謙、餘之寅、姜宗仁等同志;內鄉、淅川、南召、鎮平、南陽五縣負責同志以及馬山口附近的幹部、群眾萬餘人。

大會在廣場南邊搭有布綢挽成的花臺子;演講臺上設有悼唁廳,悼唁廳前安放著數付烈士靈柩,靈柩前擺放著當地群眾和各商號虔奉的混豬、混羊、全席、全桌、紙轎、金山、銀山、童男童女、等祭禮。大會上人人戴白花,營以上幹部穿白壽衣;部隊、機關、農村停止一切活動,會後有地委、專署、部隊負責同志拽靈,將童男童女、金山、銀山靈屋同烈士英靈一起安葬在北河柳樹林內。

這次大會持續7天,除了表彰280名人民功臣(39團50名,40團30名,鎮平、內鄉、淅川、南召、南陽每縣10名)外,併為犧牲的351名烈士(營區級5名,連排級35名)書寫了紀念碑文,後經奠基、雕刻建亭於2月18日在馬山口區公所前樹碑落成。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宛西烈士紀念碑及碑文

1982年春,地、縣、鎮共籌資金2萬餘元,對烈士亭進行了擴建重修,一座兩棚八角挑脊方形亭閣屹立於原址。

1998年,適逢馬山口解放50週年,前馬山口區長,時任南陽地區農業服務站長、南陽地方誌編委副主任的柏殘枝故地重遊,他欣然命筆,賦詩一首:

物換星移豔陽天,

萬眾同慶盡開顏。

風撫麥浪壓阡陌,

雲罩花影繞岫巖。

商賈雲集充市井,

學子歌聲滿校園。

開拓創新在努力,

繼往開來仰後賢。

豫西六地委、六專署、六軍分區在馬山口駐地的辦公地點就是從前的馬山口區公所。

馬山口區公所修建於1940年,前身為馬山口中藥材商會駐地,後馬山口區公所、馬山口民團團部(縣鎮政府)也搬進去一起辦公。

這是一座古樸的建築。此建築東西兩排,南北各四道院,共八十二間房和麵南大樓門一座。前面是廣場,面積15.925畝。

馬山口區公所在鎮政府的關心下保存的及其完善,大院內松柏滄桑、小徑通幽。院內陳列著各個時期已經發現的碑刻24通,其中明清19通、民國5通。這些碑刻對馬山口名字的由來、馬山口商業與集貿市場、馬山口建制與吏治風俗、自然變故皆有清晰記載。1976年,被定位內鄉縣文物保護單位。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區公所大院

區公所院內的馬山口碑林對研究馬山口中藥材集散地的歷史、內鄉的工業發展、民俗民風的形成、官場的文化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保存完好的馬山口區公所是目前國內罕見的古代鄉鎮級官衙駐地。完整的建築、古樸的風格、嚴謹的佈局、考究的雕飾、森嚴的陳設系統地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科研工作者研究古代鄉鎮官場文化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藍圖。是繼北京故宮(中央級)——保定治理總督署(省級)——山西霍州署(州級)——河南內鄉縣衙(縣級),中國古代四大官衙系統之後的第五級官衙。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戴蘇理故居


馬山口與紅色革命

豫西六地委、六專署、六軍分區進駐馬山口又為馬山口區公所增添了紅色的印痕。這一期間,馬山口成為南陽的行政中心和軍事戰略中心。戴蘇理等同志當年的故居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對研究當年南陽紅色革命的歷史、南陽紅色政權產生的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小延安”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南陽人努力拼搏,為家鄉南陽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


附人物介紹:

戴蘇理:

山西襄垣人,曾任南陽地委副書記、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省長,遼寧省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黎錫福:

湖北紅安人,開國少將,曾任豫西六軍分區司令員、南陽軍分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13軍39師師長、雲南省軍區司令員、山東省軍區司令員。

馬華敏:

河南內鄉人,第一任內鄉縣委書記。

雷榮天:

山西孝義人,曾任太嶽兵團四分區政治部主任、公安部二局局長。

黃祖華:

湖北大悟人,曾任南陽軍分區副司令員、廣東軍分區司令員、裝甲兵副參謀長、副司令員。

餘品軒:

安徽六安人,開國少將,曾任豫西六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南陽地委委員、南陽軍分區司令員、河南省軍分區司令員。

姜宗仁:

河南南召人,曾任豫西六地委委員、河南省商業廳副廳長、農業廳副廳長。

秦子純:

內鄉縣馬山口鎮人,曾任馬山口區區長、西峽縣郵電局局長

秦有基:

內鄉縣馬山口鎮人,早期馬山口中共組織創建者之一,後任八路軍總司令部工務幹事。

秦欽峙:

馬山口鎮河西村人,參加過渡江戰役、長沙戰役、貴陽戰役等一系列惡戰,後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組織處處長等職。

秦一飛:

馬山口鎮河西村人,中共西峽口市委書記、南陽市委副書記、開封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秦懷書:

農業出版社第一、二編輯室主任,主編《中國農報》、《渤海農墾》等刊物。

秦炬人:

馬山口鎮河西村人,南陽地區醫院副院長、河北省結核病醫院辦公室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