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坐卧在伏牛山脚下的马山口镇不仅孕育出了古中国四个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这里还曾经诞生了南阳地区第一家国营企业——豫西铸造厂。近代以来,马山口更是以“马山口牌津巴布韦国际香型优质烟叶”、南阳神威民爆集团和牧原股份闻名海内外。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中国名镇马山口

其实,内敛的马山口还掩映着一段红色的革命情怀。

马山口境内的红色革命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马山口当地人士秦国基(觉石)、秦建基(子纯)自南阳宛中回到马山口创建马山口地下党支部,这是内乡县最早的中共党组织。

此后,以马山口为中心,马华敏、秦子纯、刘晨生、鲁义、秦炬人、秦怀书(秦伟)、秦一飞、秦钦峙、秦建基等中共党员在周边的内乡、西峡、镇平、邓县、南召等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为马山口描上了浓重的革命红色。

河西小学大院内的秦家寨祠堂(内乡县文物保护单位,是为中共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据点)见证了马山口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革命斗争的高超智慧。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河西小学内的秦家寨祠堂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秦家寨祠堂前的古皂角树-马山口红色革命的见证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革命纪念碑

马山口被称为红色南阳革命的摇篮、南阳革命的“小延安”,绝非浪得虚名。

1948年,是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一年,也是红色政权逐鹿和问鼎中原河南的一年。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了策应刘邓大军的顺利进攻,牵制南阳城内的守军王凌云部队,陈赓率领的太岳兵团奉中央军委之命挺进豫西。势如破竹的陈谢部队很快拿下了南阳属县南召的南召店。

由于战线的拉长和战局的全面铺开,一支孤军已经难以适应广阔战场的需求,1947年11月8日,陈谢兵团在南召店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分兵作战,并在宛西一带开辟豫鄂陕第六军分区,骁将十三旅副旅长黎锡福被陈赓将军委以重任。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黎锡福将军

1947年11月中,奉陈赓将令,黎锡福率第39团和四纵队医院、供给部队500余人来到南召县李青店镇(现在的南召县城),成立了豫鄂陕第六军分区,黎锡福任司令员,雷荣天任政委,黄祖华任副司令员。同期,上级又下派戴苏理、郭思敬到李青店组建了六地委和六专署(也就是中共豫西南阳地委和豫西南阳专员公署),书记雷荣天,副书记徐芝寅(女)、戴苏理,副专员刘莱。

1948年5月1日,解放军四纵两个旅和豫鄂陕六军分区的39团和40团兵分三路从南召县向宛西一带发起进攻,5月4日凌晨解放内乡,5月3日解放赤眉。豫鄂陕六地委、六军分区、六专署随军迁移至赤眉镇。豫鄂陕第六军分区军政干校由李青店迁移至马山口镇天明寺。学员130人,校长黎锡福,政委傅胜勋。

1948年6月,豫鄂陕六地委改称豫西六地委。

11月1日,豫西六地委、六军分区、六专署由赤眉迁至马山口镇,次年2月下旬迁往南阳。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戴苏理

豫西六地委、六军分区、六专署迁至马山口,揭开了南阳红色革命斗争的新篇章。短暂的半年时间内,红色革命斗争的果实得到了稳固,红色政权得到了稳定,红色力量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三部门以马山口为中心开展了广泛了的剿匪反霸、土地革命、恢复工商业、恢复教育、改革行政体质、扩军备战运动:

11月4日,解放南阳的时机已经成熟,六军分区领导毫不迟疑地对第三十九团下达了攻克南阳、解放宛城的命令,第三十九团不负军分区首长重托,果断出击,当天即攻克南阳。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南阳解放的消息由军分区领导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欣然命笔,挥毫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时评性杰作。南阳的解放,使南阳由中原的主战场变身为解放军渡江南下的策源地和战略基地。

随着南阳的解放,三部门适时地调整了战略部署和斗争方向。

11月14日,六地委发出扩军告示,内乡县大队扩充到1200人,并抽调500人补充第四十团。

11月15日,六专署下达命令,将内乡县原来的保甲制度改为村闾制。

1949年1月8日,确定内乡、南召为豫西六专署剿匪反霸群众运动重点县,开展剿匪反霸斗争。

1月10日,宛西游击第一支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九师四十四团,该团随解放军过江作战。

1月20日,六专署发布命令,撤销西峡县建制,并在西峡口镇设西峡市。

为纪念解放宛西有功将士,2月7日到13日豫西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在马山口区公所广场召开了为期7天的庆功及追悼大会。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区公所大门

