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場強降雨到底是啥來頭,爲何如此「凶」?附減災防病指南

昨天,暴雨再次“寵愛”大成都

四面八方的風雨

讓小e覺得打傘和沒打傘的差別

其實也不大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

小e陷入沉思

為什麼會下雨?

為什麼會下這麼大的雨?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為什麼會下雨?

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裡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這次降雨是啥來頭?

我國的降雨主要有這四種類型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那麼,大家知道本次降雨是哪種嗎?

A.地形雨 B.對流雨 C.鋒面雨D.雷陣雨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對,就是鋒面雨

即冷暖空氣“相互撕殺”的產物

本輪強降雨為啥這麼“兇”?

間隔短 兩輪強降雨區域高度重合

強度大,範圍廣是本輪強降雨的特點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1日至2日下午,盆地西部、東北部降大到暴雨,成都、樂山、廣元、眉山、綿陽、雅安、巴中、德陽8市局部降大暴雨,成都部分地方降特大暴雨。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據不完全統計,本輪強降雨中,全省降雨量大於100毫米的有25縣112站。

“站點數量多,說明強度很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舉例,本輪強降雨中,成都市目前最大雨量出現在蒲江縣西崍站,達310.6毫米。2日凌晨前後,當地曾出現1小時內降雨量超過100毫米的現象。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規定,日降雨量在50至99.9毫米區間就可定義為暴雨,超過100毫米則定義為大暴雨。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此外,本輪強降雨分佈區與主汛期前最後一輪強降雨分佈區高度重合

6月24日至27日,成都、樂山、廣元、眉山、綿陽、雅安、眉山、阿壩和德陽等地曾經歷過一次明顯強降雨過程。多數雨區累計降雨量突破200毫米。

“兩輪強降雨分佈區高度重合且時間間隔很短。”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經歷了前一輪強降雨後,本輪主雨區土壤高度飽和且多數水利工程水位相對較高。因此,本輪強降雨發生後,地表徑流較多,內澇發生概率較大。

“所以,本輪強降雨第一天,給人的感覺來勢很猛。”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主雨區高度重合、間隔短是看起來“兇”的主要因素。

這幾點很重要!

成都这场强降雨到底是啥来头,为何如此“凶”?附减灾防病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