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水利工程全面復工群眾自家門口就業

近日,筆者在西盟佤族自治縣東朗河水庫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看到,挖機、裝載機轟鳴著穿梭不息,一輛接一輛的自卸車將土方運送到大壩,推土機、壓土機輪番“上陣”施工,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西盟:水利工程全面復工群眾自家門口就業

隨著西盟縣水利工程項目復工,54名建設“援軍”前來報到,他們都是來自西盟縣各鄉(鎮)的農民。

“在家門口務工最好,父母都老了,兩個孩子又小,就近務工,方便照顧家人。”勐梭鎮班母村十組的村民巖困說。

巖困去年把自己的舊自卸車賣了,花了25萬元換了一輛新車,貸款還沒有還清。他說:“今天我已經拉了10趟土方,累是累,但我不怕辛苦,多跑幾趟,多掙點錢,只要我勤快點,一個月就能掙2萬多元,上半年我就可以還清貸款。”

巖困曾在廣東省惠州市打工,1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離家遠不說,除去來回路費和生活費,每年能往家裡寄的錢也就1萬多元。如今,他幹著技術工的活,收益好時1個月的純收入都能趕上從前一年的純收入。

除了巖困,其他在項目區的務工群眾每天最低也有130元的純收入,1個月的純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如果是技術工種,群眾務工純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西盟縣引導本地農民就近就業,不僅解決了項目建設招工難的問題,也讓人力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

“疫情之下,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解決用工問題是關鍵。外地工人回來不方便,回來後還需進一步隔離,很大程度上影響項目建設進程,我們在抓牢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和西盟縣各村組精準對接,打造‘家門口就業圈’,力促復工復產和群眾就業增收雙贏。”雲南正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查鳳軍說。

“我們要求管理人員率先到崗復工,對工地進行全面消毒,完善復工後的施工方案、防疫方案,檢查防疫物資儲備情況等,確保工程能夠安全有序施工,才組織工人正式復工。工人上崗前,都會做詳細的登記調查,並進行防疫知識普及教育。”東朗河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巖勐說。

截至3月9日,西盟縣永不落水庫收尾工程、東朗河水庫建設、富母乃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治理、代格拉水庫5個在建水利工程項目均已全面復工,當地務工人數達250人,所有工程建設點均採取了安全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