庆功及追悼大会庄严肃穆,据《内乡县党史资料》二卷记载,参加大会的有刘邓大军陈赓部属四纵队十三旅三十九团、四十团的全体指战员;副书记戴苏理、专员郭思敬、副专员刘荣、郭涤生,军分区司令员黎锡福、副司令员黄祖华、政治部主任张均、参谋长毛克、地委委员余品轩、杨立折、刘谦、余之寅、姜宗仁等同志;内乡、淅川、南召、镇平、南阳五县负责同志以及马山口附近的干部、群众万余人。

大会在广场南边搭有布绸挽成的花台子;演讲台上设有悼唁厅,悼唁厅前安放着数付烈士灵柩,灵柩前摆放着当地群众和各商号虔奉的混猪、混羊、全席、全桌、纸轿、金山、银山、童男童女、等祭礼。大会上人人戴白花,营以上干部穿白寿衣;部队、机关、农村停止一切活动,会后有地委、专署、部队负责同志拽灵,将童男童女、金山、银山灵屋同烈士英灵一起安葬在北河柳树林内。

这次大会持续7天,除了表彰280名人民功臣(39团50名,40团30名,镇平、内乡、淅川、南召、南阳每县10名)外,并为牺牲的351名烈士(营区级5名,连排级35名)书写了纪念碑文,后经奠基、雕刻建亭于2月18日在马山口区公所前树碑落成。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宛西烈士纪念碑及碑文

1982年春,地、县、镇共筹资金2万余元,对烈士亭进行了扩建重修,一座两棚八角挑脊方形亭阁屹立于原址。

1998年,适逢马山口解放50周年,前马山口区长,时任南阳地区农业服务站长、南阳地方志编委副主任的柏残枝故地重游,他欣然命笔,赋诗一首:

物换星移艳阳天,

万众同庆尽开颜。

风抚麦浪压阡陌,

云罩花影绕岫岩。

商贾云集充市井,

学子歌声满校园。

开拓创新在努力,

继往开来仰后贤。

豫西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在马山口驻地的办公地点就是从前的马山口区公所。

马山口区公所修建于1940年,前身为马山口中药材商会驻地,后马山口区公所、马山口民团团部(县镇政府)也搬进去一起办公。

这是一座古朴的建筑。此建筑东西两排,南北各四道院,共八十二间房和面南大楼门一座。前面是广场,面积15.925亩。

马山口区公所在镇政府的关心下保存的及其完善,大院内松柏沧桑、小径通幽。院内陈列着各个时期已经发现的碑刻24通,其中明清19通、民国5通。这些碑刻对马山口名字的由来、马山口商业与集贸市场、马山口建制与吏治风俗、自然变故皆有清晰记载。1976年,被定位内乡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区公所大院

区公所院内的马山口碑林对研究马山口中药材集散地的历史、内乡的工业发展、民俗民风的形成、官场的文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保存完好的马山口区公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古代乡镇级官衙驻地。完整的建筑、古朴的风格、严谨的布局、考究的雕饰、森严的陈设系统地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科研工作者研究古代乡镇官场文化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蓝图。是继北京故宫(中央级)——保定治理总督署(省级)——山西霍州署(州级)——河南内乡县衙(县级),中国古代四大官衙系统之后的第五级官衙。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戴苏理故居


马山口与红色革命

豫西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进驻马山口又为马山口区公所增添了红色的印痕。这一期间,马山口成为南阳的行政中心和军事战略中心。戴苏理等同志当年的故居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对研究当年南阳红色革命的历史、南阳红色政权产生的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小延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南阳人努力拼搏,为家乡南阳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附人物介绍:

戴苏理:

山西襄垣人,曾任南阳地委副书记、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省长,辽宁省委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黎锡福:

湖北红安人,开国少将,曾任豫西六军分区司令员、南阳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3军39师师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马华敏:

河南内乡人,第一任内乡县委书记。

雷荣天:

山西孝义人,曾任太岳兵团四分区政治部主任、公安部二局局长。

黄祖华:

湖北大悟人,曾任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广东军分区司令员、装甲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余品轩:

安徽六安人,开国少将,曾任豫西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南阳地委委员、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分区司令员。

姜宗仁:

河南南召人,曾任豫西六地委委员、河南省商业厅副厅长、农业厅副厅长。

秦子纯:

内乡县马山口镇人,曾任马山口区区长、西峡县邮电局局长

秦有基:

内乡县马山口镇人,早期马山口中共组织创建者之一,后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工务干事。

秦钦峙:

马山口镇河西村人,参加过渡江战役、长沙战役、贵阳战役等一系列恶战,后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处处长等职。

秦一飞:

马山口镇河西村人,中共西峡口市委书记、南阳市委副书记、开封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秦怀书:

农业出版社第一、二编辑室主任,主编《中国农报》、《渤海农垦》等刊物。

秦炬人:

马山口镇河西村人,南阳地区医院副院长、河北省结核病医院办公室